援藏纪实|藏族同胞卓玛身患罕见13cm甲状腺肿瘤,北大医学部“组团式”医疗专家多学科合作成功救治

日前,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四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专家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一名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瘤藏族同胞。

援藏纪实|藏族同胞卓玛身患罕见13cm甲状腺肿瘤,北大医学部“组团式”医疗专家多学科合作成功救治

援藏纪实|藏族同胞卓玛身患罕见13cm甲状腺肿瘤,北大医学部“组团式”医疗专家多学科合作成功救治

8月20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接诊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藏族女性卓玛(化名),主诉喘气困难,活动时加重。四年前曾被诊断为巨大甲状腺肿物,但当时没下决心动手术。这次,喘气越来越困难,来院就诊。

经检查发现,卓玛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很罕见,一般的甲状腺肿瘤长在颈部前面,而他的瘤体深深埋在胸腔里,并且被主动脉弓包绕着。瘤体有婴儿头颅大小,严重压迫气管管腔,使其极度狭窄。这就是她喘不上气的根源。

听罢急诊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的病情介绍,卓玛的家人决定转内地接受手术治疗。

第二天,在去机场的路上,卓玛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同时出现了意识障碍……机场的急救车又将她再次送回了自治区人民医院,直接到了抢救室。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然而,常规的气管插管深度不能有效越过气管受压变窄区域,这时,援藏专家、北医三院急诊科怀伟医生立刻决定,将气管插管由22CM进一步送至28CM!患者呼吸困难的烦躁症状立即缓解,病情逐渐趋于平稳。

援藏专家、北医三院耳鼻喉科谢立锋医生建议:可以尝试劈开胸骨进行甲状腺肿物的切除。但手术创伤大,需要多学科合作,同时应加强对术中和术后的病情监测。

8月24日,一早查过房,一同参与讨论的自治区医院口腔科主任朱林和谢立锋再次讨论手术方案,推演术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应变措施……多个团队的加入让原本挺宽敞的手术间里顿时显得拥挤了。

手术的第一步由胸外科团队完成。援藏专家、北大医院胸外科林钢医生主刀,动作干净利索,胸腔打开,纵隔脏器显露。手术出血不多,术野极其干净,为整个手术开了个好头。林钢医生一边用止血钳分离,一边招呼着用纱条对暴露的大血管加以覆盖和牵拉,为后续切除肿瘤进行具有预见性的保护性措施。

援藏纪实|藏族同胞卓玛身患罕见13cm甲状腺肿瘤,北大医学部“组团式”医疗专家多学科合作成功救治

接下来的颈部手术由朱林和谢立锋配合进行。手术异常顺利,一个多小时就将瘤体成功翻转。在分离肿瘤基底的最后一刀时,手术室响起了欢呼声。肿瘤完整切除,直径达13~14公分,足足一个婴儿头颅大小,切除过程出血不多。

最后一个操作是关胸。当地胸外科尼平主任小心谨慎地用手抵着肋骨背侧避免钢丝划伤心包,把每一个钢丝节都仔细弯曲到足够小避免在皮下产生明显的异物刺激。事后问起时,他笑着说,这些细致专业的手法,是和之前援藏老师学的。

这是自治区人民医院第一例开胸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正是援藏专家们的认真负责和学科间的紧密协作,让这个患者实现了“大病不出藏”。

援藏纪实|藏族同胞卓玛身患罕见13cm甲状腺肿瘤,北大医学部“组团式”医疗专家多学科合作成功救治

文 | 北医三院第四批藏专家、耳鼻喉科 谢立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