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你以为只有相机能毁了你吗?

作者|叶部首

照片是诞生在暗房中的光,然而从摄影术被发明的一瞬间起,光也成为了摄影最大的敌人。毕竟谁也控制不了太阳,如何控制光也便成了摄影术中最重要的技术。

丑照各有各的丑,好的都好在光上

对世界上第一代摄影师而言,像街拍这种事情,是想都不敢想的。现代摄影术正式发明于1839年。受制于极差的感光能力,即使在响晴薄日的大白天拍摄也要经过半个钟头的曝光才能照出一张模糊的照片。走来走去的人,根本不会被投映在底片上。

不过,这反而成就了发明照相术的达盖尔那张「空荡街上只有一个擦鞋摊」的传世经典街拍。这个手头慢的擦鞋匠和这位耐心的路人估计怎么也想不到,他俩的身影到今天还在被摄影爱好者们津津乐道。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另一方面,为了给人照肖像,需要人坐在一个能固定住头部的椅子上好一阵子才行,才没有「咔嚓」一声快门的清脆。早期肖像照里面大家板着脸的统一表情,或许也是因为微笑半个小时太累了,后来的拍照笑一个的矫枉过正也就可以理解了。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笑一个

——笑不出来

除去为了得到充足光线的长时间曝光,摄影师为了留住这些光影也是拼矿又拼命。达盖尔的摄影术也叫银版摄影,真金白银的银。

那时候的底片还不是赛璐珞(塑料)的,而是铜制的,表面镀银。照相之前要擦到亮可鉴人。然后用水银蒸汽熏到表面,产生一层可以随光线强弱而变化深浅的银盐。曝光之后,还要将底片放到浓盐水里洗,有很多银就在这个过程中就变成盐水流走了。

最后留在底片上的光影,其实就是因为光照产生化学反应而留下的密度不一样的银。难怪那时代的照片都是又好看又闪闪发光的。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 银光闪闪,可以当镜子,不过时间久了也会有旧银器的氧化痕迹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照相的过程就是把纯银给搞坏的过程,从底片到洗底片的盐水都是银的富矿。一直到今天,充当文艺资本的胶片基本上延续了达盖尔银版照相的原理,所以还是会有人去收洗胶片留下的废液「淘银」。

除了这些流走的银子,摄影师还要面对很多毒药,甚至还有用氰化钾做定影液的制片工艺。可以说完成一张照片整个制作流程真的是耗时耗力,又危险又贵。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的成本投入,当时的摄影师为了照片的成功,对光的控制非常严格用心。照片的质量也是要比现在朋友圈里的随手照高出很多。

为了得到光线,摄影师们拼了

拼了矿拼了命拍出来的照片是容不得失误的,为了让照片更成功(可能都谈不到好不好看的问题),摄影的技术范围扩大到了光线的制造与控制。

最开始,制造光线并不是像现在,在摄影棚里面布置一下各种灯具就能搞定。像法国摄影师纳达尔,真的是上天入地去尝试控制各种光线,也真的照出了一幅幅传世相片。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 纳达尔是不是还发明了gif?

纳达尔最初是作为讽刺漫画家出道的,1853年第一次拍照,两年后在巴黎开了属于自己的肖像照相馆。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 纳达尔画的巴尔扎克,可惜没画上刻着「我将粉碎一切障碍」的拐棍

纳达尔特别嫌弃之前肖像画、肖像照片固有的那种奢侈腐化的画面布景,提倡利用好不起眼的无用道具,用自然光线来塑造被拍者的性格。为了得到这种「自然光线」,他把整个照相馆修成了全透明的玻璃建筑,这样通过简单的开关窗就对自然光线有了更多的控制权。整个巴黎的天空都是他的摄影光。也正是在此,同样为光所累的一群「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莫奈、德加、雷诺阿、皮萨罗等完成了印象派的第一次展览。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 莫奈在纳达尔的照相馆对着大玻璃窗完成的街景作品

就在这个照相馆里,许多当时那个时代欧洲名人留下了自己最重要的肖像照片,星光熠熠。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 纳达尔为莫奈照的肖像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 纳达尔的偶像凡尔纳

但这些成就对于纳达尔来说还不够,他要上天,乘坐着自己的巨人号气球在巴黎上天,实现凡尔纳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的科幻场景。当然他也真正拿着笨重的相机成功地完成了人类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航拍。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纳达尔还是第一个在地下进行摄影活动的摄影师,在黑暗环境中尝试用人造光为摄影开拓新的空间。这个地下拍摄点的选择也很了不得——巴黎地下墓穴。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黑暗的环境中缺少必要的光线,是摄影避之不及的恶劣环境,除了像纳达尔这种惯于上天入地的摄影探险家,也有专注于夜景的布拉塞。

布拉塞拿着他的相机,流连于繁华尚未褪去的巴黎夜晚。整个城市和城市里的人,在夜晚都被路灯、车灯、酒吧的镜子照得支离破碎。布拉塞凑合着这种「恶劣」的光线环境,用相机记录下了一个个这种不自然光线下的城市景观。

探索「别人相机照不到的」世界,同时炫耀了自己对光线的敏感和控制能力,这已经超越了当时相机可以提供的功能。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相机的不停进化和胶片的改良一度让人们对相机这个器材产生了傻瓜式幻想,甚至代表了幻想中的幸福中产生活。但是傻瓜相机其实并不傻瓜,照出好照片的原理还是一样,对光线控制的需求也依旧是决定性因素。

像是搞出了分区曝光逆光也清晰的安塞尔·亚当斯,就用摄影的手段把对光的控制本身变成了一门艺术。

映在相纸上的黑白景观 不仅没有因失去色彩带来的枯燥感,反而创造了人眼本看不到的一种明暗关系,这种光影通过精细地控制,几乎重新绘制了景观。

所谓「三分靠拍摄、七分靠后期」的说法,并不是说拍照的行为不重要,反而道出了光线对一张照片的重要性,毕竟无论是磨皮美白还是瘦脸拉腿,本质上就是在暗房里对通过对光的控制从而获得一张「成功」照片的手段。只不过这一切发生在了按下快门之后,迟了一点。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 逆光部分真的也清晰

当然,为了减轻暗房工作量,将一切问题在按快门之前解决是最完美的。就像耶鲁摄影系主任Gregory Crewdson的作品——这栋房子挡住了我要的光线,拆掉!不计成本制造出自己需要的光线,摆出拍电影的架势,只为一张照片。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 这样的光线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

或是像 Barbara Kasten 的作品,光甚至已经取代「景物」变成了主角。但这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触及的昂贵领域。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当然这些拼命拼矿尝试控制光的摄影师都比不过早期拿炸药爆炸做光源玩儿命的前辈。

告别手无布光之力

毕竟大部分人没有能力照亮一座山来配合自己的到此一游照,那我们难道靠相机或是手机就不能体面地照相了吗?

在摄影之路上,有许多人还没开始走就被专业摄影高贵的价格门槛绊倒在地。即使能买得起还会发现:为什么我去的明明是意大利,却照出了天津意大利风情街的感觉?

光好,相片才好。对于一张好照片来说,用光是摄影师的第一课,然而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对光实现了绝佳掌控,也由此成就了这款利器。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 金灿灿的灯光照在白花花的银盐底片上

其一,它拥有业界领先的宽广动态范围来处理各种复杂的光线环境,使得亮部的夕阳光线和暗部的面容细节得以彻底保留,既保证了高质量的直接输出,也为有可能进行的二次数字暗房处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小的单个像素面积收录更多的细节信息;超大光圈带来更多进光量。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其二,独家技术super HDR极限动态范围的协作,让手机摄影的宽容度大幅提升,可以更随拍摄者的心意控制光线变化,而非迁就设备的局限。让手机的摄影功能适用各种“恶劣”光线条件场景的拍摄,即使是在背对夕阳这般偏色的逆光环境,也可以最大限度还原逼真细节,同时保留丰富的色彩。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另外,搭载了一颗广角视域达到125°的超广角摄像头来发现更壮阔的美,让手机真变焦成为可能。定格留住更多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配合AI对超广角畸变的修正,自动场景识别、构图引导等专业级别调校,让小小的手机镜头拥有了媲美昂贵的光学短焦镜头的质感,站得高看得更远更广,随手一拍就是山河壮景,随手一拍就是潮流。

更专业、更智能,将用光表达自我的能力再一次提升,即使不拼命拼矿,也可以照出拥有影棚级光线的好照片,这就是vivo全新上市手机X23。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vivo X23,9月14日开卖。AI非凡摄影,光感美学不光说说。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关于摄影,相机贵,光更贵|大象公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