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雨水也能这般操作?

高楼林立,条条大路铺满水泥地,寸土寸金,绿化率更是达不到理想的结果,这便是现如今快速发展的城市现状,蓄水功能惨不忍睹,城市的排水主要是地下水道,但地下的排水系统建设却不尽人意,之前广州遭遇台风,老城区如荔湾、越秀等地变声汪洋大海,无数小轿车、公交车被积水淹没,交通一度瘫痪,这些地方秒秒钟上演广东“威尼斯”,引发了无数的街坊邻居叫苦连天。

城市的蓄水跟吸纳水空间积重难返是全国性问题。雨水是宝贵的,若能让雨水被土壤吸收和涵养,还能被人们所利用,能真正体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那么,海绵城市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批复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2017年底,北京市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意见,提出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到2020年北京城市建成20%以上的海绵城市目标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正式提上日程。今年为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价、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制订了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于7月4日至8月10日向社会征求意见。

What,雨水也能这般操作?

图丨中国住建部官网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建设海绵城市不只是在暴雨之时能排水,还要能滞水、蓄水和吸纳水。现在,排水已经不是大问题,问题在于蓄水和吸纳水。蓄水需要空间,城市周边的湖泊、河流、草地、湿地甚至空地,都是蓄水和吸纳水的宝地。

What,雨水也能这般操作?

那么我国建设海绵城市该如何呢?,首先对城市中的道路、停车场、绿化带和住宅区进行绿化,这些地点,占据了城市土地使用面积的40%-60%,是实现海绵城市的重要空间。如果改变现行路面不透水的设计思路,就可以使城市也变成一个能自由呼吸的有机体,自由吸水纳水。可使用砾石与正常土壤相混合,或者采用透水性混凝土、多孔沥青等透水性的铺路材料,改造城市地面。屋顶花园、社区雨水回收装置等,如果能在一个城市实现哪怕一半,也可以既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又可以弥补缺水地区城市的一部分用水。

What,雨水也能这般操作?

据知了能源了解,目前中国的“海绵城市”计划成为联合国的关注焦点之一。到2020年,中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降雨;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指标。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通过试点城市创新建设模式,探索成功经验,并将这些成熟的做法、模式推广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