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的昏庸导致国力发展不起来,为什么民国工业还是发展不起来

在士大夫眼里,君王不过是白手套。

你以为你君临天下,其实只不过是整个系统中的一枚棋子。

你以为你英明神武,其实不过是生产力推进的结果。

天子牧羊,牧羊人以为自己在驱赶羊群,其实他只是跟着羊群前进。

当满清一直战败,国力发展滞后,此时在士大夫心里,清廷已经失去了其必要性。

于是辛亥革命,以袁世凯,段祺瑞,黎元洪的北洋系控制政权。

满清的昏庸导致国力发展不起来,为什么民国工业还是发展不起来

北洋系其实本来就是朝廷的臣子。朝廷中枢未变。

这就类似于曹魏篡汉,司马家代曹。

虽然中枢未变,但民国之后,没有了少数民族政权,国家控制无法工业化,至此解脱了。

战乱

上一篇讲到,1860到1911,在这五十年的时间内,不是中国人不懂炼钢,而是清廷不许炼钢,是因为官僚主义无法炼钢。

而自从1911年,摆脱了清廷的控制,中国工业至此开始迅猛发展。

满清时期的工业发展不起来。是因为朝廷不许你造。

那么为何民国时期的工业还是发展不起来呢?

民国时期工业发展不起来,主要是因为战乱。

有战争的地方,就没有繁荣。

虽然摆脱了满清朝廷“不许工业化”的这道束缚,可是很快就陷入了战乱。

因为战争,从1911年开始一直打到1925年北洋系落幕,常校长北伐。

然后中原大战。

然后1931年日本入侵,1937年全面战争。

1945年内战。1953年韩战。几乎就没消停过。

工业化其实并不难。就是挖煤,然后炼钢。

可是我们浪费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前半截1861开始,是因为满清的私心。

后半截1911~1953,是因为王朝崩溃后的战乱。到了1953年,又发生了新的问题。

重病的偏方

长期得不到发展,并且和世界列强距离越拉越远,使得中国的士大夫,产生了焦虑。

为什么过了一百年了,我们还是没发展起来?

病急乱投方,一个人病得越重,越是愿意相信老中医。

中国的士大夫,最初信奉的是孔孟之道。

满清的昏庸导致国力发展不起来,为什么民国工业还是发展不起来

后来发现孔孟之道对炼钢没什么帮助,于是抛弃了清廷,成立了共和国。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士大夫眼里,最重要不过的是国力的发展,其他的都不重要。

因为国力始终没有腾飞,使得士大夫阶层,开始不再信奉真理。病急乱投方,能否有更快的捷径,实现国力反超呢?

《资本论》最核心、最至关重要的是哪一句话?

共产主义能提供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更高的社会生产力!

真正吸引中国士大夫的,是这一句话。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五个阶层。

其中共产主义是最高阶段,生产力极大解放,物资极大丰富,国力鼎盛。

真正吸引中国士大夫的,是这句承诺。

满清的昏庸导致国力发展不起来,为什么民国工业还是发展不起来

1949年时,在资本主义阶段,中国输给了欧美列强。

可是,在中华士大夫阶层的内心,仍有一颗“中华帝国”的心。

中国才是宇宙的核心,中国人才是地球上最优秀的民族,中华才应该是宇宙至尊的第一强国。

无论皇帝怎么变,政权怎么变,可是华夏不变!

对于士大夫来说,他们的任务就是让中国尽快尽可能强大。皇帝可以抛弃,人头可以抛弃,一切为了中华。

计划经济

另一方面,在经济学领域,十九世纪20年代,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1920年之前,古典经济学主要是“要素分配”。

例如我擅长做面包,你养奶牛产奶,则你我二人交易,大家都有好处。

到了1920年代,“国家干预”理论开始形成。

国家干预理论,并不是说“古典经济学”有错误。事实上,上百年经验的积累,哪那么容易被颠覆。

“古典经济学”讲的是一个小村庄,有人伐木,有人做面包,有人养牛。大家分配工作和原材料,最终让生产力最大化。

而“国家干预”理论,是突然冲进来一个人说:“伐木的,做饭的,养牛的,统统都别干活了。大家拿起武器,凑满200个人,跟我抢劫去”。

一圈人目瞪口呆。

“古典经济学”并没有错误,你治理一个小镇,可以达到效率最高化。

满清的昏庸导致国力发展不起来,为什么民国工业还是发展不起来

问题是到了1920年,出现的“集体主义”,是另外一种模式。完全颠覆了你现有的模式,根本就不是一条路径。

当时的思想,是一种创新的思想,“将所有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会不会效率更佳”?

这是一种很有诱惑力的想法,因为当时集体主义从未被实践过。

当时的重工业,主要是煤铁复合体。的确是简单重复扩大即可。

挑战未知。既然这件事从未试过,或许里面有大机遇呢。好奇心和创造力,始终是驱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这是一种诱惑。直到今天,如果你问我“把所有人集中起来,干一件事,会不会更有效率”?

虽然奥派经济学对此进行了无数的批判,可我仍不敢说“以上全错”。

于是,1920年之后,地球上的人类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集体主义”实践。

最典型的,例如苏联的古格拉农场,国有化改造,还有一个我们的邻居朝鲜。

信仰

士大夫的目的是什么,士大夫的目的就是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先有理论,再有信仰,再有行动。

在1956年中国的士大夫,由于“100年都未崛起”,而产生了焦虑。

因为焦虑,更愿意采取更激进,更极端的偏方。

试验的方法是共产主义理论。试图获得“更高更快的生产力”。

所以我们看到砸了炎帝墓。这在平时是不敢想象的事,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他要“偏激”,要走上偏方。

在中国漫长的三千年文明史中,朝代更迭,从未发生过“打土豪分田地”,这种剥夺私有产权的事。

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归根到底一句话“病急求偏方”。

“公有制”是一剂偏方,可万一有效了呢?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更快崛起。

哪怕把地主都杀了,士大夫也不曾怜悯。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中华民族更快地崛起。

为此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无论这场战争是输是赢,最终满洲和中原,将是同一个国家。

为此,不惜豪赌。

哪怕豪赌最终蒋输到去了台湾,只要我们是一个领土完整的国家。

求仁得仁,仁矣。这才是士大夫的情怀。

哪怕你要杀死3500W地主,为了国家民族,士大夫根本不会眨眼。

哪怕你要杀了士大夫本身,把曾国藩家族屠灭。曾公不在乎。

哪怕你要杀了我万归藏。

对,我的意思是,我愿意。

华夏不灭,血统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