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了,流量還可以這樣玩!酷開網絡打開千億屏媒市場立足OTT!

商業崇尚跨界,一個企業的跨界可以獨立發展成為一個商業帝國,也可以打破商業的競爭壁壘形成融合,還可以設立標準成為引導行業發展的風向。流量市場同樣如此!

互聯網發展21年,移動互聯網發展8 年,在這"21+8"的進程之中,"流量"某種程度上確立了當前的整個商業格局。現在,媒體巨頭人民日報與OTT巨頭酷開網絡又在搞事情,準備重新確立流量分配規則,在這種流量規則之下,被稱之為"屏媒"的千億市場又如何玩,人民日報與酷開網絡相互融合能否帶動有生與新生的力量彈指未來?

絕了,流量還可以這樣玩!酷開網絡打開千億屏媒市場立足OTT!

戰場變幻,流量陣地發生大轉移?

世道變了!

這四個字就可以總結出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融合時代的流量競爭現狀。移動互聯網似乎更是一個槓桿,讓互聯網時代和後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地位再次改變,戰場也轉移到了線上,這種改變的動力,就是流量。

事到如今,在"互聯網+"、"共享"、"社交"等各種名義之下,線下紅利似乎被燒盡,再次的"上山下鄉"並不能改變流量被瓜分的實際。

企業對流量的渴求,就像魚兒對水的需求。對各個企業,甚至曾經是流量入口的媒體而言,一方面是不斷增加的推廣成本,另一方面是BAT和今日頭條創新高的營收,流量平臺被形容為貪婪無情的嗜血者。

那麼,新的流量入口到底在哪裡?

異軍突起,OTT或成大戰場?

流量入口,並不是由媒體屬性決定的,是由上層的玩家與下層的用戶決定。這是一條被各大流量玩家公認規則。

在這種規則之下,我們縱覽現在的各種流量爭奪戰,不難發現,OTT當前的體量並不能在流量格局中有主導權,但每年數倍的增速各企業嗅到了新機遇的氣息。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OTT廣告市場增速接近2.5倍,規模達25億元。預計到2019年,整個OTT市場的廣告將突破百億大關。OTT用戶中,有45.7%的用戶表示看到感興趣的會仔細看,35.4%的用戶表示會隨便看看;而在用戶接受時長的研究中,大部分可以接受15s-30s。

在這個陣營之中,酷開網絡已經有成為巨頭的潛質與趨勢。據酷開網絡的公開報道,酷開系統已經成為了大屏流量的第一入口,覆蓋終端高達3484萬,日活1250萬。與此同時,酷開網絡計劃實施"億級終端"。也就是說,在自家電視的基礎之上,未來會有更多電視廠商搭載酷開系統。從裝機到用戶獲取,雙管齊下的發力會讓流量獲取變得更有效,更廣泛。

絕了,流量還可以這樣玩!酷開網絡打開千億屏媒市場立足OTT!

除了酷開網絡之外,在OTT市場佈局之中,百度,阿里,騰訊等公司也紛紛在智能電視終端佈局,動輒十億級的投資,讓BAT成為OTT廣告業的積極參與者。

不可否認的是,OTT的流量之爭需要內容的支撐。現在,當人民日報正式宣佈入駐酷開系統,要進一步豐富人民日報數字傳播體系時,我們可以想象到,OTT的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在這種競爭盛況之下,先入者,自然佔據先機。未來,又當如何?

絕了,流量還可以這樣玩!酷開網絡打開千億屏媒市場立足OTT!

跨界聯合,屏媒是未來趨勢?

可以肯定,人民日報意識到了酷開網絡在OTT大屏端的行業影響力,酷開網絡也意識到了人民日報帶來的內容價值。這種流量的相互影響與促進的玩法,謂之為流量戰爭的共贏。

在這種玩法之中,用戶可以在酷開系統終端上只要打開人民日報,可以享受語音讀報,瀏覽人民日報製作的視頻資訊等服務。而且,在智能大數據分析的支持之下,酷開系統可以結合用戶的搜索軌跡和內容瀏覽習慣,有針對性地為用戶推送適合的信息。

絕了,流量還可以這樣玩!酷開網絡打開千億屏媒市場立足OTT!

顯然,這種玩法的核心思路就是互相賦能。人民日報給予酷開網絡"內容"的能量,而酷開網絡則利用本身的技術優勢與用戶量優勢傳遞人民日報的聲音,並且拓展了人民日報的展示渠道,提高傳閱率。

這種互為支撐的跨界聯合,甚至可以理解為未來可能被廣泛認可的一種模式。也正是這種新玩法,讓雙方的發展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在未來,傳統媒體轉型的OTT化可能會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這種趨勢,可以理解為人民日報與酷開網絡合作帶來的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