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法治建设新局面 访十九大代表、广西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世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开创广西‘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开放发展新局面,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十九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世勇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就广西法治建设谈了“六个显著”。

一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地方立法质量显著提升。坚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认真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活动,实施宪法宣誓制度,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宪法、遵守宪法、宣传宪法的热潮。注重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并健全完善各项立法工作制度,确保地方立法更加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意愿。

二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显著加快。坚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促进,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十二五”期间,广西共出台32项重大改革方案;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含非行政许可)1283项;自治区本级政府部门权力事项精简60%,109个自治区本级部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

三是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司法公信力显著提高。坚持政策方向和问题导向,注重把中央的要求与广西的实际相结合。圆满完成首批员额制改革,共遴选入额法官4331名、检察官2604名;抓住司法责任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制定出台42个有关配套文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正逐步形成。司法行政机关着力抓好法律援助制度、律师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社区矫正制度改革,增强司法行政管理效能。

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根基显著夯实。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加快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重点,统筹各方力量,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今年以来,全区人民群众安全感首次突破90%,且在14个设区市全部超过90%的基础上,逐季度提升,第三季度达93.58%,比去年同期上升3.04个百分点,为历史升幅最高时期。

五是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全民法治观念显著增强。积极创建具有广西特点的法治文化法治宣传教育成果丰硕。“六五”普法期间,广西举办领导干部法治培训班1万多期,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13459个,举办农村法治教育培训班3.8万多期,配备法治副校长15527名,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64个,举办学生模拟法庭1000多场次。全区有32个村委会(社区)、两个城市、12个县(市、区)分别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荣誉称号。

六是狠抓队伍建设,法治工作队伍素质显著改善。大力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职业良知教育,不断提高法治专门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全区各级政法机关牢牢把握“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总要求,扎实开展以查思想、查纪律、查作风、查担当、查管理为重点的全面从严治警“五查五整顿”专项行动。今年第三季度,全区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达88.81%,同比上升2.3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平均上升了3.16个百分点,为历史最高水平。(记者 莫小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