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时起有中国人长居德国?

在德华人主要是指移民德国、拥有德国国籍的中国人及其后代,根据2013年统计,这一群体人数达到21.2万。此外还包括旅居德国的学生、商人等。

从何时起有中国人长居德国?

1889年在德华人的写生画像

据悉,最早来德国的中国人是一对冯姓兄弟,名字为冯亚学(Feng Haho) 和冯亚星(Feng Assing),时值1822年。一年后,德国雕塑家约翰·哥特弗里德·沙都记录下他们的形象。据悉,他们足迹曾遍布魏玛、耶拿、哈勒、柏林等地,还见过当时的大文豪歌德两次。

从何时起有中国人长居德国?

从何时起有中国人长居德国?

后来,二人先后在大学教授汉语、从事翻译并服务于普鲁士政府。1836年,Feng Assing返回中国,但Feng Haho则终身为普鲁士政府工作。而后1826年,他与一名德国女子结婚,组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国跨国家庭,而后在波茨坦生活了五十多年直至逝世。

从何时起有中国人长居德国?

华人赴德生活或移民最初发生在1870年左右,身份以在德国船只上工作的海员和水手居多。德国最初的华人社区就有赖于这些华人船员。当时德国公司雇用这些华人作为廉价劳动力,他们认为中国人吃苦耐劳又要求不多。但随着一战的爆发,出海越来越少,这些华人劳动力遭到解雇。他们于是在港口城市安顿下来,如不莱梅港、汉堡等地。在十九世纪末,德国共生活着数十名中国人,其中大部分为单身男子,也有少量女性。

从何时起有中国人长居德国?

在德华人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他们在德国生活一段时间,学成后归国。这一群体中包括不少著名人物,如新中国的高级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等。蒋介石养子蒋纬国也曾留学德国、甚至在德国参军。蒋纬国第一任妻子难产辞世以后,他于1957年与中德混血儿邱爱伦(Chui Ru-hsüeh)结婚。

从何时起有中国人长居德国?

邱爱伦(左)与蒋纬国(右)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移民德国的中国人逐渐减少。此时,在德国不来梅港、汉堡等城市,有数百名华人作为“敌侨”遭到拘禁。而一战结束以后,中国人移民德国人数有所回升。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德华人已经成为第四大移民群体。部分华人还加入了德国共产党,甚至在柏林建立了一个“说中文的区域”。此时,汉堡和柏林都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中国人团体。在汉堡St. Pauli甚至出现了一个小型“唐人街”。在这里生活的中国人经营洗衣店、餐馆以及舞厅等等。

从何时起有中国人长居德国?

纪念张添林——在纳粹“清洗行动”下殒命的华人

但华人在德国始终处于“不显山不露水”的状态。在学者Dagmar Yu-Dembski眼中,与德国的其他少数族群相比,华人群体的存在感较低,其根源在于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三个重要的命脉在于儒、道、佛。道家和佛家从不主张自己是唯一的宗教,也没有迫切的传教行为。儒家文化则更为温和、顺从。这使得华人群体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性。

1933年,希特勒及纳粹夺取政权之初,中国人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种族歧视,但好景不长。中国群体虽然总体上并不热心政治,但由于受到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不少在德人员有左倾倾向。因此,纳粹当局还是对这支来自远东的“异族”进行监视或拘禁,造成大量在德华人外流。

从何时起有中国人长居德国?

1935年,在德国生活的中国人大约有1800个,到1939年,在德中国人总数下降到1100人左右。及至1942年,所有居住在柏林的中国人都被驱逐到Langer Morgen劳教所。两年后,汉堡 St. Pauli的“唐人街”也遭到“清理”。作为“中国人行动”的一部分,这里的中国人也被监禁在劳改营之中。其中,两名中国人与其他国家的受害者一起,被埋葬在纪念牺牲者的墓园中。

1945年以后,不少在德华人离开了德国。留下来的中国人则多因为配偶是德国人。五六十年代,有少量来自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厨师来到德国,他们壮大了在德国的华人社区。此时,在德华人多以经营小生意为生。即便有些人曾经是学者,也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转而开起了小吃店和餐馆。直到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奉行改革开放政策,来自大陆的留学生和商人才重新涌入德国。

从何时起有中国人长居德国?

二十一世纪初,每年获得德国国籍的华人大概在1000名左右。中餐馆和亚洲超市也成了德国大城市的标配。几乎在所有德国高校中都能看到中国留学生的身影。汉学专业也日益受到关注,德国一些中小学学校已经开设中文课程,也有城市逐渐建起华人墓园……

不过,从纳粹在汉堡实行“中国人行动”以后,德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成规模的唐人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