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共生》組織進化

導讀:今天,連接比擁有更重要,協同比分享更有價值。開放邊界、共生成長是領先企業的核心特徵。面向未來,「共生」將成為企業組織的進化路徑。共享經濟的下一個浪潮是協同經濟,支持共享與協同經濟的系統平臺將是一個新物種,是互聯網下半場的最大機會,是各種新技術綜合融合創新的新物種。

陳春花|《共生》組織進化

共生型組織化沒有典型案例,為什麼?是因為支撐共生型組織化的基礎設施沒有出現,產業鏈應用互聯網,其中包含了工業互聯網,其主要特徵是生產關係到消費關係的互聯互通。

產業鏈應用互聯網是一種新物種,新型基礎設施。是一個通過量子化、互聯化、去中心化的思想、系統連接組合構建成的神經網絡,是一個耗散結構網絡,具有耗散結構理論的綜述特性,可以說是先知理論體系在互聯網時代的實踐和印證。

產業鏈互聯網,把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多元多邊的組織關係,通過同邊或異變邊,多元多邊連接組合映射現實社會和現實經濟形態,產業形態,組織形態,企業形態,可以對現實世界進行虛擬映射。構建成一個去中心化,互聯互通,共享協同,平等互信的生態網絡體系。

陳春花|《共生》組織進化

各個組織使用量子化系統不單完成內部的管理經營,還在開放互聯的網絡環境中自由博弈競爭,合作共享協同,實現整體的多利和互利,相互的促進和約束,正反饋循環,利他生長,相生相剋,促進無序向有序轉變,迸發價值湧現,組織進化,即突變。

這是新的理論體系,新的組織形態,新的管理模式,我稱為“量子經濟學”或“量子管理學”,“量子組織學”,以此支撐的系統叫量子化系統。這是互聯網時代,各種新思想、新技術綜、新模式合應用觸發的新經濟,新業態。

陳春花|《共生》組織進化

數字經濟時代:共生是底層邏輯基礎,也是企業及企業家必須學習掌握的新思想。

採用「共生邏輯」,而非「競爭邏輯」其實可以活得更好。共生邏輯將企業、客戶、同行、上下游合作伙伴,其他產業的夥伴等視作同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參與者,通過彼此滋養、相互促進推動生態的繁榮。在共生邏輯下,最終的目標不是「贏」,而是尋找生長空間;實現的方式也不是比別人做得更好(比較優勢),而是追求客戶價值或者創造客戶價值——不僅僅是滿足已有的需求,更是充分調動技術和應用的組合不斷喚醒和創造需求。

GE提出工業互聯網,打造Predix,成功樹立典範,由於還沒徹底脫離工業化思維,Predix還沒有徹底互聯網化,再次出售Predix。說明: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經營思想是“共生”。對於我國打造“工業互聯網”必須要引起重視,只重視企業內部互聯,設備及產線互聯是不完備的,不夠商業化可持續的,不能形成產業生態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