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文物」東漢灰陶十眼竈

「忠州文物」東漢灰陶十眼灶

東漢灰陶十眼灶

□毛倩

2008年,重慶市原考古所對烏楊墓群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5件多眼陶灶,火眼數量5至12個不等。這件東漢灰陶十眼灶便出土於133號漢墓。

這件灰陶十眼灶通高10.7釐米,長89釐米,寬15.7釐米,通體素面無裝飾,灶體前方後圓,平面呈長馬蹄形。灶門不落地,兩側各有一個觀火孔,後部煙囪簡化為一個小圓孔。相較於一般設置1至3個火眼用來烹製食物的灶臺,此件陶灶模型單排並列火眼多達10個,非常少見。

有學者研究認為,這種多眼灶為製鹽所使用的龍灶模型。考古發掘證實,忠縣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出現製鹽遺蹟,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使得忠縣地區擁有豐厚的鹽滷資源,造就了獨具特色的鹽文化。《華陽國志》也有“臨江縣(今忠縣)枳東四百里,接朐忍。有鹽官,在監、塗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門亦家有鹽井”的記載。

烏楊墓群出土的這5件多眼陶灶,是漢代忠縣地區鹽業生產仍欣欣向榮的印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