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現象,豬價行情走低情況下還有人擴大規模!

今年轉眼已經過去一半了,對於整個生豬行業來說,也是煎熬了大半年。回看上半段的豬價歷程,可謂是“大起大落”,當然大落是主要的。對於養豬業來說,豬週期已經到來,是不是應該去產能,讓市場儘快恢復正常呢?

事實正好相反,由於今年是豬週期剛剛來臨的第一年,有的人覺得豬價“低谷期”還未來臨,還有機會,因此選擇繼續擴大規模,當然,一些上市農牧企業是主要擴張對象。對於農牧企業來說,小散戶和大企業有點“對頭”的感覺,大企業希望能夠把自己的養殖版圖擴大,這樣就更有競爭力,對於豬價也能夠更好的抗爭。

但是如果細想一下,唇亡齒寒,如果小散戶都消失了,只剩下農牧大企業,形成壟斷的形式,對於消費者,對於農民來說,真的就是好事嗎?首先會有一部分的農民會失業,當然也可以選擇去給大企業打工;再一個就是消費者想要吃上純正的豬肉估計就很難了,而且豬肉價格可能也會不便宜。

在我看來,豬價持續走低,還要擴大規模的行為是不可取的。現在的豬週期已經不像之前那樣明顯,掙三年,平三年,賠三年的時代也許就要過去了,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波浪式的前進,沒有10元高價,也沒有3元低價,有的只是薄利。現在擺在養豬行業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儘快渡過低迷期,而不是盲目的擴張,跑馬圈地,假如最後只剩下你一個了,會不會有種“獨孤求敗”的感覺呢?

其實對我們養豬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豬,豬價下跌,養殖利潤縮水。這使得技術不過關的行養豬人感到壓力巨大,畢竟,別人可以在6元依舊有利潤的時候,這些人可能面臨著虧損。養殖技術不過關,成本控制不到位等等因素,都導致了一批新的豬場承受價格壓力的能力變得異常薄弱。

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踏踏實實做生意,掙快錢在農業領域似乎都不太適合。學會系統的去學習養豬專業知識,能夠不恥下問,即便沒有自己規模大的豬場,也一定有做得好的地方。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或許是一些新貴提升自我最高效的做法。

理性的看待豬價起伏。不能因為之前掙一塊,現在掙五毛就覺得虧錢,養豬本身也是趨於薄利的,跟所有工業生產一樣。有利潤的時候好好生產,沒利潤的時候也要適當接受虧損,只有這樣才能維持整個大環境的平衡。切勿盲目壓欄,畢竟越壓可能整體供需關係越緊張,畢竟到最後,豬一定是要賣出去的。

其次,最強環保法下的重壓下,急於擴張的豬場,好不容易解決了資金問題,但卻找不到一塊合適的養殖用地。已建成的豬場也要面臨環評不過關,被勒令拆除的窘迫狀態。經營多年的心血,可能一夜之間變成平地,並且,也沒有想好下一步打算。

這個問題很無奈,雖然,媒體和專家都在呼籲不同的環保措施,但畢竟政策出臺了,趨勢是不能改變的。結束抱怨和吐槽。認真的分析國家政策,農業部一再聲明,需要拆遷的是違規的汙染豬場,那麼,就要想辦法解決汙染問題。無論是發酵床也好,糞肥還田也好,都需要去我們去嘗試,看看可行度具體有多高。抱怨和謾罵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現在的豬價長期走低,薄利局面還會持續的情況下,選擇預混料為我們養殖戶降低成本才是關鍵,我上一篇文章說過,未來的養豬業繼續堅守陣地的還會是我們家庭豬場,雖然說用預混料麻煩了點,增加了人力成本,其實在家庭豬場面前,都能忽略,哪一家豬場不苦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