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史蒂芬·柯维(美)的一本著作,首次出版于1989年。

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

当我们环顾四周、审视内心,发现因追求速成特效反而制造了许多问题之后,才会深深地了解到,有些根本问题不能以肤浅的方式解决。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更 深入的思想标准,也就是一套正确的行为准绳。这就是柯维所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 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根据情绪和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变革的催生剂,他们放弃 被动的受害者的角色,不自卑,不怨怼,发扬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知、良知、想像力和自主意志,积极主动,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

习惯二:以终为始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专注 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一种文化。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和时间。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及组织均针对要事而 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争取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 己利人(输赢)。工作伙伴或家庭成员则更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求协助对方找到互惠的 解决方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五:知彼知己

当我们舍弃焦躁心,改以同情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和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诚面对,双方相互的了解也就更加顺畅自然。彼此需要仁慈心;知己需要勇气,能平衡,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采取远胜过个人之见的第三种方案。这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彼此理解,甚至 是称许、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智慧。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1+1>2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 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协为目标(1+1=1或1/2),也不仅止于合作(1+1=2),追求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3或更 多)。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个人及组织而言,不断地更新及不断地改善,使之不致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路径。

人的成长历程虽是渐进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前三个有关个人成功的习惯,可以大幅度提高你的自信。你将更能认清自己的本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个 人独特的才干与能耐。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的人,就能产生自尊、尊重和自制力,并且内心平和。你会以内在的价值标准,而不是个人的好恶或与别人比较的结 果,来衡量自己。这时候,事情对错的尺度已经无关乎是否会与别人的看法一致。

你会意外地发现,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待你时,你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关心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他们的关系。你不再让别人影响自己的情绪,反而更能接受改变,因为你发现了一些恒久不变的内在本质,可以作为你的精神支柱。

第四至第六种习惯,能够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了的人际关系。原本不错的交情则更为稳固。

第七种习惯可加强前面的六个习惯,时时为你充电,一步步地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