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恍如昨日——我国社会治安演变和治理的历史脉络

1983恍如昨日——我国社会治安演变和治理的历史脉络

扫黑除恶如火如荼,2018年造声势、2019年攻案件、2020年建机制,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结账之年。历史的脉络总是在一些偶然而又必然的瞬间浮现。仅从我国社会治安的演变和治理历程中,截取一段岁月,从1983年前后说起、、、

1983年,第一次严打开始,背后是上海控江路事件、呼伦贝尔农场事件、东北二王所代表的社会治安问题,这一次,全国近86万人被审判。

1980年10月1日中央决定知识青年可以回到城市,20几年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估计在约1200万——1800万之间。此时的城市,颇有些喧嚣,一边是“十年”间滋生的一批“流氓分子”破坏社会秩序意犹未尽,一边是部分知青返城后“流落社会”的无奈躁动。社会治安问题突出起来,1981年中央政法委召集五大城市社会治安座谈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综合治理的方针。

1983恍如昨日——我国社会治安演变和治理的历史脉络

图自网络

1983年严打后,84年、85年发案率明显降低,但86年以后,又有抬头之势,这一年中国第一个110报警平台在广州诞生。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全国破获犯罪团伙91000个,成员总计34万余人。

显然,光靠打击治标而不治本,1991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当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作出同名决定,确定了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1983恍如昨日——我国社会治安演变和治理的历史脉络

图自网络

1996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被杀害事件,成为了1996年第二次严打的导火索,当年全国共破获犯罪集团1.3万个,成员近50万人,而这一年也是香港系列黑帮片《古惑仔》第一部的诞生之年。

治安问题,有组织犯罪问题一定是有它的社会背景。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加工出口、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起来,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城市流动人口剧增,同时没有单位的社会青年也多了起来,另一方面,境外的帮派文化影响也随着改革开放“西风东渐”,导致一些年青人误入歧途。

2001年,石家庄3.16爆炸案的一声巨响,对当时社会治安问题而言,可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因此,全国开展了第三次严打,这一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年。

而1997年——2002年间,国企职工人数减少了4000万人,部分下岗职工脱离了组织管理,增加了社会人口管理的复杂性。这么多年过去了,从一般人的观感而言,随着监控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运用,警务机制的改革,社会综合治理的完善,整体社会治安与过去已经是天壤之别了,特别是恶性事件大量减少,但仍然存在问题

1983恍如昨日——我国社会治安演变和治理的历史脉络

图自网络

1983恍如昨日,有组织犯罪形成的原因,一是社会急剧转型,道德约束体系被冲垮,金钱至上,思想滑坡,二是旧的社会控制体系失效,而新的治理体系的形成需要时间,主要表现在基层组织控制力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