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日本與漆的關係可追溯至很久以前,在函館市垣之島繩文時代早期(約 9000 年前)遺蹟中,就發現了塗有漆的隨葬品。擁有數千年曆史的日本漆工藝,自奈良、平安時代起發展出華麗的裝飾技法,直到今日還創造出許多作品。

本次“大和文華館的日本漆工——特展:酒井抱一下繪·原羊遊齋作蒔繪作品”展,即以大和文華館之館藏介紹奈良至江戶時代漆工藝多姿多彩的發展。此外,特集展示區亦展示了江戶時代後期人氣蒔繪師原羊遊齋的作品,帶領觀眾走進日本漆工優雅、洗練的世界裡。

漆樹生長在日本、朝鮮、中國、泰國、越南、緬甸等地,尤其集中在亞洲東南部。這些地區自古以來即使用漆樹汁液進行塗布和裝飾,漆工藝相當發達。漆,富有鮮豔的光澤,可裝飾器物,亦能增加其牢固性,具有實用的一面,因而在不同地區被製作成各具特色的漆製品,備受人們喜愛。

奈 良 時 代

在大和文華館收藏的日本漆器中,最古老的作品是奈良時代(710—794)的黑漆漆皮盆。所謂“漆皮”,是將打溼的獸皮貼在木製模型上,乾燥後脫去木模,做成素地胎體,再於其上塗漆,如此一來,作品就會變得堅固結實,又顯現出獨特美麗的光澤。

除製作這類質樸的漆器,由中國唐朝傳入、帶有華麗裝飾的漆製品,也在奈良時代刺激了日本漆器技術的發展。奈良正倉院內便保存有傳承唐朝文化香火的貴重漆器,大和文華館收藏的瑇瑁貼螺鈿花鳥紋八角筥(圖 1),即屬於此類作品。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1. 瑇瑁貼螺鈿花鳥紋八角筥,奈良時代,日本大和文華館藏

這件八角形的木製箱盒,表面貼飾瑇瑁。所謂“瑇瑁”,亦作“玳瑁”,是由名為玳瑁的海龜身上所取得的鱉甲。其裝飾手法,是將閃耀著白光的螺鈿裁為唐花、蓮華、鴛鴦、飛雲等造型,再嵌入瑇瑁。相較於正倉院所流傳的作品,大和文華館此件藏品儘管螺鈿多有脫落,卻少經修補,很好地保存了原貌。

平 安 時 代

到了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蒔繪”技法大為發展。所謂“蒔繪”,是以筆尖蘸取具有黏性的漆,描繪出圖樣,再撒上金粉或銀粉的一種技法。漆工藝雖包含各式各樣的技法,但在日本特別偏好蒔繪,留下為數眾多的作品。

平安時代的蒔繪,還發展出費時費工的“研出蒔繪”手法,即撒上金粉或銀粉後,另塗一層漆,再加以研磨,顯露出底下的蒔繪層,傳世名品包括海賦蒔繪袈裟箱(國寶,東寺藏)、寶相華蒔繪寶珠箱(國寶,仁和寺藏)等。

大和文華館並無平安時代的研出蒔繪作品,殊為可惜,卻擁有珍貴的銅板地螺鈿花鳥紋說相箱(圖 2)。這件作品雖以螺鈿表現寶相華唐草紋和鳥紋,卻將螺鈿鑲嵌在貼附木地的銅板上,誠為其一大特色。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2. 銅板地螺鈿花鳥紋說相箱,平安時代,重要文化財,日本大和文華館藏

說相箱:

是僧人說法時放在高座上收納“算題”的箱子。“算題”,即寫有論題的竹片,供僧人舉唱題目,逐一討論。由此可知,研出蒔繪及施加華麗螺鈿的漆製品,或源於袈裟箱、寶珠箱、說相箱等富有信仰色彩的特殊容器。

鐮 倉 時 代

金貝蒔繪鳳凰唐草紋鏡巢(圖 3)作於鎌倉時代(1185—1333),為收納鏡子的容器,器蓋上描繪了鳳凰在唐草紋間飛翔的身姿。唐草雖以播撒金粉的方式呈現,卻帶有些許立體感。此般於紋樣部分堆高漆層、施加蒔繪的手法,稱作“高蒔繪”,發展於鎌倉至室町時代。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3. 金貝蒔繪鳳凰唐草紋鏡巢,鎌倉時代,日本大和文華館藏

鳳凰圖案則用到了錫制的“金貝”(即薄金屬片),這些金貝皆經仔細刻畫,雕在線上且添加金粉,以表現鳳凰的神情和羽毛的動態。鳳凰和唐草紋皆配置為同心圓狀,予人規整的印象。器蓋內面亦以播撒金粉的研出蒔繪表現唐草圖樣。

鎌倉·室町時代(1185—1573)除了製作採用蒔繪、金貝或螺鈿的華麗作品,也使用僅僅塗上朱漆、世稱“根來塗”的樸素漆器。所謂“根來塗”,原指紀伊國根來寺(位於和歌山縣巖出市,為新義真言宗總本山寺院)所製造的漆器,後用來通稱以“錆漆”(即用砥石粉和生漆調製而成的混合漆)在木質胎體上打底,中間層塗上黑漆,最外層再疊加朱漆所製成的堅固實用器皿。

冠有“根來塗”一詞的根來塗四椀(圖 4),其內、外表層皆被仔細塗上朱漆,唯口沿處與手接觸的朱漆略有剝落,露出中間層的黑漆。“四椀”是可將大小四個椀(即碗)疊合收納為一的器皿,寺院等以之為食器。其高圈足內側塗有黑漆,中央以少許硃色畫出梅花紋樣。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4. 根來塗四椀,室町時代,日本大和文華館藏

有些根來塗椀的內面寫有寺院或支院之名,但描繪松葉等簡略紋樣的作品亦不在少數。這些圖樣或文字據說代表了其收藏者,由此亦可想見此類器皿當是在寺院或家族間代代珍惜、傳承的物品。

與“根來塗”一樣使用朱漆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漆器,尚有“鎌倉雕”,鎌倉雕牡丹紋大合子(圖 5)即為其中一例。這類圓形的大型合子(即盒子)可能在寺院佛殿中被當成“香合”(即收納香的附蓋小型容器)使用。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5. 鎌倉雕牡丹紋大合子,室町時代,日本大和文華館藏

器蓋表面中心處盛開著由一株分為三大朵的牡丹花,花間枝葉繁茂。這類在木胎上雕出紋樣再塗漆的作品,稱為“鎌倉雕”,多見表面塗布朱漆者,因而被視為中國“剔紅”的模仿品。唯剔紅是在重複疊加多次的漆層上雕刻出紋樣,鎌倉雕則雕刻於木胎上,技法較為簡略。此外,鎌倉雕雖充分學習中國剔紅作品的紋樣組成方式,以牡丹的花或葉填滿圓形器皿,其特色卻在於刀刻痕褪去了銳利感,顯露出如木雕般溫潤柔和的趣味。

桃 山 時 代

桃山時代(1573—1603)最廣為使用的蒔繪技法,為“平蒔繪”,是僅在紋樣局部塗漆再加以研磨,而無須以漆塗滿整件器物,技法較研出蒔繪更為簡便。此外,亦常見“蒔放”此類不加研磨、更為簡便的手法。此乃因桃山時代不僅將蒔繪用於器物,也開始施加在建築物上,為了在短時間內完成多件豪華蒔繪,而廣泛採用此技法。

就桃山時代所製作的平蒔繪漆製品而言,類似於京都高臺寺(位於京都東山區,為臨濟宗建仁寺派寺院)靈屋之內陣(即佛殿內用以安置佛像、供養莊嚴及讀經修法之處)或高臺寺所傳日用器的作品,系以“高臺寺蒔繪”之名而深受人們歡迎。蒔繪秋草紋德利(圖6)即為高臺寺蒔繪的優秀作品之一。德利是一種盛裝日本酒的酒瓶,這件器腹渾圓可愛的作品,其瓶栓亦為原初之物。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6. 蒔繪秋草紋德利,桃山時代,日本大和文華館藏

瓶身整體塗布黑漆,並配以萩、薄(芒草)、桔梗、藤袴、菊等秋草圖案。其技法結合了平蒔繪和繪梨子地,萩葉的葉脈等則以針描來表現。所謂“針描”,是趁蒔繪未乾之際,以針狀物刮出線條的手法,易於表現葉脈等細小線條。而“繪梨子地”,則是將原為背景的梨子地(其金粉之分佈猶如梨子表皮)用於紋樣上。由於梨子地是將梨子地粉較粗松地撥散開來,再於其上塗布帶黃色調的梨子地漆,故而略顯橙色調。此般結合了平蒔繪和繪梨子地的作品,既富有色彩變化,又顯得華麗。

青貝蒔繪花卉紋洋櫃(圖 7)與高臺寺蒔繪屬同一時期,是為迎合海外所製作的作品。當時有許多漆製品經由南洋貿易輸往歐洲,漆擁有歐洲所未見的獨特色澤,很受歡迎,王侯貴族們甚至將日本的漆製品華麗地裝飾於宅邸內。在這些迎合歐洲的商品中,甚受青睞者是在平蒔繪上鑲嵌螺鈿且滿飾紋樣的作品。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7. 青貝蒔繪花卉紋洋櫃,桃山時代,日本大和文華館藏

江 戶 時 代

進入江戶時代(1603—1868)後,有更多漆器被製作出來,包括質樸的日用品以至諸侯大名豪華婚禮之用器,且其技法也變得極其精緻。此外,江戶時代以前,標有蒔繪師姓名的作品十分少見,但此時,許多蒔繪師的名字變得廣為人知,其中以原羊遊齋(1769—1845)為江戶時代後期最具人氣的蒔繪師。

原羊遊齋工房的人氣商品,是以畫家酒井抱一(1761—1828)之畫稿(下繪)為本而製作出來的茶器、食器和裝飾品。酒井抱一因將主要發展於京都的琳派畫風傳至江戶,而被稱作江戶琳派之祖,其擅畫優雅、洗練的草花圖等,以人氣畫家之姿活躍於世。或許是受到自身所景仰的尾形光琳(1658—1716)、本阿彌光悅(1558—1637)曾親手設計蒔繪作品之啟發,酒井抱一亦積極參與蒔繪設計,並將其畫稿提供給原羊遊齋。

在蒔繪技法發達、略顯裝飾過度的江戶時代後期,酒井抱一那主題配置明快的優美畫稿,連同原羊遊齋那優雅的、結合了薄肉高蒔繪和螺鈿的技法,共同創造出洗練的蒔繪作品,博得相當多的好評。酒井抱一、原羊遊齋不僅親自制作有權勢者的特別定製品,亦製作迎合大眾的商品,這些作品都加上了酒井抱一的名款“抱一筆”和原羊遊齋的名款“羊遊齋”“羊遊齋 更山”。它們好比是品牌名稱,可用來誇稱酒井抱一、原羊遊齋彼此合作的高知名度。

“原 羊 遊 齋” 特 集 展 示 區

本次展覽另設有原羊遊齋的特集展示區,共陳列原羊遊齋的九件作品,其中三件為大和文華館館藏,另六件為借展的特展品。以下從中擇三件介紹之。

草花蒔繪五件組杯(圖 8)是酒井抱一與原羊遊齋合作的作品。塗布朱漆的杯上,以薄肉高蒔繪表現植物的紋樣,其中最大者為菊紋杯,以下由大而小依次為稻紋、梶紋、菖蒲紋、桃紋。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8. 酒井抱一下繪、原羊遊齋作,草花蒔繪五件組杯,江戶時代,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杯內各描繪一枚葉子或一株花等,構圖簡單,但無論葉脈或花心皆以蒔繪細膩表現,並於金粉中混入銀粉以塑造出陰影。其朱漆亦是成色佳的高價品,帶有高貴風雅的旨趣。而紋樣中葉片前端或莖部末端迅疾延伸的植物形態,則充分反映酒井抱一的繪畫特色。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此處所描繪的五種植物,皆與日本的傳統節日活動有關。1 月 1 日(新年)要裝飾以稻草製成的注連繩,即掛在門口防止災穢進入的稻草繩;3月 3 日(女兒節)要裝飾桃花;5 月 5 日(端午)要裝飾菖蒲和蓬製成的藥玉,即裝入香料、飾以繫繩的香包;7 月 7日(七夕)要在梶葉上書寫和歌;9 月 9 日(重陽)要飲菊花酒來祈求長壽。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看到這些採用季節性植物、裝飾優美的杯子,讓人不禁想象:它們是否會被用在傳統節日活動等喜慶場合中呢?此般洗練、高雅之美,正是酒井抱一、原羊遊齋蒔繪作品的一大特色。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枕形硯箱(圖 9)也是酒井抱一、原羊遊齋的合作品,但其造型相當少見。這件做成帶圓弧感之梯形的硯箱,模仿了枕的造型。硯箱兩側的圖樣皆以蒔繪表現,一面是動物,另一面是帶有紅果實的南天。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9. 酒井抱一下繪、原羊遊齋作,枕形硯箱,約文政三年(1820),私人收藏

所繪動物的長鼻、大耳及牙,雖說在象的身上也能見到,但若結合枕的形式一同考慮,則其想來應是吞食噩夢的獏吧!南天則因為和日文“難転”(なんてん)的發音相通,遂被視為祥瑞畫題而受到喜愛。獏和南天的組合尤其被大量運用在枕面設計上,成為諸侯大名的婚事用具之一而備受青睞。

這件作品則將帶有上述淵源的蒔繪枕改為硯箱,構思相當有趣。根據底部“雲州大工軍兵衛作 文政三年辰十月”之墨書,可知此木製工藝品是雲州松江藩的木匠於文政三年(1820)所作。原羊遊齋與松江藩主松平治鄉(號不昧,1751—1818)亦有往來,常為不昧製作其所喜愛的蒔繪茶具。此外,與姬路藩主同宗的酒井抱一亦與不昧密切往來。雖說文政三年已是不昧過世之後,但這件作品說不定是為松江藩相關人物的喜事而製作。

與酒井抱一和不昧皆有往來的原羊遊齋,似乎有很多機會見到大名家中所收藏的蒔繪名品。在大和文華館收藏的原羊遊齋畫稿集中,除了收錄酒井抱一的畫稿外,還記錄了大名家所藏蒔繪名品的技法和紋樣,由此可知原羊遊齋相當積極地學習古典技法。由蒔繪菊桐文爐緣(圖 10)以平蒔繪和繪梨子地表現菊和桐的紋樣,即可看出其學習桃山時代高臺寺蒔繪的痕跡,即便如此,較之於豪爽奔放的高臺寺蒔繪,明快洗練的風格誠可謂原羊遊齋自身獨有之特色。

日本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鎌倉時代、桃山時代的漆藝都是什麼樣?

10. 原羊遊齋作,蒔繪菊桐紋爐緣,江戶時代,私人收藏

日本漆工藝在繼承傳統之餘,亦有創新的一面,期盼讀者或觀眾能通過本次特展,關注這一富有魅力的工藝及其發展。

大和文華館的日本漆工

特展:酒井抱一下繪·原羊遊齋作蒔繪作品展

7.6—8.19

日本大和文華館

文∣宮崎もも,日本大和文華館學藝員

譯∣何玉新

圖∣日本大和文華館、大阪市立美術館、私人收藏

本文刊載於《典藏·古美術》2018年7月刊,原標題:《大和文華館的日本漆工藝,酒井抱一下繪·原羊遊齋作蒔繪作品特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