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儿媳重蹈自己覆辙,张幼仪为儿媳做了一次抉择,改变她一生

“阿欢,你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1930年,张幼仪这样问自己22岁的独子徐积楷。

“我只对长的好看的姑娘感兴趣。”徐积楷想都没想地答她。

为避免儿媳重蹈自己覆辙,张幼仪为儿媳做了一次抉择,改变她一生

张幼仪与与积锴

张幼仪听完儿子漫不经心的回答,心里却不自主地开始翻腾。徐积楷挑媳妇的眼光,果然和父亲徐志摩一模一样啊!但张幼仪知道,此时的儿子和当年的徐志摩一样,还远未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好看的皮囊确实重要,但如果好看皮囊下的女子是个和当初自己一样,一门心思扑在家庭上,不懂适时提升自己的女子,那样,再好看的皮囊也很快会腻烦。张幼仪想到这,不自主地回想起了自己的婚姻-----

作为诗人徐志摩的结发妻子,张幼仪无疑是幸运的,她的幸运在于,因为徐志摩的关系,她的名字得以一直被公众熟知。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张幼仪又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于:因为徐志摩的外遇,她最终被残忍抛弃了。

说起张幼仪被抛弃的经历,估计如今的无数女子仍会咬着牙为她鸣不平。怀着孕的当口,已有异心的徐志摩就逼着张幼仪打胎。张幼仪不从,徐志摩二话不说“人间蒸发”。生生将怀孕的张幼仪撂在人生地不熟的欧洲乡下,无奈的张幼仪只得向德国的哥哥求助。在哥哥帮助下平安生下二子后,尚在月子里的的张幼仪,就被徐志摩逼着签下了离婚协议。

被心爱的男人捅刀子也就算了,还是在自己最脆弱的时候被下刀。这种情形,放在任何一个女子身上,都会心痛到怀疑人生。事情发生后,张幼仪也痛苦不堪,月子里,身子尚未恢复的张幼仪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好在,嗷嗷待哺的小生命一次次将她拉回了人间。张幼仪知道,有的人在有些时候,是连死都没法选择的,比如母亲!张幼仪知道自己得收拾心情重新上路,为了让自己铭记离婚时的这段屈辱,张幼仪为在德国出生的二子取了个有纪念性质的名字:彼得。对,彼得正是为了纪念自己在“圣彼得堡”所遭受的一切教训。

为避免儿媳重蹈自己覆辙,张幼仪为儿媳做了一次抉择,改变她一生

张幼仪与徐志摩

恨和爱一样,是世间最容易让人成长的两种存在。张幼仪对徐志摩有恨,她的恨在二子彼得不幸夭折后一度达到了顶点。如果徐志摩不将张幼仪母女抛弃在国外,彼得又怎会不到三岁就夭折呢?张幼仪在幼子过世后,尝到了痛彻心扉的滋味。也是这痛,让她开始思考。

这年,刚刚25岁的张幼仪,在痛失爱子后想明白了两件事:第一,她的婚姻悲剧根源实际在自己身上;第二,有生之年她绝不允许悲剧在自己身边重演。痛苦的背面是成长,成长后的张幼仪,慢慢 不再恨徐志摩,而只恨她自己!对,自己的婚姻,如果说自己完全没责任,可能吗?

实际上,在与徐志摩的悲剧婚姻里,张幼仪是有责任的。人说,婚姻中的第三者,恰恰来自婚姻本身,而与外界无关。在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婚姻里,也是如此。如果,最初与徐志摩势均力敌的她,在看到丈夫考上北大、留学美国之际,就意识到两人的差距已拉大并通过不断学习缩小差距。那么,两人又何至于最后落到“连话都说不到一块呢”?

张幼仪一生本有无数次提升自己的机会,第一次是丈夫徐志摩考上北大时期,但无奈此时的她怀有身孕。如果说这一次,是张幼仪迫于无奈才不得已放弃与丈夫一同外出学习。那么第二次,就恰是因为自己的选择错误了。1920年,久与徐志摩分居的张幼仪前往欧洲与徐志摩团聚,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张幼仪也顺带学习新知识、长长见识,张幼仪自己也抱着这种想法。但到达波士顿后,因为租房距离远等等原因,张幼仪为了替徐志摩考虑竟又一次选择了“牺牲自己”。为了让徐志摩更好地学习,她包揽了所有活计,俨然一副要做老妈子的态势。

为避免儿媳重蹈自己覆辙,张幼仪为儿媳做了一次抉择,改变她一生

张幼仪与徐积楷

人受到的尊重和她所做的事情得重要程度,从来是成正比的。你既然甘愿当老妈子,你的价值自己就是老妈子的价值。这点,张幼仪始终没有想清楚,她天真地以为,徐志摩会感激他的付出。实际上,在中国,历来少有男人能肯定女人对家庭的付出,何况喜欢激情、浪漫的徐志摩呢。张幼仪不知道,当自己选择每日打扫卫生、围着灶台转的时候,她失去的不仅是提升自己的机会,还有徐志摩对她的激情。试问,有几个男人,能长久对每日机械般重复各种琐碎的女人:保持长久的兴趣呢?

1920年底,徐志摩邂逅了前来欧洲游历的林徽因。相比木讷的张幼仪,学识过人、聪慧异常的林徽因对于徐志摩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很快,徐志摩开始偷偷与林徽因交往。而此时的张幼仪虽有察觉,却无计可施,因为她连英文都看不懂,自然,对当时以英文信件来往的他们一无所知了。也是这以后不久,徐志摩向张幼仪提出离婚。

这场婚姻的最终瓦解,表面是外力,实际上却与张幼仪自己有关。在7年的婚姻生涯里,正是因为张幼仪跟不上徐志摩的脚步,才让他们婚姻本身有了裂缝、为第三者介入提供了可能。要知道,好的婚姻里,是从来不会有第三者的!

好在离婚后的张幼仪,最终在痛苦中明白了这所有。后来,在德国的张幼仪终于重拾了自己未完成的学业,在她的努力下,她终于拿到了她梦想中的学位。此时的张幼仪,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变化,终究来得太迟。

时间回到1935年,这年徐志摩去世4年了。而张幼仪与徐志摩的长子徐积楷,也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张幼仪依据儿子最初的要求,为儿子物色了一个“好看”的姑娘,这个姑娘是张幼仪牌友的女儿,名叫张粹文。

为避免儿媳重蹈自己覆辙,张幼仪为儿媳做了一次抉择,改变她一生


儿子徐积楷第一次看到张粹文后,就对她很是欢喜。1938年,张幼仪还在上海为他们操办了隆重的婚礼。婚后,张幼仪时常告诫儿媳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女人,才能把握生活的主动权!”张幼仪经常向儿媳灌输这样的理念。

为了避免儿媳妇重蹈自己覆辙,张幼仪甚至还为儿媳妇聘请了家教。她帮助儿媳学习了各种外文和其他课程,慢慢地在张幼仪的帮助和引导下,张粹文变成了一个既好看又有才的女人。

这以后,即使张粹文接连生育了三女一儿,张粹文和丈夫徐积楷的关系也一直很好。

为避免儿媳重蹈自己覆辙,张幼仪为儿媳做了一次抉择,改变她一生

张幼仪与孙子孙女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同样是在生下儿子不久后,即1947年,徐积楷拿到了留学机会,他将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攻读商科和土木工程。

得到消息的那段日子,张幼仪每晚都辗转反侧,她想起了自己:当年,也正是因为留学,她和丈夫的差距才越拉越大的!如今,儿子出国留学,家里四个孩子要照顾,留在家里的张粹文,势必会重蹈自己覆辙,最终难逃被儿子抛弃的命运啊!

思考再三后,张幼仪竟做出了一个让夫妻两都诧异不已的决定,她说:让粹文跟你去美国留学,你们两一起学习,四个孩子,都由我一个人照顾。张幼仪的话音刚落,儿媳张粹文的眼泪就夺眶而出了。这以后,随同丈夫一起留美的张粹文,进入了特拉法根设计学院学习时装设计。她也始终没有辜负张幼仪的良苦用心,经过不断学习后,张粹文对于服装美学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创意,她的设计作品还曾在纽约第五大道著名的Saks服装店被展示。下图,就是她设计的这款小碎花旗袍,色泽素雅,精致迷人。

为避免儿媳重蹈自己覆辙,张幼仪为儿媳做了一次抉择,改变她一生

张粹文与她设计的旗袍

这以后,直到儿子儿媳工作后的几年时间里,一直都是张幼仪一人照顾着四个孩子。徐积楷夫妻两留学的这年,四个孩子分别是6岁、3岁、2岁、1岁。

世人都以为被抛弃的女子是可悲的,但孰不知,任何时候,不管过往被抛弃的你有多惨,只要你有勇气有决心,你都可以完成逆袭。张幼仪的人生就是明证,1953年,已经活通透的张幼仪在结束带娃生涯后,邂逅了香港的苏医生,婚后,两人一直甜蜜恩爱。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在儿孙的陪伴下安然离世,她坟前的墓碑上赫然刻着“苏张幼仪”四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