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远舰考古领队周春水:从海底5米深的淤泥中找到“經、遠”二字


经远舰考古领队周春水:从海底5米深的淤泥中找到“經、遠”二字


经远沉没地庄河老人石海域,距离海战主战场大鹿岛海域直线距离37公里左右。

封面新闻 记者王国平

人物:周春水

1973年1月生,四川蓬安县人,199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副研究馆员。现任职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2004年以来,几乎参与了历年来所有的国家水下考古项目。如广东南澳一号沉船发掘、辽宁丹东致远舰调查和湖北均州古城调查等。

在他个人主持过的考古项目,2012年“南澳一号”明代沉船水下考古项目获评田野考古三等奖。致远舰调查获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在黄海北部爆发,此役北洋海军损失四艘战舰,其中经远舰即为沉舰之一,在海战中,经远舰奋勇激战,以一敌四,舰身左舷多处中弹,全舰官兵二百余人,包括管带林永升几乎全部阵亡。

从今年7月起,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7—9月开展专项调查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

经远舰考古调查领队周春水介绍,目前确定经远舰残存舰体全长约80米,宽12米,在水下呈倒扣状态,此次调查,获取大量遗物,并在右弦处发现 “經”、“遠”舰名。

周春水说,由于倒扣于海底,经远舰的军官舱等重要舱室以及舱面的武器都可能被保存下来。

经远舰考古领队周春水:从海底5米深的淤泥中找到“經、遠”二字


经远舰照片。可以看到经远舰名位于舰体的中后部。

首次水下调查确认经远舰身份

封面新闻:这次对经远舰进行考古调查的缘起是什么?

周春水:2014年夏,我们搜寻致远舰位置时,在老人石南面一里远发现一处铁质沉船点,当时推测为经远舰。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做完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之后,从去年开始启动甲午沉舰系列调查。主要就针对黄海北部和威海刘公岛周边海域两个交战区。

今年在威海湾,我们对北洋海军的旗舰定远舰进行了考古调查。

对于经远舰,调查筹备工作自去年开始,落实到今年实施。

今年7—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专项调查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

封面新闻:这次对经远舰进行考古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周春水:这次调查,是第一次对经远舰展开考古调查。以前的资料,包括庄河县志、安东县志等记载,都说庄河沉没有经远舰。本次调查期望达到以下目的,第一个目的,通过水下考古调查,找到真实身份的实证。

第二个目的,摸清水下保存情况,即残存舰体的长、宽、深到底多少。目前经过调查,经远舰的残存舰体长约80米,宽12米,深度有6米多。

第三个目的,提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用于将来的研究和保护之需。

这次调查,我们找到经远舰的确凿身份证据,基本摸清了水下舰体的残损情况与翻沉姿态,并获取了一批珍贵文物,达到了调查预期目标。


经远舰考古领队周春水:从海底5米深的淤泥中找到“經、遠”二字


带“經遠”戳印的木质签牌

舰体在水下呈倒扣状

封面新闻:经远舰在水下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周春水:经远舰在水下呈倒扣状态。

考古调查可分两个阶段,从7月中旬到8月,通过数据比对与形状分析,确认水下环形铁质物体即为经远舰位于水线附近独特的防护装甲带—铁甲堡,根据边沿倾斜度及往下弧度,推测舰体应为倒扣状态。

第二阶段,为明确舰体沉态,自9月份以来,选取舰体右舷的中后段,从外壁钢板往下抽沙(海战中舰体左舷迎敌,故推测左舷相对完好),陆续发现处于不同深度的舷侧舰体结构,包括排污水管、登舰木质舷梯、外侧舷窗、排煤渣管等等,各部件均呈倒置状态,比如,管口向上、梯子踏步向下,印证了初期对舰体倒扣的推断。

封面新闻:经远舰在海底是什么状态?

周春水:经远舰在海底呈倾斜状态。露出来的是铁甲堡部分,往艏部方向最高,可到1.8米,往艉部方向延伸,并陆续低下,到40多米以后即沉入淤泥下面。

曾遭盗捞强拆致舰体严重受损

封面新闻:这艘船在2009年时曾被非法盗捞,从这次调查看,被盗捞破坏的程度如何?

周春水:盗捞破坏挺严重。按我的估计,应该是把泥中2米深的地方都给抓过了,当然也不排除日本人当年也曾打捞。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泥下2米深度范围之内,水平分布的部件都被砸烂。

为了解舰体长度及残损情况,考古队选择对艏、舯、艉部进行局部抽沙揭露。艏部最前端发现有艏柱、锚链、舷板等遗迹。在艉部及舰体外围发现大量散落的木板与零乱的钢板,那些散落的木板、钢板,断裂位置都是旧茬,说明是以前打捞掉下去的东西。而且还有很多东西移位,比如说,在艉部发现了原本应该位于舯部的一些蒸汽机上的构件;在艉部发现一个本应该在船艏的起锚装置。

以上迹象印证,经远舰有遭遇过强拆并导致舰体严重受损。

保存下来多是竖直分布的一些构件,包括铁甲堡、舷侧钢板,由于是竖直向,受力点小,所以不容易被抓走。

海床5米多深发现舰名确认身份

封面新闻:确认经远舰的核心证据是如何找到的?

周春水:我们选择右舷位置,从舰名一段沿外壁往下抽沙,最终在距海床5米多的深度陆续发现了 “遠”,“經”舰名。木头制作,刷了一层金。“經遠”二字,成为经远舰身份最直接的证据。此前,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块木牌,戳印有同样字体的舰名。

由此,经远舰身份得以明确。

封面新闻:舰名是在那一侧船舷上发现的?

周春水:

在经远舰的右舷。选择从右舷抽沙,是考虑当年经远舰左侧受敌炮攻击,受损严重,很可能会把左舷的舰名打烂、打掉,所以我们选择调查右舷。很幸运,舰名保存如此完好。

舰名临近船舷最上面,由于经远舰倒扣,舰名就相应位于最下面,即埋在最深的位置。我们在抽沙寻找它的时候,花费了很多精力。

封面新闻:从照片上看,舰名的两个字虽然在淤泥中埋没了100多年,但依然非常显眼,能看出镀金的黄色。


经远舰考古领队周春水:从海底5米深的淤泥中找到“經、遠”二字


经远舰考古领队周春水:从海底5米深的淤泥中找到“經、遠”二字


安装于舷侧的“經”“遠”舰名木牌(倒置状态)

周春水:是的,非常显眼。因为它是木头做的,深埋泥中相对保存更好。如果是铁做的,会迅速氧化生锈,最终锈蚀成一个凝结块。


经远舰考古领队周春水:从海底5米深的淤泥中找到“經、遠”二字


中山舰上也曾出水和经远舰上相似的舰名木牌。中山舰1938年被日军击沉于长江。1997年,这艘名舰被打捞出水。

封面新闻:北洋舰队的军舰舰名实物,此前有发现吗?

周春水:这是唯一的一次发现。

提取标本500余件

封面新闻:除了发现舰名之外,此次考古调查提取到哪些重要文物?

周春水:本次调查获取大量遗物,择选出来的标本即达500余件,种类丰富,包括铁、木、铜、铅、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质。其中,铁质品以底舱的梁架、肋骨、舷板为多见;木质品以甲板、舱室壁板、格扇门窗为主; 铜质品多见弹药、管材、油灯、舷窗等。个别文物刻有德文铭牌。


经远舰考古领队周春水:从海底5米深的淤泥中找到“經、遠”二字


舷窗

代表性文物包括铁质小锅炉(为启锚机提供蒸汽动力)、斜桁、舱底水总管、圆形舷窗、舱室门、大横肋、铁甲堡衬木等舰上设施,毛瑟步枪、左轮手枪、37毫米炮、47毫米炮等武器的弹药,锉刀、扳手、旋柄等工具。

封面新闻:从现有的这些调查来看,能够对当时的战场细节进行一些反推吗?

周春水:这个还不好说,细节没办法推断,毕竟调查揭露范围有限。

封面新闻:经远和来远两艘姊妹舰在德国造的时候,就没有装尾炮。有说法讲,甲午战前曾有一批炮运到了北洋海军,为了加强经远舰的火力,当时可能临时加装了一门尾炮。在这次调查中,有相关的痕迹吗?


经远舰考古领队周春水:从海底5米深的淤泥中找到“經、遠”二字


经远舰的同型姊妹舰来远舰。此图上可以清晰看到舰名在右舷的位置。经远舰名位置和来远舰一致。

周春水:还没有明确找到,因为它们都被埋在最下面了。但是我们发现了53毫米格鲁森炮的弹药和一个可装于120 毫米炮弹上的引信。这两个口径的炮都不见于经远舰的原厂记录。

经远舰主炮口径是210毫米,副炮是150毫米,所以说120、53这两种口型的武器是临时加装的。

封面新闻:因为是倒扣状态,那么经远舰上的军官舱等重要舱室应该还在下面。甲午海战中,管带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驾驶二副陈京莹等舰上高级将领都在战斗中牺牲。未来有没有可能会发现他们的遗骸以及他们的私人物品?

周春水: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他们当时正好在下面舱室里,那么,现在应该还在船舱里。如果有人当时在甲板上,可能就不在了。所以只能说不排除。

相比致远舰和定远舰 经远舰保存最好

封面新闻:经远舰的考古调查,跟之前调查致远舰相比,难度怎么样?

周春水:这条舰的难度相对要小一点。

就水深而言,经远舰在水下低平潮是8米左右,高平潮是12米左右。致远舰在水下是20多米,最深达到22米。所以水下作业时间相对会长。另外,有经远舰图纸,可以按图索骥。

封面新闻:从天气预报看,当时你们在考古作业的时候,正好有台风经过这片海域。

周春水:是的。这次我们也是克服了台风频发的不良天气影响。相比陆地考古,水下考古受天气影响较多,如风力、水质能见度、洋流、低温等诸多因素。

在经远舰的调查中,我们每天的工作时段也随着潮汐变换。有时候要在凌晨一两点起床潜水,有时候要到晚上七八点,均算常态。

封面新闻:从您的调查来看,相较于致远舰和定远舰,经远舰的保存情况应该算是最好的吧?

周春水:对,目前是保存最好的。致远舰为正沉状态,由于长期破拆,最终只残存约2米的船底。定远舰在甲午战后曾被多方长期拆解,所剩舰体应该不多。而经远舰还保留有6米多,就高度而言,三艘之中,肯定是保存最好。另外,致远舰保存的是底部,底部主要是动力机舱。经远舰因为是翻扣,生活舱室以及甲板以上的主要武器均有可能保存下来。

所以说,经远舰遗物种类会更加丰富,能够保存下来的遗物数量上也应该更多,这对于深入推进甲午海战史、北洋舰船史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