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望月懷古,你覺得中華古詩詞正在離我們遠去嗎,爲什麼?


古詩詞從來沒有遠走,一直縈繞在我們的身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濃濃的相思之情傳於千里之外。“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真心地希望古詩詞能夠天長地久,光照千秋。“今人不見古時月 ,古月曾經照今人”,古詩詞點亮了人生的美麗,融化進了中華民族的血液裡。



隨著傳統文化的迴歸和國學的興盛,詩詞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比如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宣傳了古詩詞,影響力巨大。如今即使是農村的孩子,也開始背誦古詩詞了,比如《兒童唐詩三百首》,七八歲的孩子,古詩詞就能背上幾百首。

隨著網絡的發展,以及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習和創作古詩詞的人越來越多了,詩詞呈現了一片繁榮。君不見,平臺上到處都是絕句、律詩和詞。雖然大多數詩詞的水平不是太高,但這至少說明了人們對詩詞的熱愛。平臺上高手如雲,我覺得個別的優秀詩詞完全可以媲美古人,只不過缺乏推廣渠道和宣傳手段,不被大眾所知而已。


詩詞從來都是一種高雅的藝術,生活中有人喜歡通俗歌曲,有人喜歡古詩詞。即使是我們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也十分喜愛古詩詞,習總書記曾經引用過王冕的詩句“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稱頌。又比如第三季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本身是一個外賣小哥,卻在工作的間隙,抓緊時間學習詩詞,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終於在詩詞大會上一舉成名。

每每想起自己的青蔥歲月,年少痴狂,苦讀唐詩宋詞,從中得到了極大的人生樂趣。我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覺得人生太美好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道當時是尋常”。生活裡,經常聽到別人引用古詩句,感到特別親切。一個老師,望著天上的彩雲,不自覺地說出“天光雲影共徘徊”;一個美女,觀賞者牡丹花,隨口吟出“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詩詞從來沒有遠走,詩意的人生是所有人的追求,獨守內心深處的那片寧靜,遠離塵世的喧囂紛擾,過上高品質的生活。落日黃昏,一杯咖啡,一卷詩書,靜靜地咀嚼人生的美好時光……


層城鵷雛


每一時代都有每一時代的文學,雖然古詩詞離我們的年代有些久遠,但它從未遠去,一直在被傳承,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

望著天上的明月,我們的腦海中會閃現很多的詩詞,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古詩詞已成為一種文化的基因,融入了每一箇中華兒女的血脈中,無論時代如何變,古詩詞必將一代又有一代的被傳承下去。


我們追求美好的愛情,真摯的友誼,溫暖的親情。人都是有情感的,有些情感,無論歲月如何流逝,都不會改變。古詩詞蘊含著人的某些共通的情感,這些情感是不會隨著時代而改變,哪怕已過千年,依舊能撩動你我的心。

當你讀一首古詩詞時,只要你有情感的波動,古詩詞就存在於你的心中,從未遠去。


閱讀與思維


留小詩《秋望》一首,古詩今意就在身邊。

節令金波伴菊黃,輕吟古詞心悠然。

春播沃土萬粒籽,秋實稻花四野香。

不戀東籬南山趣,喜觀樵蘇糧滿倉。

豐盈盛世長安泰,五星中華利東方!




塞外失馬翁


正如月亮,雖然我們每個月都能夠見到月亮,其實月亮正在與地球漸行漸遠。與此相同,古詩詞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悄悄的,毫無聲息,就彷彿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套用一下網絡熱語,古詩詞遠離我們,甚至連聲招呼都不打。

一、古詩詞遠離我們並非今日始,而是自詩詞出現以來,一直常態化的進行著。唐代是詩的鼎盛時期,宋代雖然不乏詩的佳作,但種種跡象表明,詩不再佔據統治地位,而大行其道的則是宋詞。再後來,詞也步詩的後塵,於是,出現了元曲和明清小說,當此時也,詩詞已不再是大眾化的文化現象,而成為小眾,成為經典。

二、而現代化和市場化的不斷髮展,使人類的精神狀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或多或少弱化了精神文明的追求,快節奏物質化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現代人只看工具書專業書,無暇閱讀經典,學習經典,運用經典。由此可知,現代人和古詩詞的距離可謂大矣。

三、機械化自動化的發展,使大改造,大建設,大開發順利實現,歡欣鼓舞的同時,生態環境遭到的破壞也令人觸目驚心。山不再那麼藍,水不再那麼清,動植物資源日益減少。呦呦鹿鳴,食野之苹的畫意,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情,蕩然無存。好婦難為無米之炊,失去激發和觸動詩人靈感的外界事物,要想寫出絕美好辭,難道不是一件異想天開的事嗎?


吾論魏晉


我是不太會遠去,無論寫的怎樣,總會來上兩句。拙作一首

〈七律〉中秋/平水上平四支

相約中秋應有期,今朝白髮染青絲。

菱花打理心思亂,對鏡梳妝月色宜。

楊柳梢頭風已靜,霓虹燈下影迷離。

衷情小院忘憂草,感念西窗剪燭時。


建中141928143


人們在經濟大潮的影響下,文化傳承被淡化了。物質成了人們的追求,精神文明被邊緣化了。這需要國家的引領和倡導,對文化既精神文明要大力發揚,重拾道德傳統。加大精神文明建設,對傳統道德大力褒獎,讓那個古老文明的道德傳統重回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