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捐113億 首善許家印的堅守和情懷

9月13日,國家民政部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十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許家印再次獲得這個獎項,這是他連續第8次獲得這個國家級的慈善大獎了。一個月前,福布斯公佈了2018中國慈善榜,許家印也以42億的捐款總額位列榜首。

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此前,許家印的“富豪”形象主要是通過贊助中國足球來體現。和足球相比,慈善無疑是更值得重視的領域。其實,僅僅從贊助金額來看,許家印對慈善的重視也比足球要重視得多。

在多個場合,許家印都強調了自己的窮苦出身。他出生在豫東地區一個貧苦家庭,後來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在他的捐助對象中,有貴州畢節,也有廣東省內的落後地區,還有河南周口,這是他的故鄉。

22年捐113億 首善許家印的堅守和情懷

許家印在表彰大會上作代表發言

這也能夠解釋,許家印為什麼在周口人中口碑極佳。你隨便問一個周口人,他們都知道許家印這個“老鄉”。他們知道廣州恆大隊,也知道許家印在地產事業方面取得的成功,當然,他們也知道許家印在回報“家鄉”。

在豫東這個傳統社會,最後一點其實更為重要,這是人不忘本的表現。很多人把許家印當成自己的人生楷模,原因也在這裡。他們不僅僅是崇拜通常意義的成功,也更肯定成功之後不忘社會,不忘自己來自何方。所謂“不忘本”,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許家印並不僅僅是作為“河南人”而存在,在他的慈善捐助中,最重要的其實是更貧窮的貴州畢節。或許正是經常想到自己童年時期貧苦的日子,許家印才會想到要改變最貧窮地區的面貌。他幫助畢節很多人脫貧,不僅是捐錢,還幫助當地改善農業生產狀況,從根本上擺脫貧困的局面。

中國不止有一個許家印。根據福布斯評選的2018中國慈善榜,上榜的100位企業家現金捐贈為173.1億元,比去年增長66%。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數字,也是巨大的進步。和“中國富豪榜”相比,“中國慈善榜”的社會意義更大,這個數據表明,儘管2018年中國經濟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從頂級企業家這個群體看,他們回報社會的盡頭並沒有減弱。

22年捐113億 首善許家印的堅守和情懷

第十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現場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中國經濟取得長足進步。一個很明顯的指標是,不管是《福布斯》還是《財富》雜誌評選的富豪榜,中國企業家所佔的比重都越來越大。人們也學會肯定企業家的貢獻,因為一個企業家入榜的背後,通常都有一個成功的企業和長期而艱苦的奮鬥。中國企業家越來越成為輿論明星,成為普通人眼中的英雄。人們開始以更積極的態度來對待私人所取得的財富,這種觀念本身就是一大進步。

但是,人們也希望,那些富豪能夠為社會做得更多,而不僅僅是自己佔有財富,那被稱為“土豪”。許家印的看法很有啟發,一方面,他認為作為企業界,把恆大做成功(包括納稅和解決更多人就業)本身就是對社會的貢獻,另一方面,他也認為,應該更積極、更直接地參與到回報社會的事務中來,這才有了這麼多年的連續捐助。至少在過去8年,許家印和恆大對慈善的重視,都不亞於贊助中國足球。

這關乎到中國企業家獨特的時代使命。過去四十年,民營企業從無到有,民營企業家也從一窮二白變成腰纏萬貫。到底怎樣才算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家?首先,他必須在經營企業方面取得成功,但是,僅僅滿足於這一條還不夠,人們還希望企業家作為“時代之子”能夠更有作為,這才是從“優秀”到“偉大”的關鍵所在。

研究中國“中華慈善獎”和福布斯慈善榜單,我們可以發現,中國企業家的捐助,主要還停留在扶貧這個層次上。自己富了,還不忘群眾,先富的人幫助大家一起致富,這當然值得肯定。但是,這還不夠。也有一些企業家,開始嘗試在更廣闊的領域回報社會,一些慈善基金開始關注到環保領域,一些企業家準備在教育領域做貢獻,這都是值得肯定的方向。

慈善是更寬闊、更偉大的事業。像比爾·蓋茨和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都把自己財富的相當一部分用於公益事業,比如對癌症的研究,這是造福全人類的偉大事業。在這方面,中國慈善事業總體上還處在初級階段,對文化、科技等公共領域的捐助還很不夠,這些領域目前更多還是依靠政府力量,這方面,企業家主導的公益基金,其實大有可為。

中國企業家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最成功、最偉大的群體,這樣評價完全不過分。這個群體為中國注入新的商業倫理,這也是中國文化中出現的新特質。但是,企業家精神,從根本上來說絕不僅限於經營智慧,而是在於推動社會進步。中國的慈善事業,如今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我們需要更多的許家印站出來,在更廣闊的領域施展自己的才華。

附:

許家印在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愛心人士:

大家下午好!能夠榮獲中華慈善獎,並作為獲獎代表發言,我感到非常的榮幸。中華慈善獎是表彰善行善舉、弘揚慈善文化的國家最高獎。這項殊榮,不僅僅是對我們巨大的褒獎,更是向全社會傳遞人人為善、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正能量。

對於貧困,我是有非常深刻體會的。我出生在河南豫東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我1歲零3個月的時候,母親得病,沒錢看病,也沒地方看病,就這麼走了,我就成了半個孤兒。從小到大我是吃地瓜和地瓜面長大的,鋪的、蓋的、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讀小學的時候,在村裡面幾間不遮風、不擋雨的破草房裡面,用泥巴臺子做的課桌,遇到下雨天氣,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讀中學的時候,離家比較遠,每星期背一筐地瓜、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瓶鹽去學校,一日三餐每餐吃一個地瓜、一個黑窩頭,喝一碗鹽水。夏天天熱,半天黑窩頭就長毛了,洗一洗再吃。高中畢業後,我想找份每個月10塊錢的搬磚頭的活,都找不到。當時,我是非常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非常渴望能夠有一份工作,非常渴望能夠走出農村、吃上白麵。就在這個時候,國家恢復高考,我考上了大學。因為沒錢讀書,沒錢吃飯,每個月是國家給了14塊錢的助學金,我讀完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在國企打工十年,在民企打工五年。96年成立恆大,趕上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公司從開始的七八個人發展成為現在有14萬員工的世界500強企業。

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恆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當前,脫貧攻堅是我們國家的頭等大事。恆大和全國其他企業一樣,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2015年12月,恆大集團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我們抽調2108人組成扶貧團隊,常駐烏蒙山區,無償捐贈110億,建設50個新農村、12個移民社區,從大山深處搬出5.2萬貧困戶,從大山深處移民出22.18萬貧困群眾;為畢節全市七縣三區的貧困群眾建設6萬多棟蔬菜大棚,90多萬畝中草藥、經果林和蔬菜瓜果大田基地,建設447個肉牛養殖基地,調配、改良了60多萬頭基礎母牛,為各個產業引進了79家上下游龍頭企業,解決8萬多人就地就業,打造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養殖基地。到2020年,在畢節各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將協助畢節各級政府,幫扶全市103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恆大成立22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累計為國家交稅1850多億,各種慈善公益捐款100多億,現在每年為社會解決就業260多萬人。多年來,我一直認為,作為民營企業,我們依法依規、專心專注、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企業,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為社會多創造財富,為國家多交稅收,為社會多解決就業,這就是對社會最好的回報。

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將一如既往,和廣大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一道,助推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貢獻我們的力量!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