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应慎防疾病,“秋后算账”!

秋季,由于气候干燥,冷暖多变,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如何避免疾病的“侵扰”?小编“网罗”了最常见的秋季问题,请医生对其进行一一破解。

“多事之秋”应慎防疾病,“秋后算账”!

温差大,感冒“来势汹汹”

入秋后天气开始转凉,空气干燥,削弱了人体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极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是普通感冒、流感、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秋季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呼吸道黏膜易受冷刺激,人体防御能力下降,抵抗力也随之削弱,这时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极易使人伤风感冒。

感冒看似小恙,却麻烦多多。鼻塞、头痛、全身酸痛、咳嗽等症状,甚是烦人,因此,不少人一出现感冒就急着自行购买药物服用。感冒是一种自限性(即无需治疗也能慢慢痊愈)的疾病,轻症者不需要治疗,只要多喝水、多休息,经过5至7天可以自愈。需要提醒的是,感冒后不要乱服抗生素,因为抗生素的主要治疗对象是细菌,而感冒绝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服用抗生素没有效果。如果出现了头痛、全身酸痛、咳嗽等症状,影响到日常的生活与工作,最好到医院就诊,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多事之秋”应慎防疾病,“秋后算账”!

哮喘最爱“招惹”过敏体质者

秋季空气干燥,过敏源也比较多,极易侵犯过敏体质的人,常引发哮喘。有哮喘病史者应尽量查清自己对哪些物质过敏,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另外,要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防止受凉,还要重视锻炼身体。哮喘患者饮食宜清淡,少刺激,不宜过饱、过咸、过甜,不宜食用产气食物如韭菜、地瓜等,忌肥腻生冷、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过敏性体质者少食异性蛋白类食物,如鸡、鱼(尤其是带鱼、黄鱼)、虾(尤其是海虾)、蟹等,若食后发现哮喘发作或出现皮疹等,均应忌食,一旦发现某种食物确实可诱发患者支气管哮喘发病,应避免进食。

“多事之秋”应慎防疾病,“秋后算账”!

天气干燥小心皮肤病

天气转凉后,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引起瘙痒,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皮肤更干燥。如果再加上一些外部的刺激,例如过多使用肥皂、洗衣粉等,就更容易引起瘙痒。

到了秋天,需要改变洗浴的习惯,要适量减少沐浴次数和缩短洗浴时间,以免水分及脂肪因热而过度流失。洗澡时不要用力刷洗,因为用力地刷洗会洗掉皮肤的皮脂、角质等保护层,这样就很容易伤害到皮肤,甚至引起皮肤局部发炎。另外,不要使用含碱性量高的沐浴液和肥皂,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可以在沐浴后及时使用保湿润肤霜。

对于一些每逢秋冬季就“犯病”的患者而言,更需要做好防范工作。这类患者在换季时要多吃水果蔬菜,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注意“忌嘴”,对于辛辣、刺激等食物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多事之秋”应慎防疾病,“秋后算账”!

胃肠道疾病气焰很“嚣张”

胃病在秋季也是常见的疾病。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秋季是小儿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的高发期,轮状病毒属于肠病毒,主要通过大便和呼吸道传播,是婴幼儿严重脱水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每年立秋过后,因温度、湿度特别适宜轮状病毒的传播,小儿腹泻病人数可能会急剧增多。

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温、软、淡、素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以中和胃酸,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避免吃生冷刺激、煎炸、腌制的食品;戒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酒、肉汁、辣椒、芥末、胡椒等;少吃酸性的食物,还要戒产气性食物。此外,炒饭、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类制品,各式甜点、糕饼、油炸的食物及冰品类食物,常会导致患者不适,也应留意选择。

“多事之秋”应慎防疾病,“秋后算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