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收視率造假的幕後黑手?

文 │ 話劇人

收視率是電視臺的生命線,對電視臺來說,每日的運維成本以及購片費用已經不堪重負。廣告商成了主要經濟來源,而廣告商是否願意投放廣告,則取決於收視率如何。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收視率造假這件事兒。

誰是收視率造假的幕後黑手?

《娘道》(影視劇照/圖)

近日,導演郭靖宇在微博發佈一篇長文,揭秘新劇《娘道》曾遭遇的收視率造假黑幕。他提到,去年已經做完後期的《娘道》遲遲未播,他先是找到購片的電視臺臺長,發現“沒拜對山門”後,又去拜訪電視臺總監,於是被告知必須要花錢買收視率,不買絕不會播出,並且要找指定的人買。

賣家告訴郭靖宇,購買收視率的價格是90萬一集,不保證排名。80集的戲,意味要花7200萬買收視率,而《娘道》賣給電視臺才130萬一集。

一文激起千層浪。演員趙立新、導演陸川、光線傳媒有限公司總裁王長田等紛紛發微博表示支持,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也發文表態稱,已採取相關措施,將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實際上,收視率造假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連續好幾年都有演藝圈人士在兩會上談及這一痼疾,國家有關部門和相關協會也屢屢發文表態,但這一問題卻愈演愈烈,以前買一集收視率幾十萬,現在甚至得100萬。究竟收視率造假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鏈?又該如何斬除收視率造假的幕後黑手?

收視率如何造假


收視率,指某一時段內收看某電視頻道(或某電視節目)的人數(或家戶數)佔電視觀眾總人數(或家戶數)的百分比。打個比方,假定市場共有100名觀眾,如果其中10人觀看了某節目,則該節目的收視率就是10%。

收視率是反映節目是否受歡迎最直觀最重要的指標,它服務的不是觀眾,而是各類想要在電視臺投放廣告的廣告商,收視率高,看廣告的人自然多,投放廣告的費用相應地也比較高。因此,收視率一直被視為電視臺的經濟命脈。收視率對電視臺和廣告商的價值巨大,便有人打起了收視率的注意,通過造假來謀取利益。那麼,收視率造假的手段有哪些?

作為國內收視數據的主要提供方,央視索福瑞的收視率統計的方式並不複雜。根據其官網介紹,索福瑞共有5.79萬餘戶樣本家庭,25個省級收視調查網的樣本用戶為17250個,117個城市收視調查網的樣本戶是21000個;索福瑞通過安裝測量儀、留置日記卡等方式追蹤調查這些樣本戶的收視行為,來推斷全國範圍內的電視收視率。但這5.79萬戶樣本是分散在全國各個地區各個城市,有的城市的樣本戶可能只有幾十戶。比如一座城市的樣本戶有100戶,只要“汙染”了10戶樣本戶,那麼就能夠影響該城市10%的收視數據——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據。

因此,收視率造假的慣常手段,就是收買和行賄樣本戶。部分廣告代理公司、電視臺工作人員獲得樣本戶信息後,以小額回報賄賂樣本戶鎖定某頻道,以提高其收視率。一位樣本戶曾透露,自從安裝收視測試儀後,家裡的電話就忙個不停,不時有人登門拜訪,逢年過節還寄禮品甚至送錢,為的就是讓他們鎖定某頻道。索福瑞也曾召開“維護收視數據安全”情況說明會,會上曝光了動用偵探公司跟蹤樣本戶的過程,堪比諜戰大片。

造假的第二種手段,即竊聽和截留數據。利用黑客手段,干擾數據回傳線路,竊取測量儀傳回的信息,並對數據公司機房服務器進行干擾,以此來控制收視率,更能將一家的收視率轉移到另一家頭上。

造假的第三種方法更為猖獗,即通過收視調查公司內部人員直接篡改收視數據。此前導演郭靖宇就曾就他的另一部作品《大秧歌》異常的收視數據向收視率調查公司喊話,“是哪隻黑手操縱了收視率”,彼時《大秧歌》在三亞的收視率從1.09下降到0.01,在同一個城市比前一天下降了109倍,郭靖宇稱自己實在想不通,讓收視公司給個合理的解釋。

誰是收視率造假的幕後黑手?

郭靖宇實名舉報收視率造假,廣電總局稱已採取措施。(東方IC/圖)

造假背後的利益鏈


雖然收視率造假在業內已經是公開的“潛規則”,卻極少有相關機構或電視臺站出來說破天機,原因就在於收視率造假的利益鏈上綁定了太多的受益者。收視率造假是如何成為行業毒瘤,並綁架製作方、電視臺和廣告商的?

收視率是電視臺的生命線,對電視臺來說,每日的運維成本以及購片費用已經不堪重負。廣告商成了主要經濟來源,而廣告商是否願意投放廣告,則取決於收視率如何。

廣告商和電視臺的對賭協議由此產生——你得保證達到多少收視率,我才支付多少廣告費。前湖南衛視“掌門人”歐陽常林指出,近兩年來由於收視對賭協議的存在,造成收視率逐漸氾濫的現象,他表示:“現在很多電視臺存在收視率造假現象,比如一個製作公司,要賣一個節目給電視臺,找了很多廣告商,要和電視臺籤對口協議,協議包括收視率要達到的指標,這中間就有專門搞收視率的公司來做這個事情,收視率造假也嚴重影響了媒體的公信力。”

在電視臺與廣告商這組關係中,廣告商是甲方,他們通過對賭協議給電視臺施加壓力;電視臺肯定不會當冤大頭,他們便將壓力轉嫁給電視劇的製作方。在電視臺-製作方這組關係中,電視臺是甲方。於是很多電視臺也和製作方簽訂對賭協議,製作方須向電視臺擔保,節目播出時可以達到一定的收視率,否則電視臺會按照一定比例扣除購片款,或者拒付尾款。製作方就成了最後承接壓力者,這時就出現了郭靖宇導演遭遇的困境:電視臺總監竟然要求製作方花錢買收視率,不買就拖延播出。

一個收視率造假的怪圈由此形成:廣告商向電視臺要收視率——電視臺向製作方要收視率——製作方花錢購買虛假收視。在這個相互捆綁的鏈條中,電視臺和製作方既是受害者也是受益者,製作方可以將購買收視成本轉嫁給電視臺,電視臺可以轉嫁給廣告商。而廣告商則成了最大的“冤大頭”,高價買入的廣告時段,可能並沒有什麼人看。

收視造假公司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說是一本萬利、坐享其成。就像《娘道》辛辛苦苦拍攝出來,每集賣給衛視130萬元,但購買收視成本卻高達90萬元。有媒體曾估算,從事收視率造假的“黑手”每年從電視劇產業市場中瓜分“利潤”高達40多億元,已成為影視行業中除製作方、電視臺、廣告商之外的“第四種勢力”。

誰是收視率造假的幕後黑手?

(視覺中國/圖)

呼喚更乾淨的收視數據


收視率造假的危害不言自明,誠如編劇汪海林所言,如果收視率可以造假,那麼對從業人員來說做好劇不再有意義,“辛苦做劇不如去買收視率”。《人民日報》也發表評論稱:“不盡快拔藤除瘤,就會繼續造成逆淘汰,這是對觀眾不負責,而文藝繁榮也必是虛妄之談。”

收視率並沒有錯,錯的是收視率造假。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讓收視數據真正地公開、公正、透明、乾淨?

應該看到,收視率造假之所以猖獗,有兩個因素至為關鍵:一是利潤豐厚,一個是違法成本低。黃金檔一集電視劇的收視造假輕鬆可以獲利數十萬,但法律對於收視率造假的懲戒機制和措施卻幾乎是一片空白。與此同時,訴訟或問責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太高且成功案例較少,往往令人望而卻步。其結果是,即便有人爆料某些電視臺收視率造假,網友也僅止於道德譴責,造假者不會受到法律懲處,安然無恙。這自然引得造假者前仆後繼、有恃無恐。

因此,當務之急是重典治亂,提升收視率造假的違法成本。收視率造假背後的利益糾葛極深,已經形成黑惡化,在現實利益驅使下,任何阻擋其利益的,都遭到排擠。司法機構應適時介入調查,對影視業發起“掃黑除惡”行動,依法打掉非法操縱收視率數據的黑產業、黑團伙,改變遭到人為扭曲的收視率機制。

與此同時,應切實加強行業自律。2017年初,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關於堅決抵制收視率作假的自律承諾書》。承諾書上提到,凡協會會員單位參與收視率作假,一經查實立即列入企業信用黑名單,通報全行業。情節嚴重者則依據協會章程給予開除會籍處分,並報告政府主管部門,取消其電視劇製作和發行資質。許多電視臺、製作機構都買過收視率,但一年多過去了,也沒見哪個會員單位被指收視造假。由此可見,要切除收視率毒瘤,行業的壯士斷腕、自我革命必不可少。

除此,央視索福瑞的一家獨大也備受詬病。據瞭解,上世紀90年代,尼爾森曾在國內推出了收視率服務,之後法國索福瑞集團與央視調查諮詢中心成立了合資公司索福瑞,但自2008年尼爾森退出中國收視率市場後,索福瑞就成了行業內唯一獲得認可的可提供收視率的服務機構。如此龐大的電視劇市場,數據都由索福瑞說了算,競爭不足也可能導致造假的發生。

據此,一方面要加強收視率調查市場的競爭,有競爭就會有規矩,因為一旦你數據汙染,你就會被市場拋棄。另一方面,應改進傳統收視統計方式,減少數據被汙染的可能性,比如研究部署停止使用以少量樣本調查為基礎的收視率,轉而使用由機頂盒回傳信息的全用戶大數據,在此基礎上提升數據的準確性。

總而言之,收視率造假已經威脅到整個電視劇行業的正常發展,持續有效的打假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