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張二人死後劉備表現截然不同,諸葛亮聽後心寒,趙雲想回常山

三國演義作為一本廣泛流傳的小說,除了那些表面上的故事之外,背後往往隱藏著令人深思的道理。每個人讀三國都會有自己的感悟,有人就曾經說過二十歲的時候看三國感覺曹操最厲害,四十歲的時候讀三國感覺司馬懿最厲害,而到了六十歲的時候再來讀一遍三國則會覺得劉備最是厲害。

關張二人死後劉備表現截然不同,諸葛亮聽後心寒,趙雲想回常山

誠然,曹操最讓人佩服的是雄才大略而毫不做作,司馬懿則是老謀深算而善於隱忍,劉備則是萬千挫折而不能磨滅其青雲之志。劉備四五十歲的時候還一事無成,仍然能夠為當初的夢想而艱苦奮鬥,足以可見其內心的強大。

關張二人死後劉備表現截然不同,諸葛亮聽後心寒,趙雲想回常山

當然劉備最為人所羨慕的並不是創下了蜀漢基業,而是結識了兩個相伴一生的兄弟,這就是關羽和張飛二人,他們三兄弟桃園結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劉備和兩個兄弟寢則同床,沒有厚此薄彼,也就是劉備對關張二人感情其實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在劉備聽到關張二人去世的消息之後表現出來的反應卻是截然不同的,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關張二人死後劉備表現截然不同,諸葛亮聽後心寒,趙雲想回常山

我們都知道三兄弟中最先走的是關羽。這事要追溯到襄樊之戰了,這也是關羽一生之中最輝煌的時刻了,率軍圍困曹仁,水淹七軍力克曹軍,不僅生擒曹營名將於禁更是斬殺猛將龐德,把曹操嚇得都想遷都了,可以說一時之間風光無限名聲威震天下。但是所謂盛極必衰,當時不會有人想到關羽在這麼輝煌的時刻轉眼就遭逢人生最大慘敗,並且因此而被圍困殺害。關羽兵敗身死的消息傳到劉備耳中,劉備當即哭暈在地,可以看出來他對其弟雲長的深厚感情。

關張二人死後劉備表現截然不同,諸葛亮聽後心寒,趙雲想回常山

此後劉備當即準備興師伐吳為二弟報仇,但是他手下的眾位文臣武將紛紛勸阻為其分析其中的利害,在這種情況下劉備逐漸冷靜了下來。張飛聞之便火速從閬中趕來見劉備,並且質問他,難道做了皇帝之後就忘了當初結義時候說過的話了嗎,一番問答將劉備說的是羞愧難當無法開口。於是劉備決定當即起兵,並且讓張飛率兵從閬中趕往江州會師,結果還沒有出發呢,張飛就被手下兩個小人給殺害了。相比較聽聞關羽被殺之後的哭暈在地,劉備只是嘆息一聲說道噫,飛死矣。

關張二人死後劉備表現截然不同,諸葛亮聽後心寒,趙雲想回常山

有人根據劉備面對關羽和張飛二人的死訊不同的表現推測出,關羽死後劉備的痛苦暈倒在地是做給張飛看的,而當張飛去世之後三兄弟就剩他一個人了,劉備再也不需要做樣子給別人看了。這種說法也是顯露出了劉備虛偽的外表,而諸葛亮這麼聰明的人怎會想不通其中的利害關係,自己出山輔佐這樣一個人到底值不值呢,實在是非常的寒心。

關張二人死後劉備表現截然不同,諸葛亮聽後心寒,趙雲想回常山

趙雲作為劉備的貼身保鏢,更是曾經為其鞍前馬後陷陣殺敵,聽到劉備此時的四個字後,估計也會回想當年長坂坡之時劉備摔阿斗的時候會不會也是表演給自己看的呢?與他親如手足的兩個兄弟尚且如此,自己又該置於何地呢?估計此時此刻的趙雲最想的就是回去常山老家吧。

關張二人死後劉備表現截然不同,諸葛亮聽後心寒,趙雲想回常山

當然上述的這些都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僅是根據劉備的反常行為做出的一些推測,完全是個人理解,大家有不同想法的也可以留言互相交流討論,若有不妥之處敬請大家海涵,能多多理解,萬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