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翹首期盼房產稅到來,有人憂心房產稅恐馬上捅破房地產泡沫

有人翹首期盼房產稅到來,有人憂心房產稅恐馬上捅破房地產泡沫

風雨欲來,房產稅漸行漸近

自2017年末以來,房產稅到來的呼聲越來越高,官方多次表態,輿論媒體愈演愈烈。特別是近期,多個部委密集表態房產稅推進進展,可以預見的是,房產稅已經國家高層達成一致,房產稅推進一事勢在必行。

2017年末,時任財政部部長肖捷在《人民日報》上首次指出:“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

2018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2018年3月,新任財政部部長劉昆再次確認,將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的立法和實施。

2018年6月,自然資源部悄然發出一個看似非常平淡的新聞:不動產登記平臺已經實現全國聯網。歷時四年、被看做房產稅徵收條件和推進財產公開前提的全國不動產登記工作,進入全面運行階段。

2018年8月,媒體爆料,房產稅立法草案已經形成,並於4月份在部委內部徵求過意見。

房產稅到底該收多少

不同城市分步推進。“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是房產稅推進的總體原則。這其中,“分步推進”原則意味著房地產稅徵收,可能採取先城市後鄉鎮、先市民後農民、先企業後個人策略逐步實施。

按房屋評估價值徵收。此前,財政部已經明確,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徵收房地產稅,將按照按評估值徵稅,這也是此前業內達成共識的。房屋的評估值應是房屋市場價值,而非房產原值(即購房時價格),但由於近些年房價上漲較快,因此最終評估值應該會有折扣,可能對房產價值一次減除10%到30%後的餘值計算繳納,具體標準有待進一步確定。

按面積進行免徵扣除。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施正文指出,按面積徵收有利於將徵稅範圍限定在少數多套房、高端房徵收,對普通居民基本居住需求的住房不徵稅。免徵面積應不低於人均60平方米,以一個三口之家來算,可有180平方米的免徵面積。按此計算,一個三口之家購置第二套住房時,如面積合計在180平方米以內,仍然免徵房產稅。

稅率設定不宜超過0.5%,且設定累進稅率。北京大學教授劉劍文強調,稅率不宜定得過高,必須考慮住房者的實際承受能力,因此基準稅率可不超過0.5%,最高稅率不應超過1%。此外,考慮到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施正文建議可以學習日本、新加坡等國的經驗,對高端住宅、具有強烈投資投機性的囤積性住房,實行累進稅率,但考慮到稅負和不能過分“打擊”,最高稅率也不宜超過2%。

按此稅率估算的話,扣除免徵面積,一個普通家庭,實際繳納的房產稅不會很高,不必談房產稅色變。反而對於那些多套房,高端住房的所有者,其持有成本或許相對較高,房產稅勢必對其產生一定影響。

有人在期盼著房產稅到來嗎?

在中國,只有兩種人把希望寄託於房產稅之上:一個是嗷嗷待哺的地方財政,另一個是急需安撫的無產者。

2018年,地方政府是真的困難。

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日前在某論壇上語出驚人:

“我們政府信用是很差的,比企業可能更差”;

“國外機構估計,我們的地方債大概是40萬億,這應該是合理的,不高。但是地方政府就沒有一個想還債的,現在要讓他還債,他說我工資都發不出來,財政困難得很,怎麼辦?不說還本,許多地方連利息都還不起”。

都說人民公僕是鐵飯碗。萬萬沒想到的是,今年人民公社的那口大鐵鍋,漏了。

2018年,中產也開始消費降級了。

中國經濟有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2018年,三駕馬車已經跑丟了兩匹。出口遇到了強勢特朗普,蠻不講理一言不合就打貿易戰。投資遇到了去槓桿,而且是“一刀切”似的去槓桿,直接把投資打回谷底,有的地方政府連工資都快發不起了,哪有餘量來搞投資。

那麼,就只剩下消費了。

而以2015年6月作為本輪樓市爆發的起點,本輪房地產市場上漲週期已有38個月,刷新了中國房地產歷史上漲週期最長的記錄。中產們一股腦的把錢都投到了樓市裡,而且很多還是加槓桿貸款購房,今後二三十年要揹著還貸的重擔。網絡有段子是這麼講的:

“身上的無印良品變成了名創優品,聚會的海底撈變成了呷哺呷哺;網易海淘變成了網易嚴選;拼多多上,8塊8的裡維斯,9塊9的耐克,29塊9的車釐子,是不是也該買一買了……”

也就是說,廣大中低產們慫在消費,但是在買房這方面卻很剛。

於是,解決地方政府財政難題的完美閉環出現了,那就是房產稅,它會成為當前階段地方財政重要的開源手段。同時,廣大無產者們也可以聊以慰藉了,也許不久的將來,房產稅一出,房價會暴跌,讓那些有產者們傾家蕩產。

除了諷刺,想不到別的形容詞來形容如此現狀。

結語

房價問題非房地產稅可解決。只要明白大小城市住房負擔差異的原因,就會清楚解決房價問題的抓手在哪裡。不同地區住房建安成本之差幾可忽略,住房負擔差在土地價格。這種制度,我們必須辯證看待,因為當今的不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資金來源相當部分來自於土地。但是,現在是到了解決問題的時候了!房價和收入之比嚴重不相稱,房地產市場可持續性堪憂,如此之堰塞湖問題必須儘快解決。對策思路只能是讓房價和收入之比合理化。選擇房地產稅調控房價,最終可能會顧此失彼,稅收收入增加之後,濤聲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