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人間花草太匆匆,春未殘時花已空。

自是神仙淪小謫,不須惆悵憶芳容。

——蘇曼殊《偶成》

林語堂說:鮮明的個性永遠是個謎。蘇曼殊就是這樣一個謎。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幾乎沒有人像蘇曼殊一樣,能夠得到三教九流的同聲稱慕。

蘇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縣(今廣東省珠海市瀝溪村)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生於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

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

身世飄零人情冷

蘇曼殊的生父蘇傑生在日本經商時,娶了一位名叫河合仙的日本女子做妾。蘇曼殊的生母若子是河合仙的妹妹,曾經因為在姐姐家幫忙,被蘇傑生偶然看到胸口有顆紅痣。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河合仙和蘇曼殊

照古代相書所說,女子身上有紅痣,必生貴子。後蘇傑生與若子珠胎暗結,生下了叫三郎的兒子。兒子出生三個月,若子就離開了蘇家,從此再也沒有出現。蘇傑生本身已經有了一妻二妾,現在又有一個私生子,怕傳出去敗壞名聲,就謊稱蘇曼殊是河合仙所生。

蘇曼殊四歲的某一天,一位相士經過蘇家,指著蘇曼殊說:“是兒高抗,當逃禪,否則非壽徵也。”所謂一語成讖,長大後的蘇曼殊一生與佛結緣。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的畫

6歲那年,父親將河合仙蘇曼殊帶回香山老家,與嫡母黃氏、大陳氏共同生活。不久,河合仙因為受不了家族人的冷落,獨自回了日本。後改嫁他人。

因為有一半東瀛血統的關係,蘇曼殊一直生活在家族人的歧視和凌辱之中,沒有正常溫暖的疼愛,成年後的蘇曼殊說“家庭事雖不足為外人道,每一念及,傷心無極矣。”

一生經歷三次出家

父親蘇傑生去上海經商後,身體羸弱的蘇曼殊失去了唯一的依靠,一次大病,兇惡刻薄的大陳氏不僅不給調養治療,反將氣息奄奄的蘇曼殊棄置柴房“以待斃”。

但蘇曼殊命不該絕,幾天後病自然好了, 看著周圍的冷臉白眼,年幼的蘇曼殊感覺無立足之地,只好跟隨偶遇的化緣和尚贊初法師一路化緣而去,在廣州長壽寺(一說六榕寺)剃度出家。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的畫

對年幼的蘇曼殊來說,人世是紅火坑,佛門是清淨地。但佛門的生活太過清苦平淡,一次他抓了一隻鴿子,躲到院後做了五香鴿子肉吃,犯了殺生之戒,因而被“肅眾”逐出寺門。這是蘇曼殊第一次經歷空門。

1898年,15歲的蘇曼殊隨表兄奔赴日本橫濱。當時橫濱的華僑教育事業頗為發達,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的弟子徐勤、湯覺頓等在此創辦了大同學校,蘇曼殊就進入此校讀書。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的畫

課餘時,曼殊常畫僧像,並以唸經為樂,被同學笑稱為“蘇和尚”。但他筆法挺秀的畫作讓人稱奇,當時學校缺美術教員,便由他兼教美術課,梁啟超及各教員所編教科書,插圖也大多出自他手。

1899年,蘇曼殊跟隨養母河合仙到老家逗子櫻山村探望外公,在這裡發生了他的初戀。蘇曼殊與鄰居日本姑娘菊子(一說靜子)一見鍾情。後因本家叔父粗暴干擾,無情棒打鴛鴦,菊子姑娘竟殉情跳海而死。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的畫

蘇曼殊經不住不打擊,中斷學業,回國到廣州白雲山蒲澗寺當了“門徒僧”。這是蘇曼殊第二次出家。蘇曼殊在蒲澗寺沒待多久,便悄然離去,返回日本橫濱,繼續求學。

1902年,蘇曼殊在大同學校畢業,進入東京早稻田大學高等預科學習。早稻田大學是反清革命志士雲集之地,蘇曼殊在這裡加入了陳獨秀、蔣百里等醞釀成立的愛國組織青年會,以推翻滿清封建統治為革命宗旨,並利用假期到泰國、斯里蘭卡等佛教國家遊歷,學習梵文。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的畫

1903年,曼殊從早稻田大學轉學至成城軍校,學習陸軍專業,與蔡鍔為先後校友,立志以軍人報效祖國。加入了“抗俄義勇隊”及軍國民教育會等。辛亥革命前後主要的革命組織,蘇曼殊基本上都參加過,有時甚至是主要的策劃者、組織者。

一直受命看管他的表兄知道他投身革命後,擔心無法向他父親交代,便斷絕了每個月10元錢的資助,在斷了糧草的情況下,蘇曼殊無奈只有返回上海。回到上海後,蘇曼殊曾短暫到蘇州吳中公學任教,後又回到上海,任《國民日報》翻譯。與陳獨秀、章行嚴、何梅士等同事。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的畫

蘇曼殊後來到香港,經人介紹,寄宿在香港《中國日報》館內,結識了陳少白等人。不久蘇曼殊與陳少白因瑣事不和,於是離開香港,輾轉到了惠州。

某日在街頭書店中偶然見到一冊唐詩的選本,隨手一翻,看到的是王摩詰的一首詩:“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一語驚醒夢中人,於是蘇曼殊就地到惠州郊野的一所破落寺廟,決意“掃葉焚香、送我流年”。這是蘇曼殊第三次出家。曼殊是他給自己取的法號,自稱曼殊和尚。

這年他正好20歲,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遊,開始披著袈裟以半僧半俗的身份,行走在冷清的人世間,輾轉漂泊大江南北,中國、日本自不待言,他的足跡遍佈泰國、緬甸、印度、馬來西亞、爪哇和越南等諸國。

一生情多累美人

蘇父蘇傑生在世時,曾為蘇曼殊定下了一門親事,對方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女孩,賢淑多才,雙方很般配。蘇曼殊15歲的時候,因受不了家族人的歧視,欲東渡日本求學並尋訪生母,卻又沒有盤纏,只好每日隨乳母在廣州街頭賣花,以此攢錢作為路費。

有一天,蘇曼殊賣花經過一戶大宅,恰好有一個婢女來買花,認識蘇曼殊,驚訝於他的落魄,就偷偷把曾與蘇曼殊定親的小姐叫來,詢問緣故。蘇曼殊用竹笠掩面而泣,說:“慘遭家變,吾已無意再談紅塵愛戀之事。”他又把自己想要東渡日本求學尋母的事情告訴了對方,並勸對方再找一戶好人家,不要再以他為念。

小姐聽後潸然淚下,發誓說:“我一定會等你歸來。”並解下隨身佩戴的一塊碧玉送給蘇曼殊,讓他找家當鋪賣了,作為東渡求學尋母的盤纏。蘇曼殊遂以賣玉所得的錢前往日本。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的畫

當他從日本歸來時該女子卻已患病離開人世了。聞知噩耗,蘇曼殊既悲愴不已。為了紀念這位未婚的妻子,蘇曼殊計劃寫一部共百回的長篇小說,每回附一張插圖,並已繪成了其中的30張。

清末,革命黨人群集上海,蘇曼殊與蕭紉秋共居一室,遂將此事告訴了蕭紉秋,並託蕭紉秋請孫中山資助印書的費用。後來,宋慶齡贈給了蘇曼殊80元錢,只可惜未能將書印行出版。

蘇曼殊臨死的時候,寫信給在廣州的蕭紉秋,信上畫了一個雞心圖案,旁邊有“不要雞心式”五字。眾人都看不懂是什麼意思,蕭紉秋默思良久,說:“蘇和尚大概知道已不久於人世,所以囑託我為他買一塊碧玉,他要帶著去見地下的未婚夫人。”於是,蕭紉秋在廣州買了一塊方形的碧玉,託徐季龍帶到上海。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的畫

徐季龍到了上海之,趕到醫院看望病危的蘇曼殊。此時的蘇曼殊已是三日不飲不食,閉著眼睛躺在病床上,像是在等待著什麼。醫院的護士湊近耳邊告訴他,廣州有個姓蕭的朋友帶了一塊碧玉來。蘇曼殊睜開眼睛,勉強用手接過玉,放到唇邊輕輕一吻,欣然一笑而逝。

蘇曼殊13歲時,曾跟隨父親蘇傑生在上海向西班牙人羅弼莊湘牧師學習英文。莊湘有一女兒雪鴻與蘇曼殊年齡相仿,兩小無猜,雪鴻曾屬意曼殊,莊湘也欲以女兒許配曼殊。但這樁涉外婚姻最終不了了之。

1909年,蘇曼殊在前往南洋的船上,巧遇準備回西班牙定居的羅弼父女。蘇曼殊在給友人的信中坦露自己愛慕雪鴻的心跡:“南渡舟中遇西班牙才女羅弼氏,即贈我西詩數冊。每於榔風椰雨之際,挑燈披卷,且思羅子,不能忘弭也”。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的畫

同年,蘇曼殊在東京一場小型音樂會上,認識了溫柔美麗的彈箏女百助楓子。因為相似的坎坷人生經歷,兩人一見如故,不久曼殊自己揮慧劍斷塵緣,垂淚揮毫,寫下一首詩:“鳥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後來蘇曼殊將他記錄與百助楓子戀情的10首詩歌總題為《本事詩》。其中有兩首廣為流傳:“碧玉莫愁身世賤,同鄉仙子獨銷魂。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 ”;“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的畫

蘇曼殊到南京陸軍小學任時, 結識了南京名妓金風。兩個人情深意篤。當金鳳提出要蘇曼殊贖她出去時, 蘇曼殊以身在佛門為由拒絕。後得知金鳳嫁給了一個外地商人後,曼殊在金鳳送給他的雪白手帕上, 用心作了一幅畫:春光明媚,湖水碧清, 一人仰臥孤舟, 悵然望著空寂的天空。在旁題詩道:“收將鳳紙寫相思, 莫道人間總不知。盡日傷心人不見, 莫愁還自有愁時。——《集義山句懷金鳳》。”字裡行間流露出對金鳳的眷戀和無盡的離愁。

花雪南是另外一個對蘇曼殊動心鍾情的歌妓,花雪南為人持重,生性婉慧,為蘇曼殊的才氣和意志所吸引,當花雪南向蘇曼殊吐露真情時, 曼殊卻說:“與其結為註定走向痛苦的夫妻,招憂惹怨,倒不如各自歸四海,反倒值得回味。”

蘇曼殊為了修成正果,歷經艱苦去佛教的故鄉印度朝聖。途經錫蘭,卻對偶遇的華裔女子佩珊情不自禁,萌生愛意,自感六根不淨,愧對佛祖,於是半途而廢悄然回國。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詩書畫譯皆精通

蘇曼殊天資聰慧,又能刻苦勤奮,加上得到了陳獨秀以及章太炎等大師的悉心指導,詩句詩意漸至佳境,開始在報刊上發表文章,不久後即以清詞雅韻雄踞南社諸人之上。柳亞子曾言:“曼殊的文學才能,不是死讀書讀出來的,全靠他的天才。”

閒暇之餘,蘇曼殊酷愛法國文學,計劃重新翻譯《茶花女》,陳獨秀知道後建議翻譯雨果的《悲慘世界》。於是與陳獨秀兩人合作翻譯《悲慘世界》,更名為《慘社會》,以文言文章回小說的形式在《國民日報》連載,讓當時處在悲慘社會中的民國讀者差生了強烈的共鳴。

蘇曼殊雖自小顛沛流離,但精通日文、梵文、英文、法文。除翻譯雨果的《悲慘世界》外,蘇曼殊還首次翻譯了拜倫、雪萊、歌德等人的詩,並且還用梵文翻譯過印度女詩人陀露哆的《樂苑》。在1908年出版了我國第一本拜倫詩歌專輯《拜論詩選》,由此確立了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首席地位”。蘇曼殊與嚴復、林紓並稱清末民初三大翻譯家。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1912年,蘇曼殊自傳小說《斷鴻零雁記》在李叔同主編的《太平洋報》發表。之後又陸續創作發表了《絳紗記》、《焚劍記》、《碎簪記》、《非夢記》,另有《天涯紅淚記》僅寫成兩章。這些作品都以愛情為題材,行文清新流暢,文辭婉麗,情節曲折,對後來流行的鴛鴦蝴蝶派小說產生了很大影響。

梵文是印度古典語言,艱澀難懂,蘇曼殊竟然編撰出《梵文典》八卷,由一代大師章太炎、劉師培作序,填補了中國佛教史上的一頁空白。

在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情況下,蘇曼殊以一己之力編出了《漢英詞典》、《英漢詞典》,順手還編了一本《粵英辭典》。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的畫

蘇曼殊從未上過任何藝術類學,也未師從任何大師,只是憑著愛好來繪畫。大畫家黃賓虹卻說:“曼殊一生,只留下了幾十幅畫,可惜他早死了,但就憑那幾十幅畫,其份量也就夠抵得過我一輩子的多少幅畫!”

蘇曼殊不輕易為人作畫,無聊時“以繪畫自遣,繪竟則焚之”,故傳世作品很少,畫作多寒山孤僧,蕭疏淡雅,韻味濃郁,運筆精妙。日本西村澄人評其畫曰:“有唐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之雄,去其獷;誠為空谷之音也。”

春未殘時花已空

1918年5月2日,蘇曼殊在上海廣慈醫院病逝,年僅35歲。死於腸胃病。遺物只有數枚糖果,一隻破舊的箱子,幾盒胭脂和香囊。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蘇曼殊之前因為腸胃原因,曾在孫中山家養病,也曾在蔣介石寓所調養,由蔣介石夫人陳潔如悉心照料,去世前兩天,蔣介石還親自到醫院看望過他。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故居

蘇曼殊臨終前遺言:“最後付囑但言念東島老母,一切有情,都無掛礙。”離開人世的最後一刻,蘇曼殊掛念的是遠在東瀛的養母河合仙。

曼殊曾在給養母寄去的照片上面題詩道: “月離中天雲逐風,雁影淒涼落照中。 我望東海寄歸信,兒到靈山第幾重。 ——蘇曼殊《寄河仙母》”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蘇曼殊短暫的一生中,數次奔赴本,每到日本,必會去看望養母河合仙。1914年到養母河合仙家中,一住就是兩年,這是蘇曼殊浪跡天涯後,唯一一次在一個地方逗留這麼長時間。

1924年6月9日,在蘇曼殊離世6年後,由孫中山出資千金,由陳去病、柳亞子出面,將蘇曼殊的遺骨葬於杭州西湖孤山,離他的墳墓不遠處,長眠著鑑湖女俠秋瑾和一代名妓蘇小小。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滿腹才情的一代情僧蘇曼殊記

孫中山手跡

著名詩人劉大白在拜訪了蘇曼殊之後寫道:“殘陽影裡吊詩魂,塔表摩挲有闕文,誰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橋畔兩蘇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