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尊隋煬帝爲太上皇,李淵、李世民起兵有後路

公元617年,李淵突然向自己的“副手”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發難,以勾結突厥人的罪名將其斬殺,至於二者到底有沒有勾結,按《新唐書》的說法完全沒有,是一個典型的欲加之罪。

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李世民起兵有後路

李淵要殺他們的主要原因是,王威和高君雅發現了李淵令子李世民、李建成四處籌備軍馬準備起兵造反,出於忠於隋王室的考慮,二人選擇不“同流合汙”,還計劃籌備精兵誘殺李淵。

但因計劃保存不當,被一個叫劉世龍的小吏給獲悉,而這個小吏又把消息傳給李淵,最終招致二人被殺。伴隨他們的死亡,李淵完全掌握了太原的兵馬大權,掃清了自己起義的最後屏障。

“興甲晉陽,奉尊代邸,掃定鹹洛,集寧寓縣”,617年7月初四李淵正式從太原起兵3萬“造反”,並定下了“乘虛入關,號令天下”的既定戰略,

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李世民起兵有後路

由於當時起義軍中最大的勢力李密瓦崗軍和隋朝江都通守王世充部正圍繞著洛陽城血戰,根本沒有閒心關注相對貧瘠的關內長安一線。

所以李淵進攻長安的戰鬥打的非常輕鬆,617年11月初9在英勇善戰的太原兵,拼命攻擊之下,原本因天下大亂而失去了軍心的隋朝軍隊一擊即潰。

偌大的長安城至此成為李淵的大本營,在這裡太原兵不斷的擴大,且為了能夠把自己的起義說的冠冕堂皇一點,符合“廢昏立明……匡復隋室”的旗幟。

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李世民起兵有後路

在隋末各路諸侯都相繼準備稱帝之時,李淵選擇了擁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帝,且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至於為何李淵不稱帝?

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的問題,那時隋煬帝並沒有死,他依舊是老百姓心中的皇帝,隋朝雖然動亂了,但是很多富裕之地人家都還是心屬的隋朝。

在這些地方,他們沒有對隋朝失望,僅是質疑當朝皇帝的行為不和規矩,選擇相信只要換了一個皇帝,一切都從頭開始就好了,所以要想接過這些隋朝的“遺產”,最效率的方法就是輔佐新的隋皇室。

因而李淵在起兵早期立楊侑為帝,對於它來說可以減少節目播放阻力,加快統一全國的步伐。

配圖來源網絡,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