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淵,玄武門之變的釀造者

導語

公元626年,也就是唐王朝剛剛建立的第九個年頭,宮廷內部就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在長安宮城的北門(也就是玄武門)設下了伏兵,一場牽連數百條人命的政變開始了。

這場發生在兩個兒子之間的政治鬥爭唐高祖李淵早所洞察的。但是面對自己的兩個兒子互相殘殺,這位叱詫風雲,老謀深算,深沉世故的老牌政治家李淵頗費躊躇,不知所措。兩邊都是自己的親骨肉,打了那邊自己的心都會痛。迫於無奈李淵選擇了看似無為,實則中立的態度。

玄武門之變:李淵,玄武門之變的釀造者

玄武門之變插圖

李淵採取中立的態度,儘量的平衡兩個兒子之間的實力,以緩和兩個兒子之間的矛盾。但是並沒有達到李淵想要的效果,並且還與理想中的結果背道而馳。今天筆者就從李淵的"平衡"政策入手,淺談玄武門之變是如何釀成的。

一、玄武門之變的開端

李建成作為唐朝的開國皇子,為唐朝的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晉陽起兵可以說是打響了李淵反隋的第一槍,而這場戰爭正是李建成所帶領的。

至於李淵這個人,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並不多,最為人所知的還是他被自己的兒子逼下位。但是李淵並不是一個平庸之輩。隋朝末年社會崩裂,李淵便產生了反隋的意願。大業九年,李淵藉著督運糧草的機會路過涿君,便和當時的望族宇文士及密謀造反。

李淵這個人生性謹慎,在謀反這件事情上,對於出身於隴關軍貴族的他來講是信不過任何外人的。因此25歲的親兒子李建成就成了李淵的左右手,遇到軍國大事李淵也總是先向李建成徵求意見。李建成也沒讓李淵失望,打下了著名的西河之戰、霍邑之戰等等。可以說李建成在李淵的整個造反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大唐建國初期,國內百廢待興,李建成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才能,協助李淵處理政務,把全國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條。

玄武門之變:李淵,玄武門之變的釀造者

貴為皇子的李建成

後來李淵冊封太子,按照中國古代的習俗,皇位由嫡長子繼承,李建成憑藉其嫡長子的身份和建國前後所立下的一系列功勞,成功的被李淵冊封為皇太子。本來李建成可以穩穩的繼承皇位的,但是李世民的日益強大威脅到了李建成的皇太子之位。

據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記載

"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內不自安,乃與元吉協謀,共傾世民,各引樹黨友。"

真實的歷史確實是這樣的。李淵從太原起兵到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秦王李世民入為宰相,出為元帥,可以說他的功勞並不亞於李建成,並且李建成打下來的很多勝仗還是在李世民的謀略下才獲勝的,由此不難看出李世民在謀略上要遠勝於李建成。

之前看電視劇《隋唐演義》,裡面的秦王李世民就是體貼百姓,為人和善,其實真實中的李世民亦是如此。李世民在早年的征戰中就憑藉個人的魅力招募了一大批的謀士和良將,到了建國後李世民身邊更是人才濟濟,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集團。

而李世民的強大對於已經貴為皇太子的李建成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他已經感受到李世民的威脅了。

此時另一個人從中看到甜頭了,這個人就是齊王李元吉。這個人的勢力遠不及太子和秦王,但是他也想從其中分一杯羹,爭奪皇太子的位置。李元吉這個人腦子靈活,他明白李建成的謀略差秦王差的遠,於是便想主動向李建成示好,藉著李建成的手去滅李世民,而後再除掉李建成就宛如囊中之物。

之後李元吉和李建成兩人在動機不同,初目標相同的的計劃中勾結了起來。兩個人為了除掉李世民可以說是不擇手段,外結小人,內連後宮,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對付李世民身上。

二、李世民把玄武門之變推向高潮

李世民雖然說是在迫於無奈的情況下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但是他並不是無意君位的。公元621年,李世民擔任大元帥在洛陽征戰王世充。在閒暇時間李世民和他手下的謀士房玄齡一塊去拜訪了一名叫王知遠的道士。當時王知遠就對李世民說了一句話:"方作太平天子,願自惜也"。這句話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說李世民有當天子命,而李世民聽到這話後也是非常的高興,從那開始他想取代李建成的意願也越來越大。

玄武門之變:李淵,玄武門之變的釀造者

影視劇中的李世民

身為皇子的李建成早已經看透了李世民的心思,於是又加緊了對李世民的迫害。

"建成、世民和元吉三兄弟隨李淵校獵城南 ,李淵無意間令三人比賽騎射 ,建成故意 將病馬讓於世民 ,旨在藉此傷害世民 ,結果使世民險些受損……汝求之一何急邪!"《資治通鑑》

這件事那讓李世民平白無故的捱了李淵的訓斥並且還有苦說不出,白白吃了一個啞巴虧。由此不難看出,李世民在與皇子李建成的爭鬥過程中一直是處於不利地位的。李世民明白,日後要是李建成當上了皇帝,那麼他李世民就沒有幾天好日子過了。

為了能夠活下去李世民下定決心要奪得太子之位。

長 孫無 忌 、 房 玄齡 、 杜如 晦 、 尉遲 敬德 、 侯君 集等 日夜固爭日 : " 事急矣 ! 若不 行權道 , 社 櫻必 危 。 周公 聖人 , 豈無情於骨 肉? 為存社 攫 , 大義 滅親 。 今大王臨機不斷 , 坐受屠戮 , 於義 何成 ? 若不 見聽 . 無 忌等將竄身草澤 , 不得 居王左 右 。 " 太宗 然其 計 。 六 月三 日 , 密 奏建成 、 元吉 淫 亂後 宮 , 因 自陳曰 : " 臣於 兄弟無 絲毫 所負 , 今欲 殺 臣 , 似為世 充 、 建德 報仇 。 臣 今枉死 , 永違 君親 , 魂 歸地 下 , 實亦 恥見諸賊 。 "《舊唐書》

從上面的記載不難看出李世民已經有所行動。"周公聖人,豈無情於骨肉",可見李世民已經有了殺掉李建成的準備。

李世民到處籠絡人心,收納人才,並且還收買了眾多的耳目,甚至連玄武門的守門官員都被李世民給拉攏了過來。可以說李世民做足了充足的準備,最終在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了向太子李建成奪嫡的政變。

三、李淵的"平衡"政策導致了悲劇的釀成

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長期的明爭暗鬥早已經是驚動朝野,

但是身為唐高祖的李淵對這場鬥爭沒有明確的表態,始終是不偏不倚。因此我們可以說李淵在面對奪嫡問題上採取了"平衡"政策。這個"平衡"政策的宗旨是他不支持李建成加害李世民,但是另一方面他也不贊同立李世民為太子。而這個政策的目的卻是消除兩兄弟之間的矛盾。顯然,這個政策中李淵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兩難的父親,同時也是一個孤獨無助的和事佬。

玄武門之變:李淵,玄武門之變的釀造者

唐高祖李淵劇照

有人說李淵大可以除去任意一方,全力支持另外一個孩子,保他登上皇位,但這種做法可行嗎?我們來分析一下。

1、 除掉世民保建成

如果李淵繼續讓李建成當太子,而除掉李世民,這種做法合理合法、天經地義,但是在對李世民的處置上顯然缺乏讓人信服的理由。更重要的是突厥貴族早已經對剛剛建國的大唐虎視眈眈,並且他們已經在渭水處進行駐兵,可以說這是一場一觸即發的大戰。如果李淵果斷的除掉了李世民,那麼大唐之內恐怕沒有能夠領兵前去對抗突厥的人了。假如突厥真的趁虛而入,那麼各地的軍閥餘孽也會順勢而起,到那個時候大唐政權的生死存亡就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了。

2、 除掉建成保世民

李建成作為大唐的開國皇子,他的才能和謀略都不是常人所能比的。最然比著李世民是有一點遜色,但是這也不能作為廢除一個開國皇子的理由。如果李建成被廢掉,那麼李淵就面臨著向朝廷內外、向宮府文武官員交代的問題。並且廢太子不僅與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相違背,還會招致一些非常大的麻煩。

“晉獻公以驪姬之故之故廢太子,立溪齊,晉國亂者數十年,為天下笑。”《史記》

從中不難看出,無論是保哪一個孩子,李淵所面臨的問題都是他所不能承受的。因此,迫於無奈,李淵始終保持著一箇中立的態度。

玄武門之變:李淵,玄武門之變的釀造者

面對兩個兒子互相殘殺,醉酒後的李淵

公元624年,李淵去宜春縣仁智宮避暑。沒有李淵的坐鎮,李建成可以說是放開了手腳的去整李世民。他私底下派人聯絡慶州都督楊文幹,企圖用兵變除掉李世民。但是不久事情就暴漏,楊文幹兵變被李淵得知,並且還揪出了幕後的策劃李建成。李淵氣的火冒三丈,李建成在李淵面前叩頭謝罪,承認自己的錯誤。按道理說遇上兵變這種事,楊文幹理應被砍頭,而李建成的儲君之位理應被廢除。但是李淵事後只是責罵了李建成,並沒有廢掉他儲君的位置。

家裡面出了這麼大的事,自己的兩個兒子手足相殘。但是李淵不在自己兩個兒子身上找原因,反而把這兩兄弟不相容的原因歸咎給東宮和天策府官屬。表面上是對這兩個孩子是非常的溺愛。而往更深的層次去看不難發現這是李淵"平衡"政策的本質體現。

甚至在政變的前夕,李淵想的並不是及時的去遏制兩個兒子,而是還想用新的"平衡"方法去化解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或許這就是作為一個父親的苦衷。

"觀汝兄弟 ,終是不和 ,同在京邑 ,必有忿競 ,汝還行臺 ,居於洛陽 ,自陝以 東 ,悉宜主之。 仍令汝建天子旌旗。"《舊唐書》

這是李淵對李世民所做的安排,根據李淵講話的意思是想建東西兩宮,把大唐的國土分成兩半,讓李世民居住在洛陽統治陝西以東的地區。

在對李世民的安排上李淵確實運用了"平衡"政策。從客觀上講李淵的"平衡"政策非但沒有緩和兩兄弟之間的矛盾,反而從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李建成的野心,加劇了李建成對李世民的迫害,為政變的爆發埋下了一個禍根。

玄武門之變:李淵,玄武門之變的釀造者

現在的玄武門

縱觀李淵處理孩子爭位這件事情上的手段遠不如曹操。曹操立曹丕為太子,同時又怕日後發生兩子奪權這類事情,於是曹操便果斷的抑制曹植的勢力,殺掉了曹植身邊的謀士楊修等人,曹操的這種做法等於是砍掉了曹植的"臂膀"。雖然這一措施有些殘忍,但是卻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兩子奪權的發生,避免了更大的損失,並且還保住了自己兩個孩子的性命。

而李淵面對這種事情卻採用了妥協的態度,他處理事情的方式顯然沒有曹操好。如果李淵也採用曹操的方法,砍掉兩個兒子任何一人的"臂膀",那麼最後也不會釀成玄武門的悲劇。

總結

上文從李淵的"平衡"政策為中心對玄武門之變的原因進行了一個新的闡述。雖然說玄武門之變是發生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之間的爭鬥,但是如果李淵當初就及時的遏制奪嫡的萌芽,那麼手足相殘的事情也不會發生。因此李家兩兄弟雖然是玄武門之變的當事人,但是這場悲劇的釀造者非唐高祖李淵莫屬。

玄武門之變:李淵,玄武門之變的釀造者

玄武門之變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奪得天下的李淵竟被兩個孩子難住呢?是李淵對兩個兒子的愛吧。雖然說父親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在對兩個孩子的態度問題上李淵保持著一碗水端平,這也沒錯。如果放在普通家庭這種方法值得推崇,但是放在皇家,李淵的這種方式就有問題了。皇權無論對於哪一個孩子來說都是非常誘人的,因此李淵的調解失敗最重要一點原因是他還用普通百姓家的調解方式來處理帝王家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