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如果被打骂过的孩子果然变老实了,那是因为他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恐惧,而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自己的错误所在。这丝毫不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正误观念,只会教会他暴力是一种很好的控制别人的办法。


五、(九)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有的父母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存心让父母生气。这时,父母更是对他打骂交加,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有首《挨打歌》这样写道:

首次挨打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

十次挨打眉头皱,百次挨打骨头硬;

千次挨打功夫深,酣然微笑入梦中。

可见,父母打孩子是没有用的,你越打骂,他就变得越倔强,依然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你的打骂。


五、(九)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打骂孩子多是父母在感情失控时采取的非常教育手段,这种手段刺激程度大,有震慑作用,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警诫功能。在中国教育史上家庭教育,私塾教育都曾普遍地使用过这种手段,封建统治者甚至把它延用到公堂上作为惩教手段而被法律化。正因为它有着历史性、普及性和法律认可性等特点,所以人们往往看不到它的有害性和教育效果的表面性、短期性,有人错误地认为“不打不记”、“不打不成才”等等,事实上,成才也好,建功立业也好,起作用的从根本上讲都是打骂之外的有益的教育而不是打骂。他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假象。打骂之所以是一种不当的教育方式,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五、(九)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1.其刺激的作用大于教育的作用

孩子做出的心理反应多为畏惧、怨恨、抵触、对抗或委屈、后悔等,而不是对错误的性质、原因、危害的认真剖析,更不能促使孩子进行触及实质的深沉的反思和自我裁判。恰恰相反,这种刺激所激起的复杂的心理反应常常会栓塞家庭教育的渠道,减损教育的效果。


五、(九)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2.在生理上给孩子造成创伤

有些父母一生气,劈头盖脸地就照孩子打去,打时只顾解气,没轻没重。用手还嫌不足,甚至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这些父母常常是心理自制力较差者,故而往往逮哪打哪。孩子认错或有其他人或事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还好,打几下完事,但如果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


五、(九)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3.会给孩子造成恐惧感

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五、(九)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4.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五、(九)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5.孩子容易自暴自弃

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五、(九)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6.孩子会有被遗弃感

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奶奶说:“胡说!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小红的妈妈不打小红,说她是亲宝宝。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由此看来,孩子是打骂不得的,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但有时候必须对孩子强硬一些,有一些方法可以取代打骂,取代打骂的方法如下:


五、(九)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应坚决反对;

如果孩子在不适当的时候过马路,要抓紧他;

孩子要赖在公园里不想离开,就抓住他的胳膊把他拖走;说明其行为会造成的后果,耐心讲明道理;


五、(九)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明确规定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被禁止的;

在禁止做某事时态度要坚决;

要以身作则:如开车时,父母要主动系安全带;不要随意对孩子进行奖励;


五、(九)打骂孩子收不到好效果


在孩子发脾气时,要采取不予理睬的办法,没人理睬,他只好作罢;可以合理磋商某些事情,例如周末可以晚一会儿起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