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里的坏水关乎疾病与健康的真相

关于“一肚子坏水”的情况,的确事关疾病与健康,因为通过调理这些“坏水”,我们已经成功地为多位患者消除了疾病和亚健康(包括便秘、肥胖、胃溃疡、胃炎、肠炎、“三高”等)的困扰,所以才有资格、有资本来说说这个话题。

肚子里的坏水关乎疾病与健康的真相

我们先前和大家聊过“饥饿的真相”及“肥胖的原因”,根子上说的是“肚子里的馋虫”,本质上很可能是“胃肠道菌群”即心脑菌脑,“控制了”人类的欲望,让人变得贪吃甚至失控如贪得无厌,已经不能够自我控制,尤其是胖人吃饭时候的馋相,甚至使用大盆而不是小碗来盛饭,简直令人不忍观看。这是情况的核心原因,现在看起来,几乎可以说是这些朋友肚子里的“馋虫”在翻江倒海地闹事、闹腾,不断地给胃传递“我要吃饭、我要吃饭、再不吃饭的话就要饿死了”的信号,然后驱动着胃酸分泌,大脑也在指挥着身体到处寻觅食物。事实上,这些“馋虫”极有可能就是“胃肠道菌群”即“心脑菌脑”,平常人肚子里也都有一些,然而在身体异常人群包括患有胃溃疡、胃炎和肠炎等患者的肚子里过多了,就表现为“坏水”了,即“坏水”极有可能就是“日趋异常的胃肠道菌群”,而且,身体健康异常情况越多的话,这些“坏水”的严重程度越大,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了疾病与健康的问题。

肚子里的坏水关乎疾病与健康的真相

我们也知道,人体本身差不多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发酵罐,从口腔到直肠末端整个都是,其中胃可以被理解为初级发酵罐,小肠可以被理解为次级发酵罐,大肠可以被理解为末级发酵罐,而其中最重要的发酵单元则是小肠这个核心发酵罐,主营人体营养物质的吸收,其中大量菌群在辛辛苦苦地工作着。胃负责传递饥饿信号,并与小肠形成反馈体系,当肠道里边尤其是小肠排空、里边的菌群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发酵的时候,就会向胃里边的“贪吃细菌”发信号,胃进而给大脑发出饥饿、要吃饭的信号,并同时分泌胃酸,做好研磨和消化食物的准备。这应该就是从饥饿感觉到吃饭的逻辑,很有意思的,是一个典型的生理生化过程而已。至于大肠,应该也有大量菌群在里边,主要负责对于营养物质吸收之后的收尾和扫尾工作,包括从肠道内容物中回收水分,并协助肠道将不能吸收的物质排出体外。因此上,我们可以几乎很明确地说,每个人的胃肠道里边所存在的“胃肠道菌群”对于食物的感觉(饥饿感)、消化吸收、排泄等消化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毕竟饮食关乎健康,因为很多慢病都是吃出来的病。正常人体内“胃肠道菌群”处在一个健康良好的平衡状态,然而,一旦失衡,就会让人体表现出或多或少甚至是严重的疾病状态,如胃溃疡、胃炎、肠炎等问题了!此时的“异常的胃肠道菌群”,则基本上就可以被视为“坏水”了,当更加严重的时候,甚至于就会出现“一肚子坏水”的情况了,如很多因放射病而死亡的患者的腹部及胃肠道里,甚至会长出大量霉菌并出现严重感染,就是“坏水不能再坏”的情形了。

肚子里的坏水关乎疾病与健康的真相

好了,我们接着再聊聊胃溃疡、胃炎、肠炎的情况,其发病原因也可以从“胃肠道菌群”角度进行很好的解释,即当胃肠道菌群出现失调的时候,仍然需要吃东西(微生物需要物质来发酵),然后就会不断地试图侵入胃黏膜和胃壁及肠黏膜和肠壁,而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则是负责严格监控微生物菌群侵入的作用,会通过白细胞及呼吸爆发等过程释放大量氧自由基及次氯酸盐等成分,对于企图侵入胃肠黏膜和内壁的异常菌群进行捕杀和绞杀,而此时神经末梢也会感受到这些过程,表现为痛觉和其他不舒服症状,至于免疫系统和失控了的胃肠道菌群的作战现场就会形成溃疡面,表现为胃溃疡、胃炎和肠炎的情形了。目前医学界虽然从人体的基因和蛋白质等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些“胃肠道菌群”异常即“坏水”过度增加其实很可能才真正是胃肠道此类疾病的关键和根源所在啊!

肚子里的坏水关乎疾病与健康的真相

既然我们分析很可能清楚了关于胃溃疡、胃炎、肠炎的发病原因,那么,进行健康调理和干预治疗的方案也就很简单了,那就是只需要给胃肠道菌群提供其发酵所需要的物质就行了。大量文献谈道,天然植物多糖和膳食纤维就是最符合这种需求的理想物质,因为这些物质不被人体吸收,只被胃肠道菌群消化利用。当胃肠道菌群有了这些物质进行发酵即“吃饭”之后,菌群就不会再去攻击人体的胃肠道黏膜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