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里的秋天|每日名作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立秋三侯

立秋,是中国传统习俗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更是四季中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意味着酷热的暑气即将慢慢消散,秋高气爽的时节即将到来。


朱夏尽,暗迎秋

艺术里的秋天|每日名作

《在伊拉格尼收获苹果》,1888年,毕沙罗作品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风俗

艺术里的秋天|每日名作

《秋庭戏婴图》,北宋,苏汉臣作品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立秋三侯

艺术里的秋天|每日名作

《吉维尼的干草堆》,1886年,莫奈作品

在中国古代,立秋分为三侯“凉风至,白露降以及寒蝉鸣。”

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指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指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指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生活小tips

艺术里的秋天|每日名作

《秋景山水》,宋,范宽作品

虽说现在已经立秋了,但是“秋老虎”还是很猛烈的,还是要注意防暑降温。

另外,现代人饮食与古代人差距较大,日常营养已经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所以不必大补;而且经过炎热的夏天,脾胃可能已经比较虚弱,所以要格外注意,不可大补。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刘翰 [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