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問:你家是住衚衕麼?你喜歡吃豆汁焦圈麼?你小時候家裡有三響一轉?

答:衚衕?沒印象了,據聽說小時候住過!我不愛吃滷煮小腸,太腥了,豆汁焦圈根本都沒吃過!至於三響一轉.....那是什麼鬼啊?

問:你真是北京人麼?怎麼跟人家說的不一樣啊!

答:哦,我是北京人啊!但我是90後的北京人......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我們是90後一代的北京人,因為家門口的一個拆字,切斷了老北京的記憶。我們的童年沒住過衚衕,沒吃過滷煮,不知道攏火的爐子長什麼樣,也沒玩過抽陀螺套鐵圈兒。一提到北京的舊事,都是一臉懵逼....所以今天我也想和大家說說,90後眼中的北京,究竟是什麼模樣!

90後的衚衕記憶

對於80後來說,衚衕就是整個童年!所有的樂趣都來源於或寬或窄、或直或彎的衚衕。在院子的樹上逮季鳥猴,放學回家和小夥伴彈球兒跳皮筋玩沙子,秋天爬樹摘柿子.....衚衕是遊樂場、後花園,還是80後一代人出生長大的家。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80後的衚衕回憶是美好的,不僅僅是衚衕,還有衚衕裡的人!曾經,晚上去隔壁阿姨家蹭個飯吃;新做的帶魚給街坊家送點,還能捎一碗排骨回來;冬天借兩塊兒蜂窩煤....這都是很平常的事兒。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隨著老舊城區的改造,家門牆上的【拆】字,生生的把90後的童年分成了兩半!尚在懵懂的我們,沒有一夜暴富、搬樓房的喜悅,有的只剩下分別的傷感。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今天還一起玩耍、歡聲笑語的小夥伴,明天就依依惜別。捉迷藏跳皮筋湊不齊人了,洋娃娃小汽車也不怕被人搶了,沒人和我坐在院子裡一起看白鴿飛過,沒人陪我一起吃燒爐子上的烤饅頭片兒,最後,連燒爐子也變成了筒子樓裡冰冷暖氣片......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90後是和北京共同發展的一代,見證了北京的日新月異。搬到新家後,每天上學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後面,看一路風景。發現soho現代城以一週修一層樓的速度光速,成為北京新地標。曾經的化工廠被裝修的圍欄遮擋,取而代之的是奢侈品大牌雲集的新光天地。地鐵大望路站也在不知不覺中開通,熙熙攘攘的人們湧入北京城.......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時至今日,北京的衚衕拆的拆,改建的改建,再看僅存的衚衕,諸如南鑼鼓巷、菸袋斜街之流,已經沒有了家的味道。衚衕變成了旅遊景點。唯一的感慨也就剩時間流轉,物是人非了.....

90後的生活的記憶

毫無疑問,相比七零八零後,90後這一代人物質真的豐富太多了!

先說說玩具。70後80後孩子們的玩具還停留在抽漢奸(陀螺)、摔炮、不倒翁、彈玻璃球這種不需要電子設備的玩意兒上。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而到了90後這一代,悠悠球、四驅車、小霸王學習機、釣魚玩具、芭比娃娃、電子寵物....瞬間高科技了有木有!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至今還記得小神龍俱樂部,每天下午動畫片的空擋會放一則【四驅車】的廣告,清晰的記住一句slogan:奧迪雙鑽,我的夥伴!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當然,90後記憶中還有一個物件不得不提,那就是小靈通!大概是98年左右,小靈通忽然火了!個頭小巧還是彩屏,一臺七八百塊,拉風程度甩大哥大好幾條街!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那時候的最大的90後應該上小學三四年級,正是愛攀比的年齡,誰要是能帶個小靈通去學校,一定會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在精神上,90後的童年幸福到流淚!電視劇電影不再是金庸古龍改編的武俠小說,各種宮鬥、穿越、仙俠、帥哥美女擠滿應熒幕。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火爆亞洲的【還珠格格】佔據了90後的童年!女孩子們流行的頭飾變成了小燕子的花冠、香妃的珠簾,過家家也都是重演還珠格格里的劇情。惡毒的容嬤嬤和皇后則成為孩子們噩夢中的女一女二號.....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還有鼻孔爾康主演的《少年包青天》,陳小春版的

《鹿鼎記》,估計男生們都很羨慕他能娶7個老婆吧!咆哮老師馬景濤版的《東遊記》,裡面的白牡丹簡直美到驚天動地!蘇有朋版的《絕代雙驕》,他飾演的花無缺,頭一次讓我對“完美無缺,溫潤如玉”有了共鳴。之後的《仙劍1》靈兒和逍遙的盛世美顏.....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相比現在電視上這些網紅整容臉,無腦宮鬥劇,劇情胡編濫造,道具一股濃濃的淘寶low逼範兒......我寧願把以前那些經典劇再刷三十年。

90後童年的美食清單

民以食為天,吃這部分一定要好好說說!提到北京小吃,無外乎就是豆汁焦圈滷煮雜碎。講真,小編以及身邊的一眾90後小夥伴居然有一大半童年都沒!吃!過!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在90後的童年美食清單裡,大概分這麼幾個組別,或許會和80後重合,也讓我們一同回憶!

小賣部零食組:記憶中,我的零花錢是以2塊錢為單位的。一拿到錢就殺向小賣部,一毛線的無花果、一毛錢的牛羊配,五毛錢的辣條......還不敢買太貴的,一粒2塊錢的鑽石糖都心疼好幾天!小浣熊乾脆面是好吃又管飽的真愛,大大泡泡糖、綠舌頭、浪味仙、麥麗素、華華丹....童年的零食清單說出來都快成報菜名了~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傳統糖果糕點組:薩其馬(不一定是稻香村的,指不定是誰家的),大白兔、不老林糖、棉花糖、糖葫蘆、動物餅乾、酸三色、自來紅自來白.....這幾種基本都是過年過節才想吃的吃食,平時真的不想動一口!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當然2塊錢一大包,香噴噴熱乎乎的爆米花除外!聽到“peng”的一響,趕緊管家裡大人要兩塊錢往外衝。這時候,外面肯定早有一大波小夥伴在排隊了,這種爆米花雖然色素糖精一大堆,可吃起來真的幸福感滿滿!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外國食品組:對於90後的孩子們來說,麥當勞肯德基童年的誘惑力絕對大於現在的龍蝦鮑魚!老遠聞見那股炸雞香味兒,就往地下一躺哭著喊著一定要吃。爸媽們肯定不想孩子吃這些洋垃圾,硬生生把孩子拽走。回家後就拿吃肯德基這個事兒要挾:你要是考100分,我就帶你去!想想90後,真是和爸媽鬥智鬥勇的一代啊~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春節美食組:春節大餐才是回味一整年的美味!咯吱盒、糖卷果、炸丸子、醬牛肉這些吃食菜餚,對於90後的孩子們就是過年前的零嘴兒,東一捧西一把的,年前就吃夠夠的,真到年夜飯那頓,孩子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真正大菜上了。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年夜飯上的硬菜一般是這幾個:紅燒魚得有吧?這叫年年有餘!油燜大蝦這種高大上的吃食,春節必須得有!我家每年還會準備“八大碗”,似乎是正定八大碗,醬豆腐扣肉、梅菜扣肉、肘子、酥肉....每種做很多,從初一吃到十五都夠了!餃子、排骨、燉雞之類的硬菜,都讓兒時的我無比期待!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現在的人們錢包兒越來越鼓,想吃什麼都能吃到,可再也沒有那份情,再也吃不回那個味兒,對食物的滿足感與喜悅也蕩然無存。說出來就一句話:我擦淚....

北京,我們回不去了

時至今日,90後已經長到了開始懷舊的年齡,開始嘗試著吃滷煮喝豆汁,也會羨慕曾經在衚衕生活的人,懷念曾經的舊時光。雖然老北京胡同變成高樓,霧霾遮住藍天。但北京的人文,北京的情懷,北京流傳下來的精髓卻從未改變!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飯桌上不能敲碗,吃飯不許吧唧嘴,甭管跟誰說話要說“您”,串門不能空著手去.....北京人的熱情、說話辦事的有禮有面,孩子良好的規矩和教養,無一不在90後的新北京人身上傳承和發揚!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無論現在的北京千好萬好,但內心深處我還是特別盼望春節,因為只有這時候,北京才不是首都,而僅僅是我的家。耳邊聽到的都是熱情四溢的北京話,親朋好友、街里街坊也會回來看看,聊聊家常。紅紅火火的廟會上,糖畫、麵人、毛猴、麵茶、灌腸....各種老北京的物件吃食再次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但是我知道,這只是短暫的美夢。春節一過,追夢打拼的人們將再次佔領北京這座城市。身為90後的我們,無法阻止北京由一個極具韻味的古城逐漸走向現代化的道路。看著她飛速的發展,我們也只能慢慢去適應。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90後一代人都有個夢想。願北京在飛速發展的中,也能留下

老北京人那些熟悉的建築記憶。願各地小吃融匯聚集的同時,還能吃到老北京那獨一份的滋味兒。願四方人民湧入北京的同事,北京人還能有我們獨樹一幟的“老北京的文化,老北京的人情”。

90后土著記憶中的北京,已經回不去了!

我真的不想有一天,我的孩子問我:爸爸,北京怎麼和書上說的一點兒也不一樣啊!而我只能無奈的苦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