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者於正

抄襲者於正

「大千世界的故事就這麼多,沒有什麼新意的,所有的戲別人都寫過了。關鍵是你要傳達的感覺是對的。我不做第一個,我都是第二個。」

文| 吳帆 李靜怡 席驍儒

校對排版| 李靜怡

出品| 蓋飯特寫工作室

2015年12月18日上午,瓊瑤代理律師王軍走出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大門,如釋重負地在手機上敲出一行字:

近十九個月的訴訟歷程,近六百個日夜的等待,臺灣著名作家瓊瑤《梅花烙》著作權維權案終審落幕,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一錘定音:駁回各被告上訴請求,維持原判! 此刻,我們只想說:「知識產權勝利了!原創精神勝利了!」

彼時彼刻,遠在臺灣的瓊瑤也總算鬆了口氣。一方面,是趙冬苓、史航、常青田、於淼、劉和平、薛曉璐、宋方金、李瀟等109名頗具業界影響力的編劇聯署支持;另一面,輿論完全倒向自己,「於媽有難,八方點贊」一時竟成微博熱梗。

讓她沒想到的是,三年過去了,她還沒有等到道歉。


1978年,於正出生在浙江嘉興。其實他還有一位成名更早的同鄉前輩,姓查。當然,「金庸」這個筆名更廣為人知一些。天下文人墨客半出江南,不知是不是環境影響,孩童時期的於正就顯露出對閱讀的極大興趣,抱著各種小說看得入迷。於正母親眼瞅著半屋子的小說發愁,就怕兒子課外興趣太豐富,「會考不上大學」。

一言成讖。1997年,19歲的於正參加高考,果然落榜。在兩年之後,中國大學開始大規模擴招。

沒去打工,沒上夜大,於正打點行囊跑到了上海。上戲校方同情他,讓他在表演系旁聽。有傳言說,其實他第二年好不容易考過了專業課,但表演系對學生的體型身材有要求,不巧的是,在上海過了一年摸爬滾打的生活,他竟然胖了。

當然,這些都不能影響後來百度百科「於正」詞條下關於「畢業院校」的表述:上海戲劇學院。

「胖怎麼了,胖了我也能演戲」。初生牛犢的他不服氣,開始在各大影視城當群演、跑劇組。

20歲的小鎮青年漂在上海,沒有表演經驗,所以即便只是跑龍套,也很緊張。一天100塊,出現在鏡頭前的於正手顫腿抖。好不容易得到一個有臺詞的角色,「不好了,不好了,日本人打進來了!」——這句話拍了多少條都沒過,導演一直用廣東話罵他。越罵他越緊張,越緊張就越慌亂,全組的進度被耽誤一天。他在大雨中淋了四個小時,卻被導演用「不是個當演員的料」不客氣地定了性。

他被這句話傷得很深,覺得自己的明星夢要完了。

窩在狹小的出租屋裡的他十分迷茫。很早前就定下的目標被現實擊碎,他不知道下一步的方向在哪兒。人一脆弱,就容易想家。他懷念家裡溫暖舒適的大床,懷念堆滿半間屋子的小說。可想起那些小說,他又覺得,自己揣著一肚子書,總不能就這麼白白浪費吧。

又堅持了沒幾天,在拍攝現場看到編劇和導演因劇本爭執,編劇一氣之下竟撂挑子走了。於正心中有什麼東西正在被點燃:雖然演不好,但 「我也能寫劇本呀」。當不了明星,那就當編劇,他用賓館裡的便箋紙寫了幾段,從門縫裡塞給導演。導演看過,眼前一亮,讓他繼續繼續寫兩天,還給了一筆數目不小的稿費。

受此鼓勵,他開始向各路導演毛遂自薦,拿著寫好的劇本找劇組,劇組的人收下了,拿來墊泡麵、扇風……各種物盡其用,就是沒看。不過,命運的大門總是對聰明人敞開的,皇天不負,1998年,距離他離開家鄉正好一年,TVB在上海成立分公司,他終於簽約成為編劇,邁過了一個重要人生分水嶺。

但依舊籍籍無名的於正,還需要再蟄伏几年。

後來他的劇本機緣巧合輾轉到一位香港導演手裡,導演覺得這個年輕人「寫東西還挺聰明」,在2000年把他招進了自己的工作室。

這位導演是大名鼎鼎的李惠民。

抄襲者於正

多年後,被問及「哪些人算是你這條路上的恩人」,於正不假思索:「李惠民導演算是第一個。」

2004年,《荊軻傳奇》在央視八套播出,反響不錯。當年年末,「編劇於正宣稱要狀告李惠民和《荊軻傳奇》出品方」的消息就頻現各大報紙娛樂版。這是於正第一次出現在媒體面前,也是唯一一次站在原告席,告的是他口中的「恩師」。

於正在李惠民手下學習三年,在此期間接受寫作指導、瞭解行規,算是正式被領進了門。

寫了三年稿子,無一署名,

我滿腹經綸,日產萬字,竟不得寸進。

我不服。

於正想要為自己「討回公道」,稱《荊軻傳奇》是他的作品卻沒有署他的名。不過在行內,「龍套」編劇不署名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

一同工作過的《荊軻傳奇》編劇王秋雨和於正講:「編劇不是商人,多用點心創作,少用點心炒作」。

後來,當記者問及「如何評價於正」時,李惠民表現得很沉穩:「我不方便批評他,他現在是大哥、大製作人,比我優秀」。


脫離師門後,於正憑藉「與知名導演合作」積攢下的名聲闖蕩江湖。

以至於李惠民後來竟然破天荒地表露出了不滿:「他很聰明,但是我不喜歡他亂講話,他出去找工作會說我跟李惠民怎樣怎樣……」

於正的第一部署名編劇作品是陳浩民、佘詩曼主演的《帶我飛,帶我走》,沒有火起來。影片口碑雖然撲街,但背後的故事卻很有意思。

於正迅速將這部作品出書,只署了自己的名字。不過問題是,這書的原著另有其人,是《萌芽》雜誌的副主編傅星。他得知此消息後勃然大怒,馬上質問《帶》的製片人賀子壯。賀子壯也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嚴格來說,原片有正主,於正連編劇都算不上。

當年改編劇本,我覺得影片還可以再商業化一點,於是找了頗具「商業頭腦」的於正來改編這個作品。

賀子壯苦果自食,親自去找於正。於正初出茅廬,第一次幹這種事,難免心虛,趕緊求饒,一個勁地說對不起。出書賺到的錢也不多,於正只願意賠一萬塊。傅星不同意,後來還是賀子壯在中間周旋調解,才達成一致。於正向傅星賠償三萬塊,傅星同意不再追究,同時,於正還許諾寫一封檢討,保證不再犯此類「錯誤」。

這封「檢討」自然是誰都沒能看到,事後賀子壯向傅星詢問,得知於正的賠款只是口頭到賬。「傅星也是上海很有名的作家,這三萬塊……也就算了」賀子壯說,「我們後來就不跟他合作了」。

打著李惠民的招牌,於正意外得到一個新機會:跟隨另一位香港導演賴水清到北京發展。可是戲還沒有寫成,合作的公司就倒閉了。不過,他卻順勢留在了北京。

頂著和兩個知名導演合作的履歷,很快獲得各種邀約。他接連寫了好幾部劇本,成績都不太理想,壓力逐漸大起來。

接受採訪的時候,他和記者回顧那段時光:「那時候真的很瘋狂。寫《煙花三月》的時候我的考據癖到達了巔峰,瘋狂地想去觸摸歷史人物,為了寫納蘭容若,我和他的粉絲聊,去他的墓地看」。

但是,努力並沒有得來他想要的結果。《煙花三月》、《最後的格格》兩部作品一點水花都沒有掀起,他不得不思考別的出路。

《大清後宮》是他事業騰飛的起點,同時也是他「四處抄襲」行業風評的起點。輿論指責他打著《金枝欲孽》的旗號宣傳,而其內容竟也誠實地如出一轍。

不過,沒人告他。反倒是播出後收視一路飄紅。

加之又受到香港無線、亞視兩家電視臺褒讚「商業性強」。抄襲的爭議也就不了了之。

網友一邊黑,一邊口嫌體正直地送收視。而於正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一下子就火了」。

這波666的操作之後,於正喜滋滋地數完鈔票,琢磨著接下來要再搞個什麼大新聞。

2009年6月,距離《美人心計》開拍還有一個月,總策劃穆小勇心急火燎地在於正門前等待。於正出來了,在穆小勇翻開劇本之前,於正攔住他,試探地問道:「寫的時候借鑑了一下網絡小說,叫《未央·沉浮》,你看需不需要聯繫一下作者買版權?」

穆小勇一看就傻眼了,這人物和故事主線一模一樣,不買是等著被告麼?來不及質問,穆小勇匆匆聯繫了該書作者,先付了款,再補的合同。


《宮鎖心玉》為《宮》系列第一部,也是於正開始大紅大紫的標誌。這時候的於正已經不會再小心翼翼的問策劃要不要買版權了。

《步步驚心》是清穿小說的「開山之作」,作者桐華在網上大力宣傳其影視化。加之此書受眾確實很廣,網上呼聲也高,洩露的拍攝計劃被於正抓到商機。

2010年7月唐人開始籌拍《步步驚心》時,《宮》已經啟機拍攝,兩個月後就殺青了;當《步》殺青時,《宮》已然在春節檔播出。

於正搶得了「第一穿越劇」的彩頭,還拿走了「穿越經濟」的最大紅利。

細看這部《宮》,你能看到《還珠格格》,也能看到《流星花園》,而於正的回應則永遠是:「巧合」。任憑網上叫罵一片。

「我肯定會看書看碟的嘛,每個作家都是繼承和發展的對吧,不然何來發展一說呢?」

翻譯成中文,意思是說:世界真奇妙,處處皆巧合。

多年來,於正的所有知名作品,除了《美人心計》、《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及《鳳求凰》以外,無一不被指抄襲。更有好事者長期維護更新「抄襲作品」與「原作」的逐幀對比截圖。也就是說,除了這四部買了版權的,剩下作品都在大批量、成規模「繼承和發展」。

除了抄襲爭議,經由他親手捧紅藝人的頻頻出走的坊間傳言,也頗為有趣。

做客一檔訪談節目,於正說「袁姍姍是我的驕傲和底線,也想告訴各位朋友,我們姍姍一不演配角,二不客串戲。我們只做女一,只挑好戲」。

抄襲者於正

於正捧紅了一批明星,但最終離他而去的也不在少數。

然後袁姍姍和他解約了。

解約後,於正在其他場合暗諷「有的人目光短淺」。不知道是不是在說袁小姐。


2014年,瓊瑤阿姨發佈洋洋灑灑千字長文。或許是職業習慣使然,她句句煽情,稱「苦求無依,已然病倒」。文章推上熱搜後一個小時,於正立刻回應:「這只是一個巧合」。

不過,瓊瑤是何許人物?她言情開山鼻祖的地位無可撼動,加之於正抄襲的《梅花烙》具有大面積的國民認知度。換句話說,劇情大家都看過。

於是,就出現了最開始的那一幕。瓊瑤向廣電總局隔空喊話,並同時將於正告上法庭。

抄襲者於正

2014年,瓊瑤新編《梅花烙傳奇》海報已推出,卻發現《梅花烙》抄襲版《宮鎖連城》正在熱播中。

和於正合作過的李亞玲曾爆料,在2009年,於正就打過《梅花烙》的心思:

早在2009年合作《大丫鬟》時,於正就要求我把《胭脂雪》副線和《梅花烙》主線結合起來寫成部戲給他製作,被我拒絕。後來我另創作了《大丫鬟》給他。

除了抄襲、抹黑外,李亞玲還指於正搶劇本不署名,她在微博中稱自己將電視劇《大丫鬟》劇本寫好拿給於正後,於正付完稿酬,卻並沒有署其名,而對外宣稱劇本系自己創作。

小說《帝王業》的作者寐語者也加入於正討伐軍。寐語者在其微博賬戶「阿寐Amei」中向同行喊話:「全體被他抄過的作者聯名抵制吧。」

他發表聲明中指出「《宮鎖連城》一劇,不但涉嫌抄襲瓊瑤女士作品《梅花烙》,也盜用了《帝王業》書中重要橋段」,「於正製作的《像火花像蝴蝶》一劇,涉嫌抄襲我另一部作品《衣香鬢影》的人物設定……」

14年年底法院判決瓊瑤勝訴,於正需要道歉並進行賠償。可是於正工作室表示要上訴維權,之後就開始了漫長的裝死之路。

直到2018年4月26日,第18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法院下達強制執行的判決——於正必須在公開場合道歉。這是擺明了要拿他祭旗,拖嘛……應該是沒法再拖了。

回顧於正被瓊瑤告上法院時,他的涉「抄襲」劇依然在熱播,眾多電視臺仍舊願意與他合作,並不吝讚美地封其「金牌編劇」。

其實,從初嘗「走捷徑」的甜頭,到賺得缽滿盆滿,於正的成功之路並不孤單。

當年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因抄襲作家莊羽《圈裡圈外》一書而被對方起訴,法院「賠償並道歉」的判決下達後,郭一方只是支付了21萬元賠款,但卻始終拒絕道歉。在郭後來的作品《夏至未至》中,塑造了一個「戴著眼鏡,臉色陰沉,城府極深」的女性反派角色——書中,她誣陷男主角抄襲自己的作品。而明眼人一看便知:男主角「傅小司」是郭老師以自己為原型創作的。

「我們家小四比那個什麼羽銷量高多了,到底誰抄誰啊」;「抄襲怎麼啦,她有小四賺得多嗎?她的破書有人看嗎?」……類似的聲音一時淹沒了莊羽:「為了打這場官司,討回公道,我不得不辭掉工作。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受到了許多方面的壓力和不分是非的攻擊,讓我感到身心俱疲」。

後來有人分析,郭之所以輸掉官司,其實是「律師不夠好」。確實,郭老師後來就再沒輸過。


葉啟田在那首傳唱頗廣的閩南語歌曲裡唱道:「愛拼才會贏」。

不過,簡體中文世界裡,似乎很少有人教過我們:

應該誠實地贏。

抄襲者於正

[email protected]

蓋飯特寫工作室長期徵集人物特寫稿件。一經採用,依照稿件質量不同,將提供500—2000元/千字人民幣的稿酬。

稿件請投送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

抄襲者於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