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哭“比”笑“更重要?

什么?”哭“比”笑“更重要?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有发脾气、大哭大闹的时候,当他们的想法不能被父母所理解,当他们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当他们想要发泄情绪时……就可能会以哭闹的方式来表达。

什么?”哭“比”笑“更重要?

这很常见,也很正常。面对孩子情绪失控、大哭大闹,父母们的处理方式又不尽相同。

什么?”哭“比”笑“更重要?

有的赶紧哄,希望孩子立刻停止哭闹;有的采取大声喝止的方式;有的干脆冷处理。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太好,最好的应对办法是给予共情。

共情,简单理解就是允许孩子哭,给他哭的权利,并且尊重他的这个权利,而不是立刻进行制止或打压。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天天开开心心的,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他处理不了的沮丧、难过、委屈。这时候,允许孩子哭出来,比单纯让孩子笑更为重要。如果笑是在孩子原本快乐的基础上再加层快乐,那哭则是带走身体的负面情绪,是给压力做减法,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给大家举个例子:

mimi想把积木搭的像自己一样高,然而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总是倒塌, mimi生气地大哭起来!

什么?”哭“比”笑“更重要?

mama看到mimi因为搭不高积木而哭泣,心疼极了,赶紧过来安抚:mimi,不哭,这些积木不好,mama给你买些可以搭很高的积木,或者妈妈帮你搭怎么样?mimi乖,不哭了,我们吃点好吃的怎么样?mimi想看动画片么?你不是最爱看动画片吗……

终于,mimi在听到看动画片后,停止了哭泣,露出了笑脸。看到孩子的笑脸,妈妈不再纠结难受,舒了一口气,心情也舒畅起来。

什么?”哭“比”笑“更重要?

各位家长,看到这一幕,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是否感动于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母亲用自己的力量想方设法将孩子带离痛苦,重获笑颜。

是的,看到孩子明媚阳光的脸庞,难道不是母亲最大的欣慰吗?

当我们冷静下来再来分析这个由哭泣转为笑颜的过程,其中最多的却是母亲的焦虑,而并非温柔的接纳。

什么?”哭“比”笑“更重要?

在mimi的内心或许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什么我搭不好积木,我怎么这么笨,我好生气……妈妈来了,她看起来很紧张、焦虑,妈妈好像不愿意看见我哭和难过,哭是不好的,这会令她不安和难受。正努力地哄我开心。但是,我更希望她看到我的悲伤……

再看母亲的心理过程,她自始至终并未看到孩子的内心需要,而主要是看到自己的需要,顺着自己焦虑的感觉,通过控制孩子的表现和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调节到一个舒服的状态:我是一个好妈妈,我不能让孩子哭。

在这样一个由哭转笑的过程里,孩子并没有得到妈妈的共情。孩子情绪上或者行为上出现问题,就意味着急需父母的理解、关怀。因此,父母对孩子表示出的共情,恰是孩子最需要的。真相往往残酷,觉察和面对并不容易,这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困难所在。

案例中mimi搭不起来积木,正是孩子学习、体验挫折的机会。而母亲见不得孩子难过,在焦虑的驱使下剥夺了孩子经受挫折的权利。

所以,很多时候面对孩子因挫折而来的哭泣,父母最好允许他哭不去无原则地哄他开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哭泣过后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今日话题

面对孩子情绪失控、大哭大闹,你的处理方法是什么样的呢?欢迎通过留言和我们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