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000年 看古人如何度过夏天

对比现在用的保温箱,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

跨越3000年 看古人如何度过夏天

图为柏木冰箱。箱上有一对箱盖,盖上有4个铜钱纹开孔,用于将箱盖提起。箱内设一层格屉,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在格屉下放置冰块,将食品置于屉板之上,而箱内四壁用铅皮包镶,可以隔绝外面的热气,利于冰块保持低温,对箱内储藏的食品起到冷冻保鲜的作用。

跨越3000年 看古人如何度过夏天

除了用冰,古人最常见的纳凉工具还要属扇子了。从元代刘贯道的《消夏图》中可以看出,画中人物,露胸赤足卧于榻上纳凉,而画面右侧的仕女则拿着扇子在消暑扇风。

跨越3000年 看古人如何度过夏天

而到了清朝,扇子仍属于消暑纳凉之必备“神器”,只不过由普通的团扇逐渐演变成各种样式。图为清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六月纳凉》局部,从描绘的景物判断,表现的对象应为圆明园。在图中能够明显的看出扇子在农历六月伏天中的使用。

跨越3000年 看古人如何度过夏天

扇子是早期宫廷礼仪用具,后来才成为纳凉之物和文人墨客的“怀袖雅物”。“新裂齐纨素, 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这说的就是团扇。图为清代白绢地绣孔雀漆柄团扇。

跨越3000年 看古人如何度过夏天

扇子是早期宫廷礼仪用具,后来才成为纳凉之物和文人墨客的“怀袖雅物”。“新裂齐纨素, 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这说的就是团扇。图为清代黑绸绣花蝶竹柄团扇。

跨越3000年 看古人如何度过夏天

清代内务府档案中曾有雍正帝命人制作风扇的相关记载。工匠做得楠木架铁信风扇一架,上安小羽扇六把。雍正帝可能觉得做得不错,还要求“再做一份”,并直言“架子矮着些,安大些的羽扇;再将葵黄纱风扇,做一份”。

跨越3000年 看古人如何度过夏天

此后,雍正皇帝还指示工匠制作了一款拉绳风扇。他甚至为此下旨亲自设计,“将后檐墙拆开,绳子从床下透出墙外转动,做一架;照墙洞大小做木板一块,以备天冷堵塞”。有了风扇,即便夏季不外出避暑,想必也能缓解暑热。

跨越3000年 看古人如何度过夏天

清代随着国外科技的不断进入,宫廷之中出现了一些“黑科技”。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品中,有一个“铜镀金染牙箱童子风扇”,由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一童子笑容可掬地跪坐在基座上,基座由发条带动童子的胳臂进行扇风的动作。不难想象,如果当时造办处大批量生产此物,宫内的宫女和太监会不会出现大批的“失业”呢?在领略了古人为了凉爽一夏所付出的智慧和汗水之后,你是不是会更加感谢现代科技的发达,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徐徐凉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