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是中华民族造船史上的骄傲,它是在哪儿制造的?

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造船基地。《明实录》载:“永乐元年(1403)五月辛已命福建都司造海船一百三十七艘。”具体地点在哪里呢?有人认为在泉州。明代初年,这里的造船工匠达万人以上。《西山杂记》对此记载得很明确:“王景弘,闽南人,领泉州舟。”这与《明实录》的记载是相符的。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是中华民族造船史上的骄傲,它是在哪儿制造的?

明代造船图

不过也有人认为,郑和使用的“宝船”数量很大,而且需要不断修理和更新,不会只有一个船厂,认为南京也是建造“宝船”的基地。1957年在这里出土了长达1.07米的铁力木舵杆,这种舵杆至少需要安装6.4米的舵叶,进而推测船的长度应在48丈到56丈之间,这正是史料所载“宝船”的规模。另据《郑和航海图》与万分之一比例尺南京地图核对,证实这里正是当年“宝船”的诞生地。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是中华民族造船史上的骄傲,它是在哪儿制造的?

郑和首次航海路线图

“宝船”很可能由泉州和南京分别建造。在15世纪能造出这样的“宝船”,是中华民族造船史和远航史上的骄傲。正是如此规模的宝船,在波涛接天、巨浪如山的大洋上“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远至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在中外航海史上创造出罕见的奇迹。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是中华民族造船史上的骄傲,它是在哪儿制造的?

郑和七下西洋的事迹将长留青史,船队“宝船”的功绩将会同我国现在自主建设的航空母舰2号一样永垂竹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