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独脚戏(滑稽戏),

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兴起于1920s,

到现在也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周柏春、姚慕双 独脚戏代表作《学英语》

然而,

不少80后、90后上海小囡

对独脚戏都感到陌生。

这也引出一个更值得反思的话题:

独脚戏在上海的现状,

到底怎样了?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吴双艺、王双庆 独脚戏代表作《关亡》等。

还记得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的"黄金搭档"

毛猛达沈荣海吗?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如今,海派笑星“阿德哥”毛猛达

和搭档了30多年的沈荣海重出江湖,

带着独脚戏新作《石库门的笑声》

从昨天开始(9月24日-9月30日)

兰心大戏院连演7天!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看到昨晚兰心大戏院门口的盛况,

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

都不由得想说一声“久违了”!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石库门里说天地】

台上,毛猛达和沈荣海回忆起当年住在石库门里的日子。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石库门

毛猛达家住在延安东路,吴江电影院对面的石库门里,名叫马德里。沈荣海立马接上:“我家住在隔壁,叫巴塞罗那。”毛猛达又补充,现在马德里拆掉了,建了一个新小区,叫皇家马德里,引起一阵哄笑。

石库门是上海特殊的城市记忆,石库门里弄发生的变化其实也反映了上海市民生活里的变化。

舞台以浦东的璀璨夜景为背景,两侧搭起立体的石库门民宅,充满老上海的生活味道。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这对黄金搭档站在舞台中央,穿着笔挺的西装,从对石库门的记忆说起,从关联最紧密的衣食住行说起;

时下流行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前一阵的昆山龙哥事件、40万天价饭局事件等社会热点也都被编进了段子里,两位足足说了两个半小时才谢幕,台下的笑声也一阵高过一阵。

【观众争相做下手】

相声里有捧哏和逗哏,滑稽戏里也有上手和下手,毛猛达做上手,沈荣海为下手。

不过,昨天的演出里,有感而发的观众和听到老梗的老观众都情不自禁地为两位做起了下手,台上唱,台下和,气氛相当热烈。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毛猛达和沈荣海在台上讲得卖力

《石库门的笑声》唤醒的不仅是大家对独脚戏的记忆,更是在上海这座城过去40年里的生活记忆。

开场,毛猛达带头自嘲:“现在不要说独脚戏了,‘上海人’都没了。”台下观众马上反应过来,纷纷说,小孩都不会讲上海闲话了。

何以见得?人民公园读成“宁民公园”、出生证和畜生证傻傻分不清楚,简直贻笑大方。

既然是滑稽戏,就不得不提经典剧目《72家房客》,毛猛达的经典台词往往才说了几个字,台下的观众就已经全部接上了。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72家房客》

这样的共鸣比比皆是,比如毛猛达现场模仿小贩的各色叫卖声,像报菜名一样报出了一长串布料名称,以及讲上海人花25块钱到庙里拜佛报出了六十多个亲戚的名字,既吃功夫,又出彩出“笑果”。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密密麻麻的剧本

扎实的编剧功力和细致入微的洞察,让现场抖的每一个包袱都被观众接得很准。

【神秘嘉宾天天演】

7晚演出,毛猛达和沈荣海请来了7位好朋友来到兰心大戏院助阵。

首场演出的中场,黄金搭档下场去换下半场的服装,主持人报出了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的名字,观众纷纷回过头找寻她的位置。

一袭红裙的茅善玉从中间排的座位起身,立刻成为全场的焦点,给了现场观众一个大大的惊喜。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茅善玉是首位助演嘉宾

茅善玉表示,独脚戏和沪剧一样,都是上海特有的“土特产”、家乡戏,传承兴旺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看到老朋友再次出山开专场,茅善玉也感到非常高兴。现场,她唱了5月刚刚试首演的大型现代沪剧《敦煌女儿》的选段《守望理想》,为演出赋予了多样的海派韵味。

昨晚演出花絮

石库门+滑稽戏:留住上海人的乡愁

改革开放40年,浦东开发也已经28年,对新上海人来说,石库门是个景点,对老上海人来说,石库门是他们曾经的家。

如今,石库门不再仅仅是居住场所,石库门的里弄营造技艺和居住习俗都被列入了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人道是红砖易保,乡愁难寻,《石库门的笑声》里保留的就是那一份属于上海人的乡愁。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作为除了沪剧以外另一种必须讲沪语的艺术门类,观众对滑稽戏是寄予了很高的期待的,可惜近年来滑稽戏的处境却有些落寞。

毛猛达坦言,打造这部作品就是为了要给“醉生梦死”许久的独脚戏灌下一碗“醒酒汤”,也让所有的滑稽戏从业者“醒一醒”。

观众需要的不只是屏幕上昙花一现的段子,不只是匆促上马、隔靴搔痒的感官刺激,也不只是高级音效制造的罐头笑声,

他们需要真正的属于上海人自己的作品。

石库门的笑声又回来了!这部独脚戏唤醒无数老上海的记忆……

毛猛达沈荣海讨论剧本

毛猛达、沈荣海两个人的年龄加起来已超130岁,按理说,舞台早就该交到年轻人手里,可二老实在是放心不下,不忍心让滑稽戏越来越边缘化。

尽管他们在台上尚且老当益壮,可他们总有彻底退休的一天,不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如何让下一代保持住老一辈人的功力?

这恐怕是所有院团面临的难题。

演出预告片

来源:新民演艺(ID:xinminyany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