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紅袍,大紅袍得名的傳說

關於大紅袍的由來,民間流傳了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說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病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被招為東床駙馬。

解密大紅袍,大紅袍得名的傳說

第二年春天,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到了九龍窠,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每逢春天茶樹發芽,我們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茶,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後要採製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他們帶著一些和尚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

狀元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解密大紅袍,大紅袍得名的傳說

“大紅袍”自古是萬茶之尊,是武夷巖茶的代名詞。但因歷史久遠,戰亂頻仍,文獻流失,“大紅袍”的身世和武夷山的船棺一樣,成了一個千古之謎,招引著人們去苦苦探尋和考證。但大都沒有結果,仍然停留在民間說法和神話傳奇的層面。這些說法歸納起來無非“狀元報恩”、“皇后治病”、“縣丞祭茶”、“猴子採摘”、“縣長命名”等幾個腳本。

“皇后治病”一說顯然站不住腳。歷史上離武夷山最近的京城是南宋的杭州城,依當時的信息和交通條件,從皇后“突然得病”,到找到“大紅袍”治好病,起碼要花費幾個月時間,遠水解不了近渴,這個說法顯然不符合一般的邏輯。

“縣丞祭茶”之說也有點牽強。武夷山雖然自古有祭茶的習俗,但縣丞作為七品小官穿大紅袍祭茶也不合乎古代嚴格的著裝禮制。

解密大紅袍,大紅袍得名的傳說

“大紅袍”雖然生長在巖壁上,但不至於高不可攀。早在3000多年前,武夷山的山民們都能把船棺安放到幾百米高的懸崖上,何況那區區的幾十米巖壁。無疑,“猴子採茶”之說是藐視了武夷山人的智慧。

最令人信服的還是“狀元報恩”。其故事梗概是:明初舉子趕考途經武夷山,中暑昏厥路邊,被天心寺僧人所救,以茶入藥為其治療。舉子病癒後高中狀元,迴天心寺報恩,方丈說救他性命的不是僧家,而是茶葉,囑其以紅袍披蓋茶樹,以表謝恩。“大紅袍”故事從此不脛而走。靖難之變後,朱棣奪取侄子建文的帝位,為追殺傳說出家為僧的建文帝,便派胡瀠遍訪寺院宮觀,以尋訪張三丰為名查詢建文帝的下落。胡瀠也因此到武夷山,入駐天心寺,愛喝茶的胡瀠聽了“大紅袍”的故事,更加喜愛天心寺的茶,便請旨敕封,封天心寺為天心永樂禪寺,並正式冊封天心寺茶為“大紅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