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盐解辣、蚊子咬涂肥皂……这些惊奇小常识到底是真是假?(上)

我们大概可以将这 10 个小常识依据科学原理的正确性与否,区分成以下四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完全正确”、“完全错误”、“部分正确-但宣称得太夸张”、“部分正确-要有某些条件或前提才会发生”,我们逐一来看看:

1.“完全正确”

在这 10 个小常识中完全正确的竟只有一个:“经常装茶的杯子里留下难看的茶渍,用牙膏洗之非常干净。”


吃盐解辣、蚊子咬涂肥皂……这些惊奇小常识到底是真是假?(上)

茶渍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是茶汤和空气接触后氧化所产生的聚合物,主要在茶线附近形成并且附着在容器内侧;牙膏主要则是由摩擦剂、氟化物、表面活性剂等组成,这些成份具有清洁的效果,因此确实也能清除茶渍。


首先,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这些主角的主要成份,茶渍(又称茶垢)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是茶汤和空气接触后氧化所产生的聚合物,因此主要在茶线附近形成并且附着在容器内侧;牙膏主要则是由摩擦剂、氟化物、表面活性剂等组成,这些成份具有清洁的效果,因此确实也能清除茶渍。

但是,尚需要澄清一点的是,牙膏之所以能够去除杯子内壁上的茶渍,除了化学的作用之外,最主要还是得靠牙膏中所含的摩擦剂所产生的物理作用,就是透过摩擦剂和杯壁的摩擦,达到去除茶垢的效果。如果依据这个摩擦去渍的物理原理,其实像是放少许的食盐进行刷洗,也是会有类似效果的。一般我们会习惯用洗碗精、酵素等来清洁碗盘杯具,牙膏这个神奇的选项确实打破了日常的习惯,有,这一项真的有惊到!

2.“完全错误”

属于“完全错误”的类型则有两个。首先是“吃了辣的东西,含一下盐巴再吐掉,漱一下口后就不辣了”。


吃盐解辣、蚊子咬涂肥皂……这些惊奇小常识到底是真是假?(上)

由于辣椒素的斥水亲脂特性,如果含脂的食品像是牛奶、冰淇淋等等,或许就真的能有效去除附着在嘴巴里的辣椒素,达到解辣的功效,所以坊间有些麻辣锅店家在餐后会提供冰淇淋就比较接近这个道理。

我们吃辣的东西时会感觉到辣,是因为“辣椒素”在味觉神经产生作用,以及辣椒素与粘膜作用产生灼烧感,而纯辣椒素是“斥水亲脂”的化合物,所以,吃辣后在嘴巴里含盐并不会产生任何物理或化学反应,充其量只是让味觉神经接收到“咸”的感觉,因此在原本“辣”的感觉就变得不那么强烈。就像左手感觉到疼痛时,如果在右手划上一刀,就会感觉左手没有原本那么痛,就是透过另一个刺激让原本的感受下降一些。由于辣椒素的斥水亲脂特性,如果含脂的食品像是牛奶、冰淇淋等等,或许就真的能有效去除附着在嘴巴里的辣椒素,达到解辣的功效,所以坊间有些麻辣锅店家在餐后会提供冰淇淋就比较接近这个道理。

另外一则跟夏天常见的困扰有关:“刚被蚊子咬,涂上肥皂就不会痒了”。


吃盐解辣、蚊子咬涂肥皂……这些惊奇小常识到底是真是假?(上)

肥皂的作用仅止于皮肤表面,并不会进入皮肤内层,所以是否能中和已进入皮肤内的蚁酸,其实是有待商榷的。

这个惊奇常识的原理是应该想利用肥皂中的硷性物质来中和蚁酸,以达到止痒的效果,但残酷的现实情况是,肥皂的作用仅止于皮肤表面,并不会进入皮肤内层,所以是否能中和已进入皮肤内的蚁酸,其实是有待商榷的。 其次,被蚊子钉咬后皮肤会肿会痒,实际上并不是蚁酸造成的,而是人体免系系统即时反应的缘故。蚊子叮咬时会分泌唾液,这个唾液除了能润滑它的口器之外还能防止人体的血液凝固而阻塞口器,因此蚊子分泌的这种抗凝血剂使得人体免疫系统发号施令,进而产生“组织胺”来对抗这个外来物质,就是这个免疫反应引发过敏反应,所以我们才会觉得皮肤痒或发肿。所以,用肥皂既无法中和皮肤内的蚁酸,更与真正造成皮肤发痒的过敏反应无关,而且如果一直使用肥皂涂抹被蚊子咬的患部,过度刺激更可能会让皮肤变得更加干燥而产生不适,所以这真是一则于事无补的惊奇。

以上这两个小常识是属于完全错误的类型,虽然“吃辣→含盐→不辣”、“蚊子咬→涂肥皂→不痒”看似简单明瞭,但却是无事实根据的讹传,虽不会造成什么剧烈的灾难,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一帖良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