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出手!支持潍坊这个特殊经济区域加快发展壮大!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

9月21日,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

顺利通过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验收组验收。

这是全市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喜事,

标志着潍坊对外开放有了新的平台,

对于推动保税区与潍坊港联动发展,

搭建全市走向海洋、融入世界大通道,

加速推动潍坊乃至全省新旧动能转换,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出手!支持潍坊这个特殊经济区域加快发展壮大!

综合保税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特殊经济区域,也是国内最接近自贸试验区的经济区域。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潍坊出口加工区,为潍坊打开了外向型经济的新窗口。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潍坊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潍坊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第14个、山东首个综合保税区。2017年7月,国务院在潍坊北部沿海港口地区批复设立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经过近一年的建设,2018年9月21日,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通过国家正式验收。至此,潍坊综合保税区南区、北区全部建成运营,潍坊有了两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潍坊对外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敞开,潍坊海洋经济将会向前迈出大步,世界贸易将在这里融合、发展、壮大,潍坊的城市影响力将会更大、更高、更强。

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出手!支持潍坊这个特殊经济区域加快发展壮大!

从不敢去想,到怀揣梦想,再到梦想实现,这是一个艰难的路程,需要付出智慧、胆量和干劲,需要付出常人不曾付出的代价。潍坊综合保税区从设立“出口加工区”起步,到转型升级“综合保税区”,再到获批“综合保税北区”,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区两片、跨越发展,这是量变的过程,更是质变的结果。期间有顺利,也有坎坷,酸甜苦辣,确实来之不易。截至2017年底,潍坊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额91.4亿元,增长21%,列全省9个保税区第3名、全国150个保税区前50名。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区实现年产值800-1000亿元,进出口总额80-100亿美元,服务社会企业5000家以上。潍坊综合保税区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超常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之路,受到了海关总署、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潍坊综合保税区发展史是区域经济发展史,是群体励志奋斗史,是金字招牌的“夺宝”史,里面体现着保税区人“敢于担当、团结拼搏、百折不挠,执着发展”的情怀,凸显了他们“变不可能为可能”和“铁板钉钉”的宝贵精神。事实证明,这正是走向成功的法宝,如果拥有了这些,世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潍坊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发展,有力地印证了胆识、速度、力量和发展的顺承关系。建成保税区,是胆识和责任,是机遇和挑战,是同心和奉献,建设者们把智慧和担当凝入这一里程碑,把敬业和奉献写入这一片天地间。

国务院批复设立潍坊出口加工区

时光回溯到2003年。当时潍坊外向型经济势头良好,“潍坊制造”在国际市场已有名气。为让“地产品”更多地走出国门,让“洋产品”放量进入国内,推进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潍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向国家申报潍坊出口加工区,让更多的涉外企业来这里安家落户,自营出口,扩大出口,培植潍坊品牌。

为加快申报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政府成立专门申报班子,派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洪吉牵头负责申报。2003年,正值国家清理整顿并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许多地方都放弃申报。在这一大背景下,申报难度可想而知。徐洪吉带领张玉和、吕传昌、杨德强、许景伟等申报小组同志迎难而上,在北京一住就是一年。为节省费用,他们租住简易房,既做办公室又当宿舍;为提高效率,他们一二个月回家一次,几乎天天泡在有关部委;为尽快变成政策业务内行,方便与上级汇报交流,他们边申报、边请教、边学习,边帮助工作,多方面获取专业知识和工作技巧,便于解决有关问题。

经过申报小组一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复设立潍坊出口加工区。

申报成功,确属奇迹,成为当年山东和潍坊“年度大事”之一。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被称赞为“潍坊精神”。商务部在内部机关工作交流会上,号召学习潍坊“坚韧不拔、执着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工作精神。国务院办公厅领导也被潍坊这种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主动帮助潍坊协调申报工作。市委、市政府在2003年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对保税区的申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给徐洪吉记二等功,并奖励申报团组20万元人民币。

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出手!支持潍坊这个特殊经济区域加快发展壮大!

国务院批复升级潍坊综合保税区

出口加工区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也是“两头”在外加工贸易的产物。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出口加工区的功能明显不足。比如网内只能搞国际加工,不能搞贸易物流;只适合外向度高的企业入驻,限制了产品两个市场的企业入区。这样一来,招商难度加大,一些好的项目难以落户和发展,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五年过去了,潍坊出口加工区依然经营困难,步履维艰,一直是建设靠政府,吃饭靠转移,服务能力单薄,对大企业吸引力弱。

潍坊出口加工区发展滞后,让人十分着急。如何用好出口加工区的优势加快发展?怎么才能赶上和超过国内先进出口加工区?是人们苦苦思索的一道难题。2008年底,市委派时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沿海开发办主任徐洪吉任出口加工区主要负责人。之后他带领管委会中层以上干部,南下上海、广州、重庆、成都,北上北京、天津、大连,到省内青岛、烟台、威海、济南等地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考察学习,学习经验,找出差距,理清思路。

2009年2月,新班子确定了出口加工区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即“大服务、大物流、大加工”同步发展,网内网外一体化经营,立足潍坊、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着力打造“政策服务、高端制造、国际物流”三大中心,扭转落后局面,争创一流出口加工区。

当时,正值世界经济危机,外向型经济非常不好。为加快出口加工区发展,国务院提出:“将现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为一种新的区域,赋予一揽子综合的优惠政策,新设立综合保税区,并在全国优选部分发展好的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得知这一国家重大利好政策,徐洪吉立即认识到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抓住,想尽千方百计,把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只有这样,潍坊出口加工区才有出路,才有更多更宽的政策,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才能拥有一片新的天地。为此,出口加工区党工委、管委会专题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了争取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综合保税区的想法。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并召开专门会议,安排调度申报工作。出口加工区又参与了新一轮规划、申报、建设的角逐。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潍坊申报综合保税区,给予了重大支持和帮助。时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联名写信给国务院分管领导,推荐潍坊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审批提供了良好条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也多次调度,全力推进。省市海关、商检、商务、发改、财政、国税、国土、住建、规划、外汇、工商等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区党工委、管委会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敢有半丝懈怠,第一时间赶到国家有关部委汇报、了解情况,推介潍坊,立下了“给一个机会,创一个奇迹”的军令状,情真意切,让人感动,上级部委领导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关心。

为卓有成效地推进申报,出口加工区管委会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徐洪吉挂帅、副主任王守全协助的申报小组,迅速展开工作。2009年9月,市政府向省政府上报申报文件;2009年10月省政府转报国务院;2010年4月21日,海关总署正式启动潍坊综合保税区审批程序;2010年11月4日,国家十部委全部同意设立潍坊综合保税区。2011年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潍坊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获批的第14个综合保税区。2011年2月23日,山东省政府在潍坊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潍坊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这是全国第十四个保税区,来之不易。一时间全国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潍坊有了功能和政策比较齐全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潍坊综合保税区批复设立,是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它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提升了潍坊的城市功能,架起了一条连接潍坊与世界贸易的大通道。对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出手!支持潍坊这个特殊经济区域加快发展壮大!

国务院批复设立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

2013年,保税区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而来,形成了多业态齐驱并进,健康发展。保税区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张,引来了更多的项目和创业者。

为了更好地发挥保税区功能作用,在综合保税区和滨海开发区相关领导的建议下,市委、市政府着眼潍坊未来发展大局,作出在潍坊港周边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北区的战略决策。潍坊北部沿海地区270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充足,港口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是山东和潍坊新的增长极,也是环渤海大湾区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在这一地区设立保税区,对于扩大国际物流贸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开放新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潍坊综合保税区全力加快申报步伐。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洪吉为组长,副主任王守全为副组长的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申报准备工作。在与上级的汇报对接中,有的部委最初表示,潍坊作为一个地级市,同时设立两个国家级保税区,基本不可能。为此,保税区管委会和海关等有关部门迅速转变思路,申报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即在潍坊综合保税区一块牌子下,分南北两个区域运营,也相当于两个保税区。这样仅是调整了规划,不涉及重新立户,又在北部设立了分区,有获批的可能性。这一设想也及时与北京部委进行了汇报。

有了思路,就有了方向。但区划调整也绝非易事,程序复杂,与重新设立一个综合保税区一样,需要征求国务院10部委意见,10部委部长会签,最终由国务院分管副总理和总理签批。特别是在2013年国务院整顿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特殊背景下,部委审核把关更严,难度尤为巨大。2013年12月,潍坊综合保税区调整区划设立北区的申报文件逐级上报省政府、国务院。随后,国务院将文件转到海关总署。2014年7月,海关总署启动征求国务院10部委意见程序。期间,有的部委提出新设北区与国家整合优化的大方向不符,不同意审批;有的部委提出潍坊保税区获批验收不足5年,短时间内不宜再设;有的部委担心引起全国攀比,一哄而上设立新片区,海关总署甚至一度叫停审批工作。

面对困难和压力,潍坊综合保税区迎难而上,逐个部委汇报对接,争取上级关心与支持。申报的3年多时间,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带队,多次赴海关总署、财政部等有关部委汇报。综合保税区以及潍坊海关、潍坊国检、财政、发改、国税、国土、住建、商务、工商、外汇等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对部委提出的问题,立即研究解决。他们不分节假日,往返北京100多次,汇报对接部委领导200多人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潍坊的努力工作、执着精神,感动了上级,感动了部委,最终获得了国家10部委的一致认可同意。

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出手!支持潍坊这个特殊经济区域加快发展壮大!

2017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成为全国首个转型升级之后获批“一区两片”的综合保税区,潍坊有了两个综合保税区。对此,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了综合保税区“锲而不舍、不离不弃、高度负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作风,给予潍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集体二等功奖励。

按照国务院要求,综合保税区获批后,要在一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并申请国家验收。为此,保税区筹资4亿元,全力加快建设。2018年6月12日,保税北区验收必备的各项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并顺利通过了济南海关、省商务厅等省联合预验收组的预验收。9月21日,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正式通过国务院八部委联合验收组验收。

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出手!支持潍坊这个特殊经济区域加快发展壮大!

保税北区验收后,潍坊综合保税区正式分为南区、北区“一区两片”运营。

南区就是现在的综合保税区,管辖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青岛港和青岛机场,服务潍坊及周边地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北区就是刚刚验收的综合保税区,管辖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潍坊港,服务潍坊北部沿海2700平方公里开发开放。两个片区各自有服务重点,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使综合保税区的功能政策覆盖潍坊、辐射全省。

多方聚集发展资源

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关键取决于各种资源的聚集和吸纳能力。潍坊综合保税区从零做起、“一张白纸”,多方争取发展资源尤为重要。多年来,综合保税区不断拓宽渠道,千方百计聚集各种资源要素,切实保障了全区加快发展的需要。

发展空间不足是潍坊综合保税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最早的潍坊出口加工区仅有网内1.5平方公里,没有网外配套区,是靠“一条腿”走路,发展中难有大的“加速度”。为此,潍坊综合保税区在多次外出学习的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设立网外产业配套区的报告。经过充分调研论证,2011年6月21日,潍坊市委召开市委常委会,确定将汶泉发展区20平方公里整建制划归综合保税区管理,设立综合保税区配套区。2015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又确定将潍坊港周边10平方公里整体划转保税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北区。这样,综合保税区管辖面积从原有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了30平方公里,其中网内监管区5.17平方公里,网外配套区24.83平方公里,使保税区走上了网内网外一体化发展的良性轨道,形成了“一区两片”、优势互补、区港联动的大格局。

有了空间,还要有土地指标才能落项目、搞建设。由于全市土地指标资源有限,每年分给综合保税区的土地指标不到100亩。仅靠这点土地,显然不能满足项目需要,园区建设也达不到国务院验收要求。为尽快争取到更多的土地指标,保税区动员一切力量,多方寻求支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领导多次带队,到国土部和省国土厅汇报需求,请求支持。综合保税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更是把争取土地指标资源当成天大的事,用尽一切人脉和力量,突出争取土地指标这个重点,多次跑京去省汇报,恳请上级帮助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09-2013年5年时间内,保税区累计向国土部和省国土厅、市国土局争取土地指标5000多亩。其中,2012年国土部专题为潍坊综合保税区安排土地指标2000亩,这是十分罕见和少有的,确保了于2013年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围网验收。

资金短缺一直是保税区建设的“卡脖子”问题。为筹措建设资金,2012年8月,潍坊市委、市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保税区发展资金投入问题,并现场为保税区解决了几个亿的启动资金。滨海开发区也慷慨解囊,帮助解决了部分发展资金。与此同时,保税区也拓宽融资思路,整合优质资源,组建了市场化的投资发展公司,全面加强与进出口银行、国内外投资公司、社会资本等的合作,广泛调动银行和社会资本参与保税区开发建设,有效解决了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科学的体制机制是发展的根本保障。潍坊综合保税区是市属开发区,直属市委、市政府管理,并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设立网外配套区,实行“特区特管,特事特办”。2011年1月潍坊综合保税区获批后,再次抢抓机遇,积极向中央编办申报机构编制。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申报和全力争取,2012年11月,经中央编委同意,中央编办批复潍坊综合保税区升格为副厅级管理机构,属省政府派出机构,由潍坊市代管。潍坊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副厅级开发区的地级城市。体制机制的调整和规格的提升,加大了上级政府对保税区的领导和支持力度,极大地激发了全区发展活力,全区进出口额、财政收入、保税物流货值、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服务企业数量等主要指标连年大幅增长,经济社会呈现出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构建服务企业大平台

综合保税区是一个优惠政策服务区。潍坊综合保税区的服务半径约300公里,具有“承东启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东承接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向西服务淄博、滨州、东营、济南等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

“为服务而存在,为别人而生存,为发展而发展”。潍坊综合保税区积极倡树起这一理念,按照自贸试验区的标准,全力搭建起“五大服务平台”,已有2500多家企业来区开展业务,报关单票数占全市的40%,有力地服务了潍坊及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

口岸综合服务平台。依托青岛机场、青岛港,把国际机场和国际港口功能后移到潍坊,企业可以在保税区办理报关、报检、订舱、装卸、运输等业务,相当于“无跑道国际机场”和“无水国际港口”,不需要再跑青岛等沿海城市。

快捷通关服务平台。大力推行通关便利化改革,复制推广了13项自贸区新政策,在省内率先推行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通关报检新模式,被济南海关确定为改革试点区和先行区。

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出手!支持潍坊这个特殊经济区域加快发展壮大!

检验检疫服务平台。过去潍坊企业进出口货物都在青岛检验检疫,企业非常不便。保税区申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现了进口棉花等植物产品在保税区就地检验检疫。获批国家进口肉类口岸、国家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国家进口澳大利亚活体肉牛口岸3个国家指定口岸,2018年1月进口肉类口岸已通过国家验收,冰鲜水产品口岸正在加快验收,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进口冰鲜类产品批发交易中心。

国际物流服务平台。按照市场化理念,引进了总投资6.3亿元的中俄冷链物流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中国外运集团电子配送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香港中基集团物流项目等20多个国际物流项目落户,已建成保税仓库25万平方米,满足了社会企业的仓储物流和大进大出需求。

国务院八部委联合出手!支持潍坊这个特殊经济区域加快发展壮大!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保税区发展空间有限,但是政策服务无限。全区加快推进智慧保税区建设,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推动服务贸易模式创新,提供报关、报检、退税、结汇等“一站式”服务。

栽下梧桐引来凤

当年栽下梧桐树,如今引来金凤凰。潍坊综合保税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优惠政策,更得益于全员招商。实现转型后,为了尽快摆脱落后局面,实现跨越赶超、快速发展,管委会提出“项目立区、全员招商”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区的中心之中心、重心之重心、核心之核心,招商高于一切。

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所有部门都加挂招商局的牌子,一套人马,二块牌子,二个职能。全区共组建了20个招商小分队,分别由班子成员带队,发扬“5+2”“白加黑”“铁板钉钉”“马上办”的工作精神,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扭转了落后局面,仅2009年就引进项目20多个,此后几年,每年都有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区内。

截至目前,潍坊综合保税区已引进总投资200多亿元的80多个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冷链物流、进口棉花加工、跨境电商、新能源、新材料”六个百亿级产业链的发展框架。特别是引进了总投资30亿元的歌尔电子项目,2017年实现产值73亿元,今年计划新上年产值200亿元的1000万台索尼游戏机主机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800亩的亚马逊智能硬件产业园二个项目,并规划建设占地1万多亩的智能硬件产业园,集中布局高端智能硬件产业,力争通过5-10年发展,实现产值800-1000亿元、进出口额500-800亿元。同时,按照“学习松山湖、高于松山湖”的理念,实施保税全域生态智能环境整体提升工程,打造生态一流、商务生活一流、基础设施一流、科技智能一流,并容纳10-15万人的国家级生态智慧特色示范区,建成潍坊生态产业新城区。

“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保税区精神

有目共睹,如今的潍坊综合保税区已进入发展快车道。潍坊保税区的发展不仅仅是区域经济发展史,更是金字招牌的“夺宝”史,里面体现着保税区人“敢为人先、团结拼搏、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凸显了他们特有的闯劲、干劲、韧劲和后劲。对此,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了保税区“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奋斗精神,并给予保税区集体二等功奖励。正是这种精神和作风,成为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引领保税区向对外开放的服务区、外向型经济的聚集区、改革创新的实验区阔步前进。

“改革创新、敢为人先”,是保税区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灵魂。多年来,保税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抢抓每一个发展机遇,从出口加工区申办到全国第14个综合保税区;从管辖面积1.5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从一个保税区转型到“一区两片”;从过去的各项经济指标全国落后,到现在的连续多年跨越增长。他们敢于做别人没有做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突破常规,敢于打破禁区,敢于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始终站在时代和改革开放最前沿,成为全国海关监管区域发展的标杆。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体现了保税区特有的作风和精神。面对困难压力,保税区以“铁板钉钉”的作风,笃定信心、勇于挑战,始终以诚心和执着争取支持,突破了一件件大事难事,渡过了一个个难关门槛,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在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征程上,谱写出改革发展建设的崭新篇章。

“担当进取、激情创业”,是保税区的永恒主题和生命所在。多年来,保税区始终树立远大目标,以对工作和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心无旁骛、脚踏实地,不断拓展功能政策,扩大辐射范围,服务作用不断显现,在全市开放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他们永葆干事创业激情,创出一流业绩,让保税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凝心聚力,无私奉献”,是保税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区两片的作风保障。保税区一班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讲品行,弘扬“老黄牛式”的苦干精神,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不怕吃亏,不怕吃苦,真正做到了用目标增强信心,用发展凝聚力量,用事业增进团结,营造了“想干事、干成事、好处事、不出事”的浓厚氛围。

向自由贸易试验区迈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要在推进上海自贸区试点基础上,选择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区。新一届潍坊市委、市政府对综合保税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吹响了迈上新征程的号角。潍坊综合保税区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下一步要全力申报创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向着新的、更高的、更加开放的目标迈进,谱写潍坊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省委、省政府和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潍坊保税区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的姿态,新的干劲,砥砺前行,勇于担当,创新突破,乘胜前进,“将更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为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为潍坊的“四个城市”建设谱写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