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所以男人們開始三妻四妾了

妾"之一詞在《漢語大辭典》是這樣解釋的:"舊時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而"三妻四妾"從古至今也一直是許多男性的追求。在古代,這樣的現象既是宗法制度下的產物,同時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男人們開始三妻四妾了

宗族祠堂

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為了宗族的繁榮昌盛,男子能夠為自己的宗族增添更多的後代實在是最好不過了,因此男子"三妻四妾"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男人們開始三妻四妾了

三妻四妾

同時,古時候納妾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禮記·;昏義》中有言:"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是對天子立後納妃數量的限制,而諸侯們納妾的數量在《春秋公羊傳》也有這樣的記載"諸侯一聘九女",也就是說諸侯最多也只能娶九個女人,多一個都是逾制,而一般的平民老百姓的標準則是"庶人一夫一婦"。所以古人雖說有"三妻四妾"之說,但也並不是人人都能夠享受得到的。即使你富可敵國,但是沒有尊貴的身份,多娶一人都是違反法律的。對此規定最詳細的要數明朝的《明會典》,據其記載:在刑部律例規定:親王妾媵十人,一次選。世子郡王妾媵四人,二十五歲無子具二人,有子即止;三十無子始具四人。將軍三十無子具二人,三十五無子具三人。中尉三十無子取一妾,三十五無子具二人。庶人四十以上無子者,許娶一妾。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男人們開始三妻四妾了

後宮佳麗三千人

由此可知,古時候男子的妻妾數量代表的也是他的社會地位,而納妾最為直接的目的還是傳宗接代,這一點在《明會典》中的"庶人四十以上無子者,許娶一妾"表現得最為直接。而這種一妻多妾的制度在中華民國建立之際便遭到了禁止,因為它所代表的是一種封建陋習,體現的是一種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但是,"妾"是否就這樣銷聲匿跡了呢?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所以男人們開始三妻四妾了

民國的姨太太們

眾所周知,中華民國有一種獨特的現象,那就是一個成功人士背後一般都會有一群"姨太太"。"姨太太"的形象不用多說,我們可以從很多的小說和電視劇當中瞭解到,然而這些"姨太太"們又何嘗不是現實意義上的"妾"呢?但是,中華民國不是提倡"一夫一妻"的嗎?那麼這些站在同一男子背後的"姨太太"們又是怎樣的存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