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你知道另外“兩孝”是什麼嗎?

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可是你知道這三個不孝中另兩個不孝是什麼嗎?

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你知道另外“兩孝”是什麼嗎?

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婚都很晚,甚至還不要孩子,這就讓他的父母非常著急,就拿這句話來壓他。可是大家是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意思的。這句話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這事而說的,還其中還有一個故事。

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你知道另外“兩孝”是什麼嗎?

舜小的時候父親不喜歡他,後母也對他非常壞,所以他長大結婚的時候他就沒把這件事告訴自己的父母,而是自行結婚了。孟子批評他沒有將自己結婚的事情告訴父母是一件沒有品德的事,而這也是最大的不孝。

其實孟子在談論孝的時候提到過“不孝者五”,而這句話則是對這“五不孝者”做了一個總結,就是說人不孝順的行為有很多,但後輩對待長輩若沒有自己應該具有的德行那就是最大的不孝。而“後”並不指的是後嗣、後代的意思,而是指後代要盡到自己的責任與本分。

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你知道另外“兩孝”是什麼嗎?

孟子所說的這三個不孝可參考東漢經學家趙岐編著的《孟子章句》,他認為這三不孝應該是陷親於不義為不孝,第二個不孝是家境貧寒還不去努力讀書當官,第三個不孝是不娶妻子、不生孩子,使自己的祖先無人祭祀。

後來的學者考慮到孟子是儒家的典型代表,而且他的核心思想是三綱五常,又總結出了他們理解的三不孝,那就是不能事親,不能事君、不能事己。意思就是說不能孝養父母,愛護家人;不能恪守本分,忠於君主;不能做到身正影直,有道德、仁心。

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你知道另外“兩孝”是什麼嗎?

不過這句話到底該怎樣理解都是自己的事,只要道理說得通那就算正確。本來人們對以前古人留下的文章或言論都各有爭議,但大家求同存異就行了,畢竟百家爭鳴也都是人人都希望看到的一個場面。對此大家又是怎麼理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