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個說法反映了中國人怎樣的思想觀念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俗語,自古 以來一直被中國人奉為圭臬,那麼,它的具體 含義是什麼呢?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個說法反映了中國人怎樣的思想觀念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原出自《孟 子,離婁上》。關於其具體的意思,《十三經 註疏》解釋道:第一件不孝之事是,對父母一 味阿諛屈從,結果使得父母陷人不義。第二件 不孝之事乃是因家裡沒錢,無法侍奉父母,導 致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或者不能 考取功名,求得一官半職,從而使父母揚眉吐 氣。第三件不孝之事乃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後 代,致使家中香火斷絕。在這三件事中,第三 件事乃是最大的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個說法反映了中國人怎樣的思想觀念

顯然,三不孝中,突出強調了“無後”, 另外兩件則不分大小。並且,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人們逐漸忽略了前面的兩個,而只牢牢 記住了最後一個。這句精煉的話開啟了中國人 幾千來重視傳宗接代的觀念,並因這一 觀念的 強化而流傳下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個說法反映了中國人怎樣的思想觀念

我們知道,中國人一向是以孝為所有倫理 道德的基礎。而將沒有後代作為最不孝順的一 件事,可以想見人們對於傳宗接代的重視。與 西方的以個人價值為中心不同,中國人一向重 視的是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這不僅僅橫向地體 現在個人乃是附屬於國家與民族的一分子,也 縱向地體現在個人乃是宗族延續的一環。每個 中國人,尤其是男子,不僅僅代表了自己,而 且還是祖宗血脈的延續。因此,一個人無論是 在科舉考試中及第,還是在沙場立下戰功,其 榮譽的最終落腳點都是祖宗,所謂光宗耀祖。 而即使不能光宗耀祖,每個人也要對祖宗負 起最低限度的責任一至少將祖宗的血脈傳下 去。可以說,這是任何一箇中國男子所要擔負 起的最低限度的責任。

也正是因為這種根深蒂固的傳宗接代觀念,才會在中國民俗中出現借腹生子、過繼、 重男輕女等現象。不過時至現在,傳宗接代這 箇中國的“第-觀念”已經日趨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