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三輪摩托技術探源

“倒三輪”,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它不屬於常規概念的三輪車,也不是傳統的摩托車。真正現代交通意義上的倒三輪,是一種能夠通過特殊傾斜裝置來實現汽車與摩托車融合的新形態,即部分車體可傾斜擺動+部分車體穩定、不傾斜。

倒三輪摩托技術探源

標緻摩托 | 早期倒三輪 | 1904年

倒三輪摩托的前身,是“倒騎驢”---前面兩個輪子後面一個輪子(F2R1)。其實早在在19世紀的歐洲,倒三輪在已經屬於普通人習以為常的交通工具了,不過由於距離戴姆勒所確立摩托車的概念早,再加上前雙輪轉向很符合汽車的超前轉向原理,以及倒三輪在結構上能夠更加貼近於傳統汽車樣式,後部縮緊式結構,也能夠獲得更好的氣動效率。所以從那時候人們在習慣上還是將倒三輪歸類於接近汽車這一範疇,這也是為什麼在隨後的100多年裡,倒三輪幾乎始終在汽車的方向上發展。

倒三輪摩托技術探源

標緻 |20 CUP 倒三輪汽車 | 2005年

雖然在應對19世紀歐洲柏油與石板交錯的城市道路上三輪車遠比兩輪車要穩定,但隨著城市道路的發展,三輪車越來越不能滿足日常交通需要,尤其是高速和過彎的穩定性並不好。從技術上而言,它的結構缺點是橫向不穩定---車輛在轉彎時可能會翻倒。

為了提高車身穩定性,可傾斜式(Tilting)車身逐漸被應用在三輪設計中。這樣,車輛的駕駛者可以像駕駛摩托車那樣盡情壓彎和傾斜。這種傾斜裝置可以手動控制,也可以機械控制或計算機控制。

可傾斜的三輪車在轉彎時,車身和輪轂通可以在轉彎的方向上傾斜。採用這種結構的車輛即使在較窄的道路上也能安全轉彎。還有一些可傾斜的三輪車,可以被設計成是雙腳前伸狀態或者是帶車篷的狀態,抑或兩種兼而有之。

而Tiltingthree-wheeler(可傾斜的三輪車)概念被運用到摩托車上,可以追溯到1966年由英國Ariel Motorcycles研發生產的Ariel 3。這是為了加強常規摩托車的載物能力和載物穩定性而衍生出的產品。

倒三輪摩托技術探源

Ariel Motorcycles |Ariel 3 | 1966年

Ariel 3是一款49cc的三輪車,車身前後兩部分鉸接在一起,可相對運動。車輛轉彎時車身可以傾斜,在三個輪子同時著地的狀態下,車身可以左右傾斜一定角度。

由於Ariel 3在市場上並不成功。1970年,Ariel Motorcycles將技術轉賣給本田後,就有了後來的HONDA Gyro。再後來,以Gyro為原型代表衍生出諸多三輪工具車大行其道。

倒三輪摩托技術探源

HONDA | Gyro X/UP/Canopy| 1982-1990年

進入21世紀以後,以著名的標緻摩托為代表,歐洲摩企在研發“前兩輪後單輪(F2R1)”踏板摩托車時,Tiltingthree-wheeler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在保留摩托車操作原理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增加一個前輪來加強全車穩定性。

大家都知道,摩托車過彎時必須使車身傾斜。決定行駛穩定性的一部分因素就取決於車輪和路面。對於常規兩輪摩托車來說,前輪不僅是導向功能,也最容易引起側滑翻倒---若車身處於傾斜狀態時,前輪抓地能力的減弱可能在瞬間瓦解全車穩定性。

倒三輪摩托技術探源

而“倒三輪”摩托車在常規基礎上增加一個前輪,使前輪能夠在任何時候都具有兩倍的抓地力。與此同時,車輛在過彎時,可通過傾斜車身改變重心來抵抗離心力,操控更加靈活。兩組前輪在前懸架部分採用一種平行四邊形的連接形式與中心轉向臂相連(不同品牌的設計存在差異),部分車型還能夠使兩組前減震相互連通。當過彎時,前輪一側壓縮,另一側則自動撐開。

倒三輪摩托技術探源

與此同時,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髮展,在解決了關鍵的可傾斜車身技術後,汽車懸架技術被水到渠成的用於倒三輪上來,其複雜程度和設計理念也和汽車一脈相承。兩組看似相互獨立的前輪,同時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得益於汽車級的懸架設計,即便車輛通過顛簸路面,駕乘者的還能獲得接近於“如履平地”的駕乘體驗。

倒三輪摩托技術探源

倒三輪摩托技術探源

倒三輪摩托技術探源

兩種懸掛原理對比,從技術角度下圖的多連桿模式減震性更好

除了不斷改進常規的駕駛性能,安全性能近年來也被作為倒三輪選擇的重要考量。越來越多的汽車安全元素被注入倒三輪的設計,有些技術甚至同步借用汽車元素。目前應用在倒三輪的安全技術有:ABS防抱死裝置、CBS聯動剎車系統、TCS循跡控制系統,DTW前輪同步傾斜系統以及緊急剎車自動警示系統等不一而足。

在駐車方面,部分車型還通過機械拉桿或電子駐車實現“無支架停車”,藉助這項技術,倒三輪摩托車也能像汽車那樣,隨走隨停。不用擔心因外力而影響車輛停放的安全性,即便用較大外力都無法推倒。

有的倒三輪摩托車還增加了摺疊式硬頂、加了風擋和雨刮器。將汽車上的許多概念融入了摩托車,在保證車輛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又加強了其實用性。

標緻摩托 | HYmotion3油電混合 | 2008年

更有甚者,那些技術領先、勇於創新的品牌,已經早早站在汽車的高度、用純粹汽車設計理念和思維設計倒三輪摩托。他們不單單考慮整車性能和安全這些最基本的技術要求,而是把汽車的眾多便捷功能也納入向倒三輪移植的視野:據調查,在已經面市的倒三輪車型中,所採用的汽車便捷功能有:行車電腦、OBD診斷、智能鑰匙、無匙啟動、胎壓監測、日間行車燈、智能集成儀表(時間溫度、保養提示、續航里程、燃油消耗、超溫報警、功能指示等),甚至是細緻入微到極盡變態的風擋可調、擱腳可調、腰靠可調、儲物箱蓋/油箱蓋自動開啟、手機支架、廣角後視鏡等配置,在部分倒三輪摩托上也已經成為標配。

倒三輪摩托技術探源

為了摩托車愛好者,我們應該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那些矢志創新的企業。正是她們提供的尖端科技所創造的優秀產品,讓我們始終感受到技術創新所帶來的極致駕駛體驗。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人們交通理念的不斷變化,作為集汽車穩健和摩托靈便為一身的倒三輪摩托,這一後起之秀,一定能成為未來人們2+3+4生活模式的中流砥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