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疾控」7月防病提示

7月,我省普降暴雨,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水灾后,灾区生活设施和环境会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导致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恶化,人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传染性疾病。灾后常见的传染病有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等;有由病媒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如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有接触被污染的水体引起的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预防措施

一、预防肠道传染病

(一)注意饮用水安全

1.取水点选择:水灾后,灾区自来水管网可能遭受破坏,出现暂时供水困难,灾民在使用井水时,其取水点应尽量远离村庄,且位置尽可能高于村庄,避免在村庄附近的地势低洼处取水。

2.饮水:喝开水不喝生水

3.用水:不用浑浊的水洗涤蔬菜水果、碗筷;不用浑浊的水漱口。

4.生活饮用水消毒,在社区医师的指导下,对取回家的生活饮用水进行缸式消毒。

(二)注意饮食安全

1.不吃腐败变质和受污染的食物,不吃霉变的粮食。

2.不吃病死、淹死的家禽家畜,对病死、淹死的动物尸体进行深埋处理。

3.蔬菜洗烫、水果要去皮,食物要煮熟煮透后食用,注意防鼠、防蝇、防虫。

二、预防自然疫源性疾病

水灾后,大量的人畜粪便被冲入水中,污染水体,因此,要避免接触被污染的水,避免在浑浊的水体中进行游泳、捕鱼等活动,防止因接触被污染的水体引发的钩端螺旋体、肾综合征出血热等传染病。

三、预防由病媒生物引起的传染病

粪便、生活垃圾不入水,设立临时厕所和垃圾坑;及时清除小的积水,及时清除垃圾、污泥、浊水,减少蚊、蝇孳生。加强个人防护,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避免蚊虫叮咬。

四、接种相关疫苗

可就近向医疗机构咨询,按“知情、自愿、自费”原则接种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乙型病毒性脑炎疫苗等。

五、及时就医

如有发热、腹泻、黄疸、红眼病、皮疹等症状或体征,要及时就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