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說了三句話,趙雲沒聽懂,諸葛亮卻嚇得不輕

三國時期各方勢力君臣關係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曹操本身就是一代梟雄深諳用人之道,所以恩威並施,將手下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孫權則是善於運用制衡之道,對於文臣武將分權制之,也是安排的很是妥當;而反觀劉備這方呢,從諸葛亮出山以來就一直輔佐他,從四海漂泊白手起家到坐擁一方建國稱帝,可以說是勞苦功高。而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關係也一直表現得很好,被稱為如魚得水,深得人們的讚賞,然而事實上他們之間的關係真的有這麼親密嗎?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說了三句話,趙雲沒聽懂,諸葛亮卻嚇得不輕

我們知道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正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手下要人沒有要地也沒有,東征西討了半輩子還是在漂泊,這個時候能力如此之高的諸葛亮出來輔佐他,劉備肯定是對諸葛亮非常信任和尊重的。畢竟人在啥也沒的時候肯定對幫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但是後來劉備的實力慢慢壯大了,地位也高了,手底下的能人也變多了,諸葛亮雖然對於他還是很重要,但是在劉備心目中的位置總是被分出去了一些,這也是人之常情。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說了三句話,趙雲沒聽懂,諸葛亮卻嚇得不輕

等到劉備稱帝后權力更是達到了巔峰,歷來當皇帝的都對自己的身後事看得極為重要,畢竟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天下不能便宜了外人吶,就算是一向以仁義著稱的劉備也是如此。在夷陵之敗後劉備臥病不起,自知時日無多的情況下他就該仔細考慮自己的後事如何了,雖然感覺自己不久於人世,但是劉備的腦子並沒有糊塗,他知道自己此敗過後蜀國的家底兒算是都敗完了,手下人才又不多,除了諸葛亮有這個能力挽救瀕危的蜀漢基業,別人都不能指望。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將託孤之重任交給這個跟隨了自己一生的謀士諸葛亮,這樣才能保住自己辛辛苦苦大半輩子打下來的江山。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說了三句話,趙雲沒聽懂,諸葛亮卻嚇得不輕

然而此時的劉備不僅知道諸葛亮有才,更知道自己的兒子沒那個能力完全掌控局勢,他一方面不得不重用諸葛亮,另一方面還不得不防著諸葛亮,畢竟自己打下來的江山以後還是要姓劉不是。然而諸葛亮的能力太強了並且在國中的威望較高,自己若是不在的話沒有人壓制得住他,難免將來他不會心生二心,所以劉備就要想一個兩全之策。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說了三句話,趙雲沒聽懂,諸葛亮卻嚇得不輕

所以劉備叫來了劉禪諸葛亮李嚴趙雲等人囑託後事。他先是教導自己兒子將來要做一個有道德的賢君,並且要他拜諸葛亮為師為父,向他學習求教,這樣就先在道德層面上將諸葛亮和劉禪捆綁在一起了,後來諸葛亮竟因此而活活累死。然後劉備又將管理國家的軍政大權一分為二,讓諸葛亮執掌管理國家的政權,讓李嚴手持軍權,用以制衡諸葛亮的權利,但是他知道諸葛亮的能力遠在李嚴之上,自己死後李嚴肯定不可能長久手握軍權,所以還有一個趙雲。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說了三句話,趙雲沒聽懂,諸葛亮卻嚇得不輕

趙雲作為劉備的近衛,一生之中可以說是忠心耿耿出生入死毫不畏懼,劉備先是和趙雲講了倆人的交情,感動了一番之後說出了重點,讓趙雲早晚看好劉禪不能受到半點兒傷害。劉禪是一國之主,在宮廷之中誰還能傷害到他呢,劉備指的就是深受託孤之重的諸葛亮。可惜趙雲身為一介武夫並且忠肝義膽,沒有細想這裡面的彎彎繞繞,只是被前一句感動的稀裡糊塗,就沒聽懂後面半句話。而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劉備話中的意思,這是對自己的敲打啊。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說了三句話,趙雲沒聽懂,諸葛亮卻嚇得不輕

之後劉備更是假惺惺的對諸葛亮說,自己這個日子沒啥能力,你的能力遠超曹魏之主曹丕,你要是能輔佐得起就輔佐,不能的話就自立為王罷了。其實這就是個場面話,不然的話之前還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幹嘛,諸葛亮也明白了前面都是鋪墊,這才是劉備最終的心思,本來諸葛亮就是個一心向漢室的忠臣,此刻雖然被懷疑但是也非常無奈,只好跪地磕頭,表示自己的忠貞之志。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說了三句話,趙雲沒聽懂,諸葛亮卻嚇得不輕

可憐孔明有臥龍之才,為劉備大業操勞一生不說,還被主公這麼懷疑,最終還在復興漢室的路上一去不返活活累死,真的是讓人感到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