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不露地」一器成,天下寵!

“百花不露地”一器成,天下寵!

軋道描金花卉紋(百花不露地)碗

“百花不露地”一器成,天下寵!


【百花不露地】其繪飾手法屬於粉彩的一種,粉彩是康熙朝形成的,那麼"百花不露地"的表現手法也不會早於康熙朝。"百花不露地"的畫面繁縟,極盡工巧,襯托出了器物本身的雍容華貴,強烈的視覺衝擊表現出了極大的美感。

"百花不露地",指的是將粉彩與金彩結合,各色花朵將整個畫面填滿,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幹。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於空中,故稱"百花不露地"。


“百花不露地”之寓意

“百花不露地”一器成,天下寵!


"百花圖"又稱"萬花錦"、"萬花堆"、"萬花獻瑞圖"等。清乾隆、嘉慶時期景德鎮粉彩瓷器的花卉題材之一。這種紋飾多在器物主體中心部位繪畫牡丹等大朵紋樣,在周圍加繪並繪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牽牛花等等各種小花朵圖案,並且畫有很精細的輔紋,讓畫面覆蓋全器,器不露地,寓意百花呈瑞,盛世昇平。花之形狀、大小、正側,各盡其致,繁密之極。有黑地和白地兩種,以黑地為最,即使是白地也非常珍貴。"萬花錦"始於乾隆時期,盛於嘉慶時期,清代著名鑑藏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有述:"嘉慶……佳品不多,惟萬花瓷品俗名百花,到底以此時為佳耳。"嘉慶朝的"萬花錦",較之乾隆朝值得稱道處,在於其除了繼承前朝的精細規整之外,注意克服堆砌繁縟,趨於疏朗簡約,在不失富麗堂皇、雍容華貴的同時,透出幾分清逸雅緻、靈秀活放。


藏品描述


“百花不露地”一器成,天下寵!



口徑:15.7cm

高:9.2cm

口微微外撇、弧腹下斂、圈足,造型典雅。底足有紅彩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口沿施金彩,內部為白粉地,外壁粉彩繪百花不露地。包括牡丹、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牽牛花等等各種花卉圖案,器不露地,寓意百花呈瑞,盛世昇平。器身滿繪各色花朵,猶如萬花堆聚,五彩繽紛,寓百花呈瑞的意思。畫面以各種花卉各盡其致,繁密之極。有黑地和白地兩種,以白地最為珍貴。值得收藏!


工藝價值


“百花不露地”一器成,天下寵!


彩瓷之妙貴在工緻,工緻之本則在於良工與巧匠。其程式與工藝相當繁複,首先先需內務府造辦處設計百花畫樣,交由御窯廠為粉本,乾隆時期的百花粉本比嘉慶時期層次更加鮮明,花朵更加疏密有致。再次由瓷工藝匠甚至直接由畫師本人將畫稿臨摹勾勒於素胎上,期間要照顧器表不同於紙面的特殊之處。百花不露地者花飾遍身皆是,故臨摹工作最難,而臨摹畫稿為施彩繪畫之基礎,一旦有誤,全域皆變,任其彩料何等妍美,畫手如何高超,亦無法彌補畫稿原有之神韻。而且彩料配製之多堪稱眾瓷之首,百花不露地者一器之上所見顏色不下於三十餘種,故繪畫之前,彩瓷的所有顏料必須配備,種類繁多幾近百種,均需一一調試。最後的填繪洗染,必經數人之手,方可入窯。故一器告成,歷時數月之久,耗資甚巨,絕非其它御瓷可比。如此繁複之至必將註定百花不露地者燒造不多,極為罕見。



粉彩百花不露地拍賣紀錄


“百花不露地”一器成,天下寵!


縱覽近年來中國瓷器的成交記錄,粉彩瓷器的價格穩中有升,一直以來都是數一數二的高價精品瓷器,在藝術品市場上佔據著重要地位,市場行情一片向好。作為粉彩名品,百花不露地者,一器成而天下寵,其價值可見一斑,是非常值得收藏瓷器珍品。

2017新加坡秋季藝術品拍賣會粉彩百花不露地帶蓋450萬人民幣落錘成交。此百花不露地為粉彩名品,又稱“萬花錦”。始創於雍正時期,流行於乾隆朝。是唐英督陶期間的又一偉大創舉,其藝術性非同凡響。據乾隆清宮內務府記事記載,繪此種圖案之器,為宮中賞花時所用,象徵“萬花獻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