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典故的由来,除了嫦娥奔月还有这种有趣的故事!

中秋将至,又是一年团圆时。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一道,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融合的愿望,具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秋节典故的由来,除了嫦娥奔月还有这种有趣的故事!

在古代诗人常常在此节日大发诗意,吟诗祝酒庆祝节日,可谓是中秋全民诗会。说起中秋节,相关典故委实不少。今天除了聊一聊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有三个故事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

后羿传艺的弟子蓬蒙得知后羿有了一包不死药。蓬蒙持剑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将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中秋节典故的由来,除了嫦娥奔月还有这种有趣的故事!

后羿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 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 令伐树。”

中秋节典故的由来,除了嫦娥奔月还有这种有趣的故事!

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 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 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

中秋节典故的由来,除了嫦娥奔月还有这种有趣的故事!

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 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中秋节典故的由来,除了嫦娥奔月还有这种有趣的故事!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 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