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老屋石刻 傳承百年家風

习水老屋石刻 传承百年家风

1300 多米的烏梢丘,一座連綿十餘里的大山,挺拔於黔渝交界的丘陵地帶," 俯瞰四面山 "。

70 年前,母明海跟著當幹部的父親,從毗鄰的重慶市綦江縣(今綦江區)的老家,搬到了烏梢丘山區北坡的半山腰。早在十多年前,母明海的爺爺就在這裡置下房產,從一戶張姓人家手裡,買下半座老屋。

习水老屋石刻 传承百年家风

這座房子,被稱作九龍莊,是一個修得講究的四合院,背靠蜿蜒山脊,前臨沖溝,兩側淙淙溪流在腳下的小壩子裡匯聚,向著山外奔去。

兩溪匯合處,現在立有一塊大理石碑,碑上書寫著 " 習水河源 " 幾個燙金大字。周圍,野蠻地生長著紅山茶、紅豆杉、獼猴桃、竹子、小葉楠、杈樹等。" 這是插根棍子就能長成樹的地方。" 當地村民老羅說,這裡雨水充沛、空氣溼潤、氣候溫涼、光照充足,很有利於植物生長。

习水老屋石刻 传承百年家风

習水河,是赤水河右岸的一級支流,全長 156 公里,流經習水縣、赤水市後,在四川省合江縣匯入赤水河,隨後再注入長江。

賣了一半房屋給母家的張姓人家,是個大戶,還有些文化。張家建房時,在正屋廊道上,用鮮紅的丹霞石立了兩根六方形的柱子,並分別在正面、內側面用陽刻和陰刻的方式,各雕了一副對聯。正面陽刻的對聯是:人意合峕天意合,福星高處壽星高。內側面陰刻對聯為:簡紙有書皆晉漢,錦囊無句不秦唐。

习水老屋石刻 传承百年家风

" 漢晉 "、" 秦唐 ",或只是百年前建房時引用的詞彙,表達對中國傳統道德的讚頌。但巧合的是,發源於此的習水河,兩岸兩漢、漢晉時期遺蹟頗多。最近的漢代遺蹟——桂園村七子孔漢代崖墓群,直線距離不足 5 公里。

母明海說,他沒有讀過書,不知道這兩副對聯的意思。不過,這些年常有專家來考察、拍照,對這副對聯興趣頗濃。

习水老屋石刻 传承百年家风

母明海老人在石柱上捆紮衛星

電視接收器

習水河流域文化遺產調查隊的黃誠老師,同樣對這座老宅、老宅的對聯興趣濃厚。他解釋說,陰陽石刻本身就寓意著陰陽和合,這也是中國本土文化精神。在這裡,陰陽石刻對聯,房屋的建造者或是通過這種石刻手法,來表達陰陽生萬物、生生之意。

具體到對聯,陽刻上聯是提醒人們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下聯是對家庭和睦、安康、生生不息的期盼。而陰刻之聯則是說要多讀書、明事理、注重道德修養。

习水老屋石刻 传承百年家风

黃誠老師來自貴州大學,是中國文化書院教授、文化遺產博士後。" 兩副對聯,是房屋最早建造者的多年處世心得,也是修身齊家、追求福壽和知書達理、詩書傳家的家風、家訓、家規,教育後人於內要家庭和睦、修道德,於外則順應環境和時局,並準確把握。" 他說,這也是對中國傳統家文化的高度涵括。

現在,居住在九龍莊這處院落裡的,共有張、母、梅、李、帥等姓。其中,李、帥兩姓,是外面嫁進來的媳婦。當年的張姓人家,雖還有留有三間房,但老少早已遷出大山,另謀事業。

因為水源保護需要,母明海等人也已列入搬遷名單,即將告別這座百年老宅,到山外開始新的生活。五公里外的寨壩鎮,因地鄰關係和文化的交融,以及生態優勢,正在成為重慶人的休閒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