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儒雅向学,但是却骂了这个弟子,后来却成了千古名句!

在古代一个有名的思想,教育家等,拥有弟子几千多人,有贤能的弟子72个,与弟子们周游国家十几年,晚年的时候整理出了六经,在他死后,他的弟子和下一代弟子把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句,思想都写了下来,成了经典的论语。孔子在那个时候被尊称为了当时最有博学的人,他的儒家思想对以后的中国有着很深的影响力。

孔子一生儒雅向学,但是却骂了这个弟子,后来却成了千古名句!

孔子和弟子在各个国家游历的时候,身上的钱粮也不多,毕竟去这么多的地方,最终沦落到吃不上饭,到了这种境况,于是孔子便让弟子去乞讨,乞讨了一天也没有讨到饭,孔子听别人说这附近有个乞丐,他有很多的粮食,饿着肚子的孔子没办法,放下面子去跟这个乞丐借了点粮,孔子解决了温饱,看见乞丐面露难色。

孔子一生儒雅向学,但是却骂了这个弟子,后来却成了千古名句!

孔子看到这就表明自己现在还没有办法还他粮食,乞丐竟说没有关系,以后慢慢还好了,乞丐留的这一手,让读书人背了几千年的债,他要求以后他家的乞丐看见谁家门上贴了对联就有资格去他家讨饭,贴对联的人都是一些读书人,被乞讨的人没有资格赶走乞丐,这样可以表示自己尊敬孔子,还可以当做善事积福报。

孔子一生儒雅向学,但是却骂了这个弟子,后来却成了千古名句!

在孔子72个贤能弟子中,在德行方面很出众的就有颜回,闵损,冉耕和冉雍,政事方面冉求和仲由,言语方面宰予和端木赐,文学有言偃和卜商。而其中最特殊的弟子是宰予,孔子教了那么多的弟子还从没有通骂过一个人,宰予就是被孔子破口大骂的人。宰予是战国时很有名的儒学者,巧言善辩,也跟着师父四处游历,但是他的想法跟师父并不相同,在很多的地方有所不一样。

孔子一生儒雅向学,但是却骂了这个弟子,后来却成了千古名句!

他是一个很活跃的人,有着自己的想法,在处理一些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也是唯一对孔子的学说提出了意见的:孔子尊崇的三年之丧时间太过于长了,一年的时间就足够了,孔子听后心里想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并很严厉的职责了他,觉得他一点孝道都没有,有点不仁义。

孔子一生儒雅向学,但是却骂了这个弟子,后来却成了千古名句!

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体现出宰予是一个思维很活泛的人,利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来发表观点。他是很活跃,更是能言善辩的,就连他的师父也都认为他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就从三年之丧这件事看出来,根据师父的观点来提出见解,认为一个人守丧三年的话恐怕连礼乐都忘记了,用自己的巧妙的语言发出了观点,他的口才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孔子一生儒雅向学,但是却骂了这个弟子,后来却成了千古名句!

还有一次,孔子要给学生们教课,却发现宰予没有来,后来就找人去他家找,宰予竟然在家睡觉,弟子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非常生气,对他忍无可忍了大声骂道,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意思就是腐烂的木头不需要雕刻了,那些用粪土垒起来的墙就没必要再粉刷了,话是很难听,可是孔子没有骂过别人,可见这话是形容一个人无可救药到了极点,从而在后来经常被人们使用到,成了千古的名句。

孔子一生儒雅向学,但是却骂了这个弟子,后来却成了千古名句!

虽说宰予是孔子弟子中是比较出众的,孔子也是亲口承认他的才能,虽然也骂他但并不影响孔子对他的评价,在自己的弟子里他是唯独痛斥的人,在三年之丧的辩论时,宰予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孔子则认为他是不仁义的,以往还觉得宰予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听别人说居然就相信了,后来对宰予就改变了这个看法,从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他的评价不是很高。

孔子一生儒雅向学,但是却骂了这个弟子,后来却成了千古名句!

你对于宰予的做法有什么见解呢?会坚持自己的见解与老师辩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