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後,暑氣止,秋季養生關鍵在於「潤」

今天就是處暑啦,接下來的15天都屬於處暑節氣,“處”的含義為終止,意味著炎熱的暑天馬上就要結束了。這個節氣處於熱涼交替期,空氣乾燥,降水少,養生方面要特別注意防燥。

處暑後,暑氣止,秋季養生關鍵在於“潤”

處暑養生防秋燥

處暑節氣的顯著特徵是暑熱漸消、空氣漸燥,人們往往開始感覺大便乾結、皮膚緊繃,甚至起皮脫屑,頭皮屑增多,口唇乾燥或皸裂......所以,處暑節氣的保健離不開防秋燥,而防秋燥重在一個“潤”字!

1.潤肺

肺為嬌髒,喜潤惡燥,乾燥是傷害肺臟的一個主要原因。從鼻腔、咽喉到氣管、支氣管,再到肺,秋季乾燥的空氣很容易一路肆虐,沿途臟器都會受到傷害,引發呼吸道健康問題。

另外,肺和大腸相表裡,兩者關係密切,肺為燥邪所傷時,也會波及到大腸,可能會引起腸燥便秘。因此,秋燥傷身,養生重點在於潤肺。

這個時期可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飲食上多吃些無花果、百合、白茅根、蜂蜜、芝麻、核桃、甘蔗、牛奶等。在此,給大家推薦一款食療:無花果潤肺粥。

處暑後,暑氣止,秋季養生關鍵在於“潤”

用料:無花果乾品3-5顆、白茅根50克、百合30克、大米10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白茅根洗淨,入鍋加適量水煮20-30分鐘,將白茅根取出;加入切碎的無花果、百合和大米,熬至米熟爛,待晾涼後加入適量蜂蜜調味,即可食用。

作用:潤肺解燥

2.潤腸

在秋季,人們流汗較夏季少,容易讓人誤以為無需飲水。實際上,秋季飲食的正確做法的保證水分攝入。晨起要喝杯溫水,可以是白開水、蜂蜜水或檸檬水,並且每天要保證1500-1700毫升的水分攝入。同時,要注意多吃些潤腸的食物,比如梨、柿子、白蘿蔔、銀耳等,這些食物可以滋養腸道、增進腸動力,從而讓排便更順暢。

3.潤膚

人的皮膚由肺臟主管,皮膚的狀態和肺密切相關。秋季燥邪容易傷肺,因而皮膚也容易乾燥、起屑、瘙癢。秋季在皮膚護理方面,要注意避免過度清潔,無論是洗面奶還是沐浴露,建議選擇不含皂素成分的,而且,做完清潔後一定要在皮膚還比較溼潤的時候做好保溼、滋養工作,鎖住肌膚水分。

處暑後,暑氣止,秋季養生關鍵在於“潤”

現代科技證明,很多中草藥提取物有很好的滋養肌膚的功效,比如銀耳、麥冬、百合這些有潤肺功效的藥材,不但可以吃,其提取物用作護膚品成分時也有很好的鎖水保溼作用。

4.潤唇

嘴唇是直接暴露在外的黏膜,特別容易缺水乾燥。秋季時,由於嘴唇乾燥不舒服,很多人會下意識的舔唇,結果往往是越舔越幹,越幹越舔,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一旦出現嘴唇乾燥的情況,首先要改掉舔唇的習慣,平時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梨、荸薺、葡萄等滋陰生津的水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