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解讀 遠景集團收購日產電池業務原因

此次收購由遠景集團牽頭的財團完成,並將對收購重組後的公司行使絕對的業務控制權,該財團目前已基本成型。

業內解讀 遠景集團收購日產電池業務原因

​遠景集團在一週前對外宣佈,將控股日產汽車旗下的電動電池業務(下稱日產電池)。早在數月前,一個由集團法務、財務等人員組成的小型團隊,就啟動了收購日產電池的前期談判。

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之一,集團一直在該領域物色可能的投資標的。其此次意圖收購的日產電池,由日產汽車和日本電氣(下稱NEC)在2007年合資建立,雙方持股比例為51:49。

作為交易的一部分,NEC將首先向日產汽車轉讓其在日產電池的49%股份。同時,日產電池電極材料的供應商——NEC電池電極生產業務公司(下稱NEC電極)的全部股權也將由遠景收購。

這兩項交易預計將在明年3月末同時完成交割,但交易三方均未披露收購所涉及的具體金額。遠景稱,此次收購由其牽頭的財團完成,該財團目前已基本成型。

如交易如期完成,日產汽車將佔據日產電池和NEC電極總計20%的股權,遠景將行使絕對的業務控制權(其並未披露此次交易後的持股比例),並有可能繼續為收購重組後的公司融資。

一位參與此次收購的集團高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就投資和政策的角度,中國電動車行業在全球走得相對靠前,對於日產電池來說,如果公司的新股東來自中國,不但有機會獲得更大市場空間,也能借此加速自身動力電池技術的成熟。

在他看來,由於標的的稀缺性,遠景集團此次控股日產電池,甚至可以形容為拿到了最後一張進入電池行業的船票。這也解釋了,為何在出讓日產電池控制權後,日產汽車仍保留公司股份的原因。

日產電池此前主要為日產汽車生產的聆風電動車提供鋰電池,目前的保有量為34萬輛。它的優勢在於擁有多年的電池技術積累和較為成熟的市場佈局。去年,日產電池的銷售額約為39億元,員工總數531人。

由於“出身”問題,過去數年,日產電池的出貨量在全球動力電池的競爭中幾番沉浮。因為整車廠日產汽車對它擁有控股地位,使其難以向其他汽車企業供應鋰電池。日產汽車也早已萌生分拆該業務,擴大其出貨量的計劃。

此前,中國投資基金金沙江資本曾有意收購日產電池和NEC電極,交易額據稱為10億美元,但最終因為資金問題未能實現交易,促成了遠景成為接棒者。

遠景目前包含遠景能源、遠景智能和遠景創投三個主要業務板塊,其中最為外界熟悉的當屬遠景能源,它是中國第二大風機制造商。

從2014年起,以風電起家的遠景陸續在物聯網平臺、光伏、儲能及充電領域佈局,它的投資標的中,還包括了家用儲能技術服務公司Sonnen,充電網絡科技公司Chargepoint,電動汽車生產商威馬,以及一家電動方程式賽車車隊。

也因此,集團派生出了名為遠景智能的業務板塊,方便與以風電為主業的遠景能源相區隔。目前,遠景智能在全球擁有近400位員工,集團的人員規模近1800人。

遠景披露,其已計劃在江蘇省無錫市設立日產電池的中國工廠,在擴大產能的同時降低鋰電池成本,為成為中國新能源車企的供應商創造可能。

完成日產電池的收購,是遠景在能源生態鏈佈局的最新一塊拼圖,除了匹配電動汽車外,還有助於其與此前開展的儲能業務互補。

過去一年,遠景已在上海、深圳和北京等地的40棟商業樓宇內佈局了儲能設備。通過在“谷時充電、峰時放電”的方式,與業主分享電價“峰谷差”帶來的收益。收購日產電池後,這些原先裝配在電動車上的電池經過技術驗證後,未來也可能成為樓宇內的儲能設備。

最新數據顯示,遠景集團下屬的遠景能源2017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50%。不過,集團與集團下屬遠景智能並未對外披露過財務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