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听觉的功能以及失调的表现

「儿童教育」听觉的功能以及失调的表现

听觉与其他感觉一样,刚开始会先发展防御的功能。能够听见且调节声音的感觉对于听觉能力相当重要,有了听觉能力,我们才能真正聆听周围的声音,并了解这些声音的意义。听觉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我们结合前庭平衡觉与听觉之后所获得的能力。我们与环境产生有目的的互动之后,慢慢学习如何诠释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并进一步发展出精密的听觉辨别能力。

孩子的听觉辨别能力会在移动、触摸、累积多种感觉经验时逐渐发展。这和辨别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声音的“内容”与“地点”等细节,而这种辨别功能又包括:

■ 定位功能:能够分辨声音的来源(如父母的声音,或是朋友的欢呼声)并判断声音与自己的距离。

■ 追踪功能:能够找出声音的来源,如直升机飞过天际或是有人在屋内走动时,我们能够找出声音来自哪里。

■ 听觉记忆:

能够记得我们所听到的内容,如对话内容、指示、功课内容、歌词,然后立即指出这些内容,或是在之后指出这些内容。

■ 听觉排序:能够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排序,并将这些内容以符合逻辑的顺序说出来。

■ 听觉辨别:能够比较与区分环境声音的不同,如食物搅拌器与吸尘器的声音。

■ 听觉主题背景:能够区分前景与背景声音,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听到主要的信息,不会被背景音干扰。

■ 听觉连接功能:能够将新奇的声音与熟悉的声音连接起来,例如听到邻居家新小狗的叫声时,会将这个声音与“狗的声音结合起来。

■ 听觉结合:属于进一步的能力,能够将各种想法统合成为连贯的整体,推断话语的意思,了解谜语、笑话、双关语、以口说表达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做笔记等。

■ 听觉注意力:能够维持足够的专注力听老师讲课、听一段对话内容或听则故事,我们必须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将其他的听觉处理能力加以结合。

「儿童教育」听觉的功能以及失调的表现

我们若能够正常地处理声音,就能够产生人类特有语言。叙述与语言彼此相关,但两者并不相同。叙述是声音从身体产出的结果,决定于喉咙、舌头、双唇、下肌肉的顺畅运作和配合;这些细致的肌肉若要产有意义的语言,就需要具备动作控制与动作计划能力,而动作控制与动作计划能力则受到前庭平衡觉、本体觉、触觉系统的控制。语言是进行有意义的文表达,而文字是代表物体与思想的符号。

因此,语言是一个解开文字意涵的密码,是我们赖以与他人产生联系的媒介。我们通过聆听和阅读,来接收到语言称作“接收性”语言。接收性语言着重于外部的声音,亦即其他人的声音以及我们周围的所有杂音。

我们为了沟通而通过叙述、唱歌或书写产生的语称作“表达性”语言,表达性语言着重于身体内部听到的声音,以及我们通过声音尽可能精确地发出的声音。

无论是聆听、移动、说话、阅读,都离不开我们的耳朵。在处理周围声音的同时我们的身体意识、平衡感、动作协调、肌肉控制姿势反应、排序能力、语言能力、计划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会随之增强。

「儿童教育」听觉的功能以及失调的表现

听觉敏感:

大部分人听到很吵的声音时,中耳的肌肉多半都会收缩,借此阻断声波的振动,这个机制可以保护我们不至于承受太大的噪音以致耳聋;然而,如果我们感觉受到威胁而采取对抗/逃离/静止不动的应对方式时,这块小肌肉就不会收缩。此时,我们就需要敏锐的专注力来聆听所有的声音。有听觉防御的人会随时保持警觉,聆听所有的声音,他们很容易分心,有些甚至在听到很普通的噪音时也会像婴儿一样,吓得全身颤抖。他们随时处在高度警戒的状态下,如此一来不仅会对学习造成干扰,也会阻碍他们的语言发展与社交。

听觉迟钝:

听觉反应不足的孩子对于别人能听到的声音总是无动于衷。然而,他们是否真的无动于衷呢?举例来说,虽然孤独症儿童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们的感受能力显然比我们优越;关于这一点只要稍微观察一下他们的行动就可以察觉出来。

听觉反应不足的孩子对于安静的声音、轻柔的说话声及耳语,不会有特别的反应;同样地,他们对于普通的声音、话语声、别人的问题与评论似乎也不会有什么反应,即使有,他们回应的声音也可能相当轻柔,几乎与耳语的音量没有区别。

听觉寻求

听觉寻求的孩子喜欢热闹,像是牛仔竞技、赛车、游行等活动都是他们的最爱。他们很喜欢吵闹的声音,经常要求调高音量,他们可能会发出闹哄哄的声音,在教室、厨房等室内空间说话时可能会使用“室外的音量”,也经常很大声地拍手唱歌。

听觉辨别:

有听觉辨别障碍的孩子很难辨别话语的相似与差异之处,也会被背景的杂音干扰,很难专注聆听老师说话。他们不擅于聆听,也不擅于阅读,无法解读别人说的话,因而无法遵守别人发出的指令,所以经常让人觉得这类孩子很不听话。他们的表达很不适当,很难参与对话、回答问题,也很难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常发现一个现象:

平常不怎么说话或不太会说话的孩子,在活动过后会变得比较话多。事实上,他们在跑步和荡秋千的时候,会突然大叫、唱起歌来或大声地说话。他们如果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会从座位上跳起来,在教室里到处走动。积极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打开话匣子,让他们说出想说的话。

我们针对前庭平衡觉障碍和语言障碍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也能同时解决两种问题。有报告指出,让孩子坐在秋千上治疗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语言治疗师发现,他们在帮孩子治疗前庭平衡觉障碍时,孩子不仅在平衡、移动、动作计划方面有所提升,而且在语言能力方面也有进步了。也有治疗师是通过治疗孩子的听觉来帮助孩子提升前庭平衡觉与语言能力的。

接受听力训练后,孩子在以下几方面获得了改善:

■ 维持注意力的时间与专注能力。

■ 社交能力。

■ 口语与动作控制。

■ 听觉辨别能力与敏锐度。

■ 音乐表现。

■ 自尊、情绪和运动能力。

■ 口语的理解能力。

■ 阅读、拼字、书写。

■ 侧边协调。

■ 身体平衡与姿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