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疫苗門風波後,醫藥股何去何從?

近期長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引發舉國刷屏,而相關監管機構和國家高層的表態更是讓從事生物醫藥行業的公司和投資了這類公司的股民們惴惴不安。大家都急切地想知道,這事究竟怎麼了,醫藥股接下來還能投嗎?

經歷疫苗門風波後,醫藥股何去何從?

一、長生疫苗門事件回顧

7月5日,根據長生生物內部生產車間老員工的實名舉報線索,國家藥監局會同吉林省局對長春長生分公司生產的狂犬疫苗進行了飛行檢查;

7月15日,國家藥監局發佈通告稱,發現長春長生在狂犬疫苗的生產記錄上存在著嚴重的造假行為。吉林省藥監局緊急收回長春長生的GMP證書並要求公司馬上停止狂犬疫苗的生產。

同一天,長生生物董事長高俊芳簽發內部文件要求公司召回所有批次的狂犬疫苗。

7月16日,長生生物發通告稱已召回所有批次狂犬疫苗並對發生此次意外表示歉意。

7月18日,長春長生收到吉林省藥監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收庫存餘下的百白破疫苗並罰款300多萬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處罰對長生生物的影響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不但讓公眾質疑國家藥監局的辦事能力(去年11月調查,今年7月才查處),同時也讓公眾質疑長生生物所生產的所有疫苗的質量安全情況。

7月22日,國家藥監局責令長生生物全線停產,對其中涉嫌犯罪的行為予以立案調查。

7月23日,山東省政府啟動公眾安全應急方案,全面徹查不合格疫苗的流向。

7月24日,長生生物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長等15名涉案人員已被刑事拘留,公司全面停產。

二、事件原因分析

在梳理完這次這次疫苗門事件的始末之後,我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該類事件發生的?我們認為可以從監管機制漏洞、監管層不作為、處罰力度、造假成本和公眾認識這五方面去解釋。

首先,就疫苗的管理機制而言,在生產前的批簽發環節主要採取資料審核和樣品檢驗相結合。對於一些競爭對手有限的疫苗來說,相對壟斷的疫苗生產商可以在資料遞交前進行數據上的美化,同時把精心挑選的樣品送去監管局,以此達到矇混過關的目的。

其次,監管不嚴的情況在長生生物上顯露無遺。若沒有國家領導層對長春長生狂犬疫苗生產工藝數據造假的高度重視,前期已展開調查的百白破疫苗,有可能在吉林的“地方保護主義”下不了了之。

然後就是處罰力度過輕的問題。因為影響極廣的小兒接種的百白破疫苗出現問題,長生生物被吉林藥監局被處罰了300多萬。反觀國外的大藥企強生,僅因為旗下的金牌產品存在致癌風險而被22名女性起訴,就被判決賠償近47億美元。

接著就是藥企在生產工藝上造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的問題。在2008年大連金港安迪疫苗造假的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只要企業在“法定”的生產工藝上短斤缺兩就可以大幅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從而在市場上變相獲得競爭優勢。

最後,公共教育上的不足,導致生產疫苗的醫藥企業與使用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認識差。廠商生產出來的疫苗,只要通過了國家審批,公眾就基本上就是無條件地接種了,很少會去研究這東西的有效性問題。若要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加大媒介的監督力度,讓公眾的知情權受到保護。

經歷疫苗門風波後,醫藥股何去何從?

三、事件的影響

長生疫苗門事件爆發後,資本市場上醫藥板塊的首個交易日是一片哀嚎。就漩渦中的長生生物而言,若內部嚴重違法違規的行為坐實了,那它很可能存在直接退市風險,所以它到底會有多少個跌停就沒必要去猜了,因為大家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這股票已失去了投資的必要。但那些因疫苗門事件而被誤傷的股票就多少有點顯得冤了,一方面造假的並不是同行的這些公司,另一方面就是這些公司的產品最近也沒出什麼問題。

舉兩個例子供大家去思考吧:一是近年來在代理進口疫苗產品方面做得風生水起的智飛生物。長生生物造成的國產疫苗危機會給進口疫苗帶來更大的成長空間,長期來看,智飛生物的進口代理業務會迎來意想不到的窗口期;二是剛剛和長生生物一同獲得四價流感疫苗生產核准的華蘭生物,現在它的直接競爭對手倒了,所以留下的市場空間基本上就讓它獨佔了,未來想像空間也很大。

所以說,這次疫苗門事件背後是危中帶機,大家需要靜下來好好分析,努力尋找那些真正能在這次危局中跑出並獲得新成長空間的好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